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 年,29 岁的 John McCarthy 在 Dartmouth 会议上提出“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概念,使“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成立。和人工智能一样,其他新技术的诞生背后也总会伴随着年轻人的身影。60 年前的“人工智能”之于今天,正如每个时代的年轻人之于未来。前端之巅的摇篮——极客邦科技,就在做着这样一件将 2050 年可能的样子搬到我们眼前的事儿。
2018 年 1 月 31 日,杭州再次飘起大雪,在因云栖大会而被大众熟知的云栖小镇里,一场因年青人而存在的新生科技大会—2050,也像这场润物无声的大雪一样,悄然启动。
2050 大会启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们在石碑前合影
近 200 名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群体的志愿者齐聚云栖小镇,他们有旷视科技(Face++)创始人 &CTO 唐文斌,新华社新青年总导演王龙,有《最强大脑》中的空间记忆高手鲍橒,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冯其器,还有极客邦科技创始人 Kevin 霍泰稳。
2050 大会串讲人,极客邦科技创始人兼 CEO Kevin 霍泰稳
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因一个名字而聚齐,这个人就是杭州市云栖科技创新基金会发起人、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
作为 2050 大会的核心发起人,王坚博士从在微软研究院工作到创办阿里云再到云栖联盟的建立,这几十年中亲历了年轻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感受到惊喜与震撼。愿为他们打造舞台,让世界听到他们的声音,2050 大会的想法应运而生。
2050 启动会上,大会“志愿”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发起人/出品人/演讲者/传播者/各青年群体都因年青的感召力志愿加入共建名单。所谓“志愿”,Kevin 解释到:“你要非常努力地做事情,但同时不要谈任何条件,这是我们对志愿发起人和志愿发起机构的理解。”
Kevin 的解释虽有打趣成分,但却也基本尊重事实。极客邦科技在此次启动会上共有 15 名小伙伴到达现场筹备,同时还有设计和研发团队在京远程支持 2050 大会官网在启动会时准点上线并售票。而在此之前,极客邦科技的志愿者们还曾彻夜加班到凌晨五点,只为了能呈现出 2050 大会最好的样子。
但作为 2050 大会的志愿共建机构和大会主办方,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值得的。
Kevin 第一次和王坚博士沟通 2050 大会的构想是在 2017 年的 10 月,当时的 Kevin 听到这个想法的时候便“热泪盈眶”。
“让创新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是极客邦科技坚守的愿景,而年轻人是推动技术创新的主力军,能有机会为年轻人提供舞台,让聚光灯打到他们身上,我们有热情去做好这件事。
极客邦科技志愿者和 TGO 鲲鹏会部分成员与王坚博士在启动会合影
09:00 – 18:00 | 5 月 26 日至 27 日
所有论坛为出品人负责制,来自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优秀出品人将为与会者出品数十场内容多元、形态各异的主题论坛,激发年轻人对创新的灵感和对未来的思考。每位出品人都是一名导演,从议程设置到分享者邀请,倾尽全力为与会者奉上最精彩内容。50 人、200 人、500 人、2000 人、甚或露天广场…… 他们的作品将在哪个舞台上演,均由与会年轻人的热情决定。
09:00 – 18:00 | 5 月 26 日至 27 日
超过 100 个创意空间,全部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定义,他们将在这里,让世界看到他们最具想象力的科技创新与艺术设计。
19:00 – 22:00 | 5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