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
宣传和推广珊瑚实验小学的亲亲教育理念,加强和促进大家对亲亲教育的认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3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

交流促发展 共探课程路!珊瑚实验小学芬兰基础教育境内培训系列活动八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  · 公众号  ·  · 2019-04-22 17:54

正文

点击" 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校"关注我们



人间四月天,

着一袭淡绿的薄纱,

染一身典雅的芳菲,

聘聘婷婷,清清浅浅,

蹁跹而至。

在四月的亲亲校园里

让人一展笑颜的

不仅有如斯的春景,

还有“共学习,促提升”

的教育盛宴!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拓展学校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课程设计、开发、融合能力,丰富亲亲教育内涵,2019年4月17——21日,珊瑚实验小学再次邀请芬兰教育专家对学校教师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芬兰基础教育境内培训。




专家介绍



李 栋

• 芬中教育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 中国教科院-中芬教育创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 雄安新区首批教育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 芬兰国际教育创新研究院专家

• 高级教育顾问,知名课程及教育质量评估专家



Matti Rossi

• 芬兰国际教育创新研究院高级课程发展顾问

• 知名科学教育专家,课程设计专家

• 芬兰国家教育委员LUMA (STEAM)理事会前理事

• 芬兰国家科学中心(Heureka)前科教总负责人



Anna Laukkarinen

• 芬兰国家课程教材作者(英语课程)

• 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教师培训学院语言教师及教师培训专家

• 芬兰继续教育培训专家(语言教学及信息技术)



Minna Loytty-Rissanen

• 芬兰国际教育创新研究院教育课程专家

• 芬兰国家课程教材作者(家政课程)

• 芬兰著名家政及健康教育专家



Katja Savinainen

• 芬兰莫伊西奥小学 副校长

• 芬兰伦帕拉地方教育筹划指导小组专家(地方课程开发)

• 芬兰伦帕拉地方学生评估督导小组主席

• 教师培训专家(学习能力评估)


专家上课


Matti Rossi、

Anna Laukkarinen

《火箭力》


把乒乓球投得更远?能不能隔空让桌面上的乒乓球移动?芬兰知名科学教育专家、课程设计专家Matti Rossi和芬兰继续教育培训专家Anna Laukkarinen共同展示了一节多学科融合的物理创新实践课《火箭力》。课堂上,学生通过学习科学知识,自己设计、制作火箭,在感受科学、英语、艺术、手工等学科魅力的同时,尝试思考如何将学科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让创新的纸火箭飞得更远。设计前,老师带着学生学习了"力与冲量"的科学概念,并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日常生活和科技中的具象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为准确、清晰地理解科学知识和现象,为后面制作火箭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生分组后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自制火箭,在主动参与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做中学”的乐趣。最后,每组学生都跃跃欲试,一起合作利用Matti老师自制的发射器来进行纸火箭试飞。当看到孩子们自制的火箭能飞出20多米时,在场的所有老师们都惊呆了,孩子们也都沉浸在芬兰科学课带来的震撼中,无比兴奋。试飞后,专家们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出“飞行的远近与结构密闭程度、飞行角度和施压强度等因素有关”,随后学生们在不断调整自己的火箭构造和试飞角度中进行自我反思、深度学习。展示科学魅力,绽放教学精彩,Matti和Anna老师“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深入浅出的课堂设计和自主创新的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运用知识、深化知识,求真求实的科学种子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Katja Savinainen :

《无电脑编程》

莫伊西奥小学副校长Katja Savinainen 与珊瑚实验小学2年级的小朋友一起为大家展示了一节精彩纷呈的、与编程思维相关的数学课。在简单地呈现学习目标后,Katja 专家带领小朋友通过一系列的游戏,让学生们在“做中学”的过程中,感受编程的乐趣与奥秘。“机器人告诉你做什么?”的互动游戏活动,不仅快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让学生初步明白了什么是基础编程明确且直接的指令,应该做出怎样对应的反应行为;“解码”游戏让学生脑洞大开、跃跃欲试,尝试去分析解译老师指令的代码;“发送数字电报”让学生在调动感官中感受如何正确地接收和传输数据,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搭建积木”让学生在同伴交互合作搭建中体会编辑、明确和解读指令的重要性;“编写代码”让学生在快乐的“找宝藏”活动中,不仅认识到不同动物的英文单词,感受到“编程”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培养加强了孩子们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认识和感受,真正将关于编程的抽象思维,具化成可视化的寻宝路线和明确指令。60分钟的课堂,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却个个兴致盎然,没有一丝的疲倦和不耐烦,或许这就是Katja老师数学游戏的魅力,也是“编程思维”的吸引力。




专家讲座


说到 家政,你是否想到的是与柴米油盐有关的繁琐家务劳动,芬兰老师告诉你 “NO”! 芬兰的家政课可以追溯到1998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 一个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教授儿童生活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索、有社会责任的小公民。 芬兰家政专家Minna为全校老师做了《家政课程设计》的讲座,让老师们对芬兰家政课的体系和内容结构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Minna专家指出,在芬兰,家政课 初一年级 是必修课程, 小学六年级和初二初三年级是选修。 与我们理解的普通家政课不同的是,芬兰的家政课并不只是简单的学习手艺 和单一的学科 ,而是包含了食品知识与饮食文化、消费及经济理念、持家及共同生活等 多学科融合的 内容。 其次, Minna专家从课程体系、学科教学方法、师资培养、课程评估方式等方面为大家介绍了芬兰家政课的教学模式。 通过Minna专家的介绍,让老师们懂得我们的孩子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要深度参与到家庭生活、社会公民生活; 他们不仅要学会照顾自己,还要学会分担家务,照顾其他人, 培养公民意识, 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 “普通人” 助力他 的可持续发展人生




知名科学教育专家、课程设计专家Matti Rossi 芬兰 继续教育培训专家 Anna Laukkarinen、 芬兰莫伊西奥小学副校长 Katja Savinainen 分别从现象式教学的基本原理、现象式教学的设计以及具体的现象式教学的案例三个层面,从理论到实践,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样的教学是 现象式教学,现象式教 学应该如何设计、如何操作等。他们一致认为 “现象式教学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生活场景或现象,通过跨学科的视角进行分析。其最本质的一个环节就是以学生为主导的调查学习,学生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接受者变成了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这样的跨学科视角,取代了某一个主题只对应一个学科的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学习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在设计现象式教学的过程中,现象或话题的选择、课堂实践和学习、学习效果的评估,都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




中方课例展示



芬兰现象式教学与珊瑚实验小学的项目学习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芬兰现象教学的 跨学科、融合性、综合性、实践性对珊瑚实验小学亲亲课堂中的项目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专家莅临,为 珊瑚实验小学正在实施的项目学习“把脉问诊”,诊断学校项目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为提升教师项目建构、研究能力,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建言献策。1-6年级的教学组长依次从项目主题的选择、目标的制定 、活动的开展、活动的评价以及活动的成果等各方面向芬兰的教育专家们汇报了上学期各年级开展项目学习的情况。


芬兰专家认真聆听了各年级的汇报,通过与各年级老师的沟通交流,芬兰专家对学校项目式学习的开展给予了肯定,认为主题的选择能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活动开展的形式丰富多样,能够积极融入家长和社会资源,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突破了静态的结构化呈现模式,实现了动态的组合式课程模块。 学生在项目实践中参与度、投入度非常高。 但是,项目式学习以主题式教学为依托,以课程融合为导向,打破学科壁垒、学习时空和教师边界,重构课程形态,在实践过程中也会给教师带来诸多挑战。 芬兰专家希望老师们在确定目标时能够更加地具体化、可视化,同时研究目标、内容的确定要基于学生真实的发展水平。




教学主题周设计


项目学习是一个横向交叉、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学生学到的不是单一的某一个学科的知识,而是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 学生以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某个话题、某类问题等为学习起点,通过跨学科和跨年级的形式,对相关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分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道。 这种立体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突破了单一学科教学固有的线性思维模式。 在珊瑚实验小学项目学习主题周的设计活动中,学校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学情,提出了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问题和现象等,芬兰专家们经过认真分析、仔细斟酌,将本次项目教学的总主题确定为《Green Campus》,即《绿色校园》。 接下来,老师们被随机分成4个大组,不同学科和年级的老师聚在一起,他们围绕所在项目组的具体研究主题,自行设定分主题和学习目标,自主选择研究方法、实施计划及评估方式,亲身体验项目学习的整个过程,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项目,并在专家的引领下,不断打磨每一个活动细节,力求完美。 经过老师们的精心设计和准备,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和活动形式得到芬兰专家的高度认可和赞赏。 思维碰撞,智慧分享,让课堂成为学习真正发生的场域,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增值!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