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不吃早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特别是胆囊健康。文章提到,不吃早饭可能导致胆囊长满碎石,同时不吃早饭还会影响大脑运转效率,引发胃肠道疾病等。文章还强调了科学吃早餐的重要性,包括规律进餐、品种多样、合理搭配等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不吃早饭可能导致胆囊长满碎石,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长时间不吃早饭会导致胆囊不收缩,胆汁贮存过久,胆固醇常处饱和状态,易沉积形成结石。因此,建议每天按时吃早餐,保证身体健康。
关键观点2: 高质量早餐有益心血管健康,低质量早餐则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一项新研究发现,高质量的早餐不仅有益心血管健康,还有利于改善肾功能。因此,建议选择合适的早餐食物,保证营养摄入。
关键观点3: 早餐不规律可能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包括大脑变迟钝、胃肠道疾病等。
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葡萄糖,不吃早餐会影响大脑的运转效率。此外,不规律吃早餐还会干扰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的正常节律,可能引发胃炎等胃肠道疾病。
关键观点4: 科学吃早餐的建议包括规律进餐、品种多样、合理搭配等。
建议每天规律进餐,保证早餐提供足够的能量,通常应占到全天总能量的 25%~30%。此外,早餐应品种多样,合理搭配,包括优质碳水、优质蛋白、蔬菜水果和坚果等。
正文
不一定是吃错东西了
也有可能是你的身体里‘长石头’了”
今天
#26岁女孩不吃早饭胆囊长满碎石#
话题登上热搜
引发网友讨论
26岁女孩因长期不吃早饭,胆囊长满碎石
这绝非个例,而是对所有人的警示
不吃早饭,危害远超想象
许多得过胆结石的朋友也建议大家要按时吃早饭
大部分人早餐时处于空腹状态,经过一晚贮存,胆囊内胆汁贮存量充足且胆固醇饱和度高。进食早餐,胆囊收缩使胆固醇随胆汁排出,同时分泌新胆汁并降低胆囊内胆固醇,不易形成结石;若不吃早餐,胆囊不收缩,胆汁贮存过久,胆固醇常处饱和状态,易沉积形成结石。
体重超标的人群中胆囊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肥胖人群多数爱吃高脂肪、高糖类及高胆固醇食物,这样会使胆固醇更多聚集在胆汁中。
我们进食食物后会促使胆汁分泌增加,而久坐容易使胃肠道蠕动减慢,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胆汁排泄,也妨碍胆汁吸收。
对于很多人来说,早餐草草应付,甚至索性不吃已成为常态,且这部分人往往认为早餐吃不好不会有大问题。然而,一项新研究发现,高质量的早餐不仅有益心血管健康,还有利于改善肾功能,低质量早餐则完全相反。
大脑变迟钝:
从生理学角度来看,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是葡萄糖,但经过一整夜的消耗后,如果次日早晨不进食,体内糖原储备不足,便会影响大脑的运转效率。
引发胃肠道疾病:
从上一顿晚饭开始,胃肠便进入长时间“禁食”,早餐时段开始活跃,若此时不摄入食物,干扰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的正常节律,便可能引发胃炎等胃肠道疾病。
营养师表示,早餐食物种类单一,可能引起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某类营养超标。馒头、面条大多是精米白面,油条、油饼、手抓饼等食物油脂、热量偏高,长久摄入可能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
到底该如何高质量、科学吃早餐呢?
1.规律进餐,饮食有度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早餐行为白皮书( 2022 )》显示,工作日近 20% 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周末近 30% 的人不能每天吃早餐。建议要把早餐作为每天健康生活方式的开始,按时作息,留出准备早餐的时间,养成三餐规律。
早餐应保证足够能量,通常早餐提供能量应占到全天总能量的 25%~30%,也可以按早餐:午餐:晚餐比例 3:4:3 搭配。
另外最好定时定量进餐,上班上学时间都相对固定,综合考虑消化系统生理特点和日常生活习惯,应一日三餐,两餐的间隔以 4~6 小时为宜。早餐可以安排在6:30~8:30,不过有的上班族是上午 9 点或 10 点上班,可以稍微延后一些。
早餐用餐时间建议在 15~20 分钟,既不会因为用餐时间太短影响消化液分泌以及消化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导致食物消化吸收出现障碍;也不会因为用餐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过量摄入食物。
2.品种多样,合理搭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 )》建议,要做到一日三餐食物多样,达到平衡膳食,其中早餐至少摄入 3~5 种的食物。
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营养早餐搭配的万能公式:
优质碳水+优质蛋白(奶豆、蛋、动物性食物)+蔬菜水果(加分项)+坚果(超级加分项)。
1)碳水优选
全麦面包、麦片、红薯、玉米、无糖八宝粥/小米粥、杂粮馒头、杂粮面条等;其次素包子、肉包子等,尽量不选择油炸食品。
2)蛋白优选
鸡蛋、牛奶、无糖酸奶、鱼、肉类、无糖豆浆、豆腐脑等。
3)蔬菜水果优选
携带方便的,圣女果、西红柿、黄瓜等。其次在家,可以清炒西兰花、水焖生菜、凉拌菠菜等。
4)坚果优选
原味的,每天一小把即可,可放在早餐或者加餐吃。
星标🌟【中工网】接收最新最热推文
来源:中工网综合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科普中国、公开资料、网友评论等
编校:潘艺文
编审:张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