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捡书博士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每晚9点,翻一本书,想一个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商业洞察  ·  全面拆解!梁文锋和王兴兴的底牌 ·  4 天前  
安徽消保委  ·  第四届安徽特色伴手礼 | ... ·  3 天前  
安徽消保委  ·  第四届安徽特色伴手礼 | ... ·  3 天前  
21世纪商业评论  ·  勇敢的行动者:2024年度商业模式创新公司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捡书博士

有一种修养,叫“不说”

捡书博士  · 公众号  ·  · 2020-03-02 20:45

正文

作者 | 渡兰 君  来源 | 渡兰(ID: dulantea)



听过一个故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有不少年轻人慕名来向他求教。


一天,有位青年前来求教,那位青年自我介绍时,为了表现自己,便高谈阔论,在苏格拉底面前大谈演说如何重要。


苏格拉底等他说完后,向他索取了两倍的学费。 青年不解,询问原因。 苏格拉底答道: “因为我除了要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如何闭嘴。


诚然,人人都有一张嘴,能说话,不代表会说话; 说得多,不代表说的对; 很多时候,口沫横飞,比不上适时的沉默。


正如海明威说的那样: “人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辈子学会闭嘴。


会说话,是一种本事; 懂得适时沉默,守口如瓶,是一种修养,也是人一生中最难的修行。



01


事过,不追问


很多人喜欢上看《朗读者》,是因为董卿。 节目中曾有这样一个片段,让人记忆深刻:


徐静蕾给人的印象一直是冷静优雅的,但在《朗读者》上,当她读到“地上死了一个人,天上就又多了一颗星星”的时候,却出人意料的泣不成声。


原来,她从小就跟着奶奶长大,对奶奶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 奶奶去世那天起,她一时间失了魂,落了魄,好久好久才缓过来。


时隔多年,当那句话唤起她对奶奶的回忆时,眼泪便顿时缺堤,奔涌而出。


作为主持人的董卿,倘若此时追问,深挖更多背后的故事,就可以增添更多节目的效果。


但董卿没有。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人人都有一些深藏内心的秘密,一些相对沉重的往事,不愿意他人得知,更不愿意被人刨根问底,


很多时候,同样一件事情,对一些人来说,或许已经云淡风轻,但对有些人而言,却依旧是惊涛骇浪。


若只顾满足自己的好奇欲,而去戳中他人的伤心处,揭开他人伤疤,是一份冷漠,也是一份残忍。


诚如张爱玲说的那样: “如果你了解我的过去,那你就会理解我的现在。


生活本就不易,倘若没有经历过别人的苦,不了解别人背后生活的真相,那便要懂得管住嘴,不去追问,才是一种尊重他人的教养;


保持一份适时的沉默,耐心的倾听,往往更有治愈伤口的疗效。




02


知人,不评人


古人讲: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是非。


生活中,总有些人爱当面揭人短处,让人难堪; 背后爱说闲话,随意发表议论,还自我标榜为直率。


殊不知,为何自己走到哪里都不受待见,不被尊重,因为没有人愿意靠近一个臭嘴巴。


老家有位好事儿的大妈,喜欢到处张罗好事,爱替别人操心。


前不久,有位姑娘谈了恋爱,大妈听说以后,觉得对方男生配不上她。


一会儿那男生长相不好; 一会儿说那男生不够机灵; 一会儿说家庭条件不够门当户对;


后来,那姑娘不堪其扰,出入像躲瘟神一样躲着大妈,再也没有跟她说过话。


感情的事,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希望对方过得好,这本身不是坏事; 但要忍住干涉他人生活的手,管住自己随意评论的嘴,往往是更大的善意。


王小波曾说: “口沫飞溅,对别人大做价值评判,层次很低。


这世界很大,从不缺发表意见的人,缺的是不随意评价他人的善良和涵养。


人前爱揭短,人后说闲话,不仅失掉了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貌,还丢掉了自身的胸怀和素质。


有修养的人,能以包容的胸襟看待世界,不把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人,不用自己的唾沫去丈量他人的生活,


“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知人不评人,是与人交往时的一份克制,一份自律,是真正的成熟。




03


看破,不说破


好的生活哲学,讲究一个“分寸感”。


工作、学习当使十分力气,吃饭须吃七分饱,说话之道,要留三分余地。


所谓: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说话留余地,讲分寸,并非圆滑、世故,而是与人交往,理应尊重他人,顾及他人感受,让彼此舒服的处世智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