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 毅
职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编辑:姚小呆
脑卒中(stroke)就是我们俗称的脑中风,大致可以分为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两大类。其中前者发病率较高。脑卒中往往发病急,致死率很高。因此预防是最好的防治措施。为此,让瑞金医院神经内科的专家为大家列出脑卒中的八大危险因素,患有这些疾病或者有这些生活习惯的人要警惕哦。
有研究表明,8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一旦已经有了以下一种或几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就要小心脑卒中风险。
国内外研究都证实,治疗高血压可以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舒张压每降低5 毫米汞柱,脑卒中再发的风险会降低15%。也有研究发现,老年人单独控制收缩压,可以将脑卒中发生率减少1/3。但高血压常常会被人们忽视,不测量血压,往往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病,所以也不会积极治疗。
首次脑卒中后的患者,不论既往有无高血压病史,均需密切监测血压水平。积极控制高血压,在患者可耐受的情况下,最好能将血压降至140/80毫米汞柱以下。
许多心脏病,包括房颤、左心室血栓形成、原发性心脏肿瘤、心肌病、冠状动脉疾病、瓣膜性心脏病及心脏手术等,都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成人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发现心脏病应尽早进行专科治疗并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疗法预防卒中发生。
其中房颤是常见和独立的缺血性卒中危险因素,可引起大面积缺血性脑卒中,因此,推荐所有高危及部分中危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使用调整剂量的华法林,且开始服用的前3个月对患者进行密切的抗凝监测;低危及不能耐受或不同意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可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
高血糖不仅可以诱导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还可通过多种途径使产生血栓的危险增加。
脑卒中后血糖与血脂的管理和颈动脉狭窄的干预至关重要。建议患者定期监测血糖,结合饮食控制及增加体育锻炼,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以控制血糖。
可以造成颈动脉管腔狭窄,也容易引起微栓子脱落而导致脑卒中。临床上多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在早期准确地发现颈动脉狭窄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冠心病危险性,降低血压,防治肥胖和糖尿病。但老年人应注意自身情况,要强调有规律的适度锻炼。
饱和脂肪酸容易导致动脉硬化,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摄入的胆固醇应不超过总热量的10%。
在首次脑卒中发生后需积极监控血脂水平,并进行饮食控制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使患者的血脂水平稳定在理想的范围内。他汀类药物除有降血脂作用外,还可通过保护血管内皮、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降低卒中发病率。新型抗氧化剂普罗布考对于血管保护及颈动脉狭窄的防治有独特作用,常用剂量为每次500毫克,2次/天。
此外,有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小卒中)的轻中度颈动脉狭窄者首先选择内科保守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更应慎重处理,必要时可考虑是否行外科手术。
摄入盐过多与高血压有关,而减少盐的摄入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同时能够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
不良的生活方式为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却经常被忽略。
●吸烟 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脑卒中危险性增加2倍。吸烟还可以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血中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强血小板的聚集性和升高血压。
●饮酒 与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也有直接关系,但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意见不一致,有人认为少量饮酒有一定好处,能扩张血管。但长期大量饮酒则会引起高血压、高凝状态和心律不齐,这尤其要引起人们的注意。
此外,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也是脑卒中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联合应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能够有效地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建议合理摄入蔬菜、水果、豆类、瘦肉、鱼类及谷类食物。对于确切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可以给予口服叶酸 2毫克/天、维生素B6 30毫克/天、维生素B12 500微克/天。
如果明确首次脑卒中类型为腔隙性缺血性脑卒中,可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正确干预而减少脑卒中再发的风险。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患者,还建议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 微信号:shjtyy
▸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网上订阅全年杂志
▸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