专栏名称: 哈佛商业评论
《哈佛商业评论》( Harvard Business Review,简称 HBR )创建于1922年,是哈佛商学院的标志性杂志,被全球商界誉为“管理圣经”,众多耳熟能详的管理思想家、管理理论均出自《哈佛商业评论》。更多管理智慧,请登录官方网站:www.hbrchina.org。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佛商业评论  ·  世界高度政治化,企业该如何做好决策? ·  昨天  
21世纪商业评论  ·  合肥父女卖瓜子,干出150亿市值! ·  3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1.3万个应用上架,原生鸿蒙闯关 ·  4 天前  
哈佛商业评论  ·  奢侈品如何迈向全渠道销售?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哈佛商业评论

商务礼仪非小事,举手投足须得体

哈佛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商业  · 2016-12-21 08:27

正文


谁都免不了出错,不是没有及时回邮件,就是不小心飙出一句脏话。但这些错误可能无伤大雅,对吗?在言行举止上,我们真的需要做到尽善尽美吗?不客气地说,我们确实需要如此。


如今,办公室被划分成小隔间,人们利用电子设备随时保持联系,生活与工作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因此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规范礼仪。礼仪就是一系列行为规范,让我们相对轻松地工作与生活,指导我们如何培养良好关系,减少不愉快的社交摩擦,帮助我们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佩姬·波斯特(Peggy Post)和彼得·波斯特(Peter Post)重新编写了其祖辈埃米莉·波斯特(Emily Post)的经典著作——《商务礼仪指南》(The Etiquette Advantage in Business)。他们认为:“在许多工作场合中,举止得体不仅能令你表现得更友善和自信,使人们更乐于与你共事,还能提供给你许多重要工具,帮你和你的公司达成目标”。



社会习俗在飞速改变,家庭与办公室的界线愈发模糊,即使最精通礼数的人也时常感到困惑。因此,礼仪指南这类题材经久不衰,比如中世纪,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1530年曾为男孩写过一本礼节指南的书,其中包括不乱动、不挠痒等细节。“礼仪小姐”和波斯特家族等礼仪专家持续受到信任和追捧。《石板》(Slate)杂志“亲爱的普鲁登斯(Dear Prudence)”以及《金融时报》“亲爱的露西(Dear Lucy)”等专栏也层出不穷。


在当今办公环境中,恼人琐事依旧屡见不鲜。比如,你的邻座打开一份怪味四溢的便当,你的同事对着手机怒吼⋯⋯你该如何应对这些情况?职场规则不断改变,难道这意味着基本的礼仪标准也随之发生变化?




其实不然。波斯特家族在书中这样总结:“良好的商务礼仪并非是一套亘古不变的‘规矩’。事实上,多数人所说的商务礼仪只不过是一些常识,比如要考虑周到、尊重他人,并在商务场合中以诚待人。”马丁母子的书则帮我们区分了礼貌和礼节:“礼貌是举止得体的原则,礼节则是在特定场合中需要恪守的规则”。因此,礼貌待人这项原则并不会改变,但是礼节会不断演变。懂得这一点,你就不难区分二者。


读了这两本书,你会明白,批评老板的着装并不明智,在开放空间内也不该使用扬声器;你也会知道,该如何妥当地提醒你旁边隔间的同事,讲电话声音不要太大。


书中也有一些令人惊讶的观点。根据“礼仪小姐”的说法,“上厕所的时候打工作电话虽然有些不妥,但并不违背商务礼仪”。如果你再进入电话语音提示的梦魇里,也不必在骂出脏话时感到愧疚,因为据一位本性温和的读者称,他这么做了以后被立刻转到人工服务。上述做法虽然没有得到“礼仪小姐”首肯,但对大家来说确实有效!波斯特家族的书覆盖面很广,与另一本相比更加实用,它涉及“如何写简历”等具体问题,“礼仪小姐”则对此着墨甚少。波斯特家族还专门探讨了求职礼仪,并指导你在同事生大病、流产或离婚等敏感时期应如何聊天。


如果你像我一样,把礼仪指南当成社会学科,你会更青睐“礼仪小姐”诙谐甚至有些随性的指导。我举个有趣的例子。“原本和我同公司的男友最近被解雇了,”一位倒霉读者来信说,“我们公司的野餐会在即,我想邀请他一起来,但我怕这种做法会引起尴尬,有何建议?”“礼仪小姐”回道:“饶了他吧。”马丁与波斯特的作品都尽量避免弄巧成拙。例如,“礼仪小姐”会替那些饱受诟病的自动语音电话辩护:“语音电话虽然烦人,但未必没用,至少它很有礼貌。”


毋庸置疑,业界不乏各种“礼仪专家”,尽管有时他们的权威性值得怀疑。比如,《福布斯》近期的一篇专栏就令我产生质疑。该文章认定在电梯里查电子邮件是不当行为,但理由何在?“礼仪小姐”提醒我们,商务礼仪的初衷是“为了维护个人形象,并对他人表示尊重;在不侵犯他人隐私的同时展现个人风度;平衡竞争与合作关系;承担责任又不乏灵活性;既彬彬有礼又言行谨慎;把诚实与圆滑巧妙结合起来”。礼仪指导我们如何得体地与人打交道;把我们从办公室的琐碎小事中解脱出来;甚至功利点儿说,帮助我们在不惹怒他人的前提下达成目标。最重要的是,礼仪让我们能重新界定文明规范,并理性行事。

埃米·伯恩斯坦(Amy Bernstein)| 文
康欣叶 | 译  刘铮筝 | 校  万艳 | 编辑
本文有删节,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4年4月《别做职场“万人嫌”》。

《哈佛商业评论·职场启示录》
编辑|马雪梅[email protected]


公众号ID:hbrchinese

长按二维码,订阅属于你的“卓越密码”。

推荐文章
21世纪商业评论  ·  合肥父女卖瓜子,干出150亿市值!
3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1.3万个应用上架,原生鸿蒙闯关
4 天前
哈佛商业评论  ·  奢侈品如何迈向全渠道销售?
5 天前
河南新闻广播  ·  预告!今天晚上有个大事……
7 年前
食尚知味  ·  此视频永远 不可能再有
7 年前
开智部落  ·  入戏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