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梧桐会
梧桐会,创新企业家专属圈层,以商业“知识”+”资源“双轮驱动运作,为会员提供线上线下结合的社群服务,推崇商业创新、助力资源合作、提供跨界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南开大学罗景山团队Angew: ... ·  2 天前  
NaturePortfolio  ·  自然合作期刊:延续Nature标准,与学术团 ... ·  4 天前  
募格学术  ·  R语言科研绘图 | ... ·  5 天前  
募格学术  ·  重磅!一师范学院,整体并入大学 ·  5 天前  
募格学术  ·  理工大学,获27亿巨额捐赠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梧桐会

每个中年危机的背后都有个年轻时候的傻逼

梧桐会  · 公众号  ·  · 2017-08-16 22:00

正文


印象中我就没当过小孩儿,好像自打有记忆开始我就是个成年人,我从好争吵的爸妈那得知柴米油盐的贵,从街坊邻居得知人言可畏的危,市井生活就是我的教科书,破败居民楼真是一道复杂的课题,别人的课本上写着ABC,我的书本插图内容丰富又肮脏:街头男人甩着膀子操起酒瓶子打架,双颊通红的小贩在菜摊旁擤了一把鼻涕,妇女们夏日搬板凳坐树底下嚼舌头,流氓躲在某面墙后穿着一面花裤衩等着你……一页一页,这就是我来时的人生。


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我自然早熟,也至今痛恨2件事,一是穷,二是固步自。十几岁的孩子们每天惦记着锅包肉和超级玛丽,我脑袋里装的尽是这样的想法:一,一定不能穷,二,一定要走出去。


我来自东北某市,自以为家乡地大物博,人杰地灵,直到二十三岁时认识大量的广东福建人,我才不得不承认,在沿海地区生活的人们,比内陆人对外界有着更多探索欲望,并且通常带有这样的特点:勤劳,思路广,勇于折腾。




在奥克兰认识的同胞中,有些甚至是还小我几岁的姑娘,一个人担着家乡弟弟妹妹的学费,还要为父母盖房做贡献,那也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每当在网上铺天盖地夸赞我每周打三份工去交学费的“英勇事迹”时,我实在心虚,那时我身边有这样一群姑娘,比我年纪小,比我打工多,给弟妹交完学费再给父母赡养费,最后留少到不能少的一点给自己。


我疲惫到抹眼泪,问她们“累不累”,她们没心没肺笑,“这有什么的,勤劳致富嘛,现在苦点,不信四十岁生活还这么糟。


穷并不可怕,穷是一种选择,最可怕的是固步自封,从二十岁一眼看到四十岁。说句非常公道的话,除去天灾人祸,这个年代赋予所有人赚钱的机会,撑起早餐摊或者开办创业公司,人人脱贫致富的路不同,但有一个公式是公平的,只要主动去搜寻信息,就有机会勤劳致富。


我脑中一直保留儿时在街坊中看过的经典画面,也用来警醒自己固步自封有多么地可怕:现实中一事无成的中年男子,每日靠半斤白酒恢复雄性的威风,醉后的人生用来吹牛逼和打老婆,第二天驼着背继续嫉妒王xx家的三室一厅。老婆披头散发,整日哭哭啼啼,埋怨丈夫无能无德,却不肯撒手家中的炉灶去二百里外的地方谋幸福。


幼年时非常敬重成年人,就连看护车库满嘴谎言的老头,他的话我都毫不怀疑,后来过了二十岁,对成年人的信任日渐减少,当一个婚姻不幸事业不顺整日喝酒吹牛逼的四十岁成年人出现在我面前,自以为是地告诉我“你应该结婚生孩子了,不然不幸福”,这简直是我遇见过的最大的阴谋。我嘴角狡黠一笑,也回敬他一个谎言,“是是是”,心想我绝不要成为这样的中年人。




二十岁为什么要操心四十岁时的事?


我来讲一个悲伤的故事。我在人生不同阶段分别有过几个喜欢写作的朋友,到现在保持联系的只剩下一个,某日淘到谭恩美的二手书,欢喜地推荐给她,惹得她在电话里哭出来,她说自从大学毕业后再也没碰过半本书,现在的日子和二十岁时设想的大不相同,那些年吃梦都能吃饱,只想着找个人家结婚继续读文学,连半点实际的打算都没有,结果一入婚姻深似海,现在白天去赚柴米油盐,晚上斗婆婆斗小三,身材已变成从前鄙视的大妈状,连孩子都嫌弃自己去开家长会。


一直觉得热爱文学的人都很惧怕庸常人生,拼死用这道屏风做保护自由的支撑,然而不是每个二十岁都能变成愿望中的四十岁。还有更加悲伤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很多很多拥有过梦想的人,十年八年后,居然变成当年自己都讨厌的中年人。


二十岁为什么要操心四十岁时的事?是因为那时的你,还有足够的时间,为一个美好的中年做准备。




我说到自己早熟,是真的早熟,青春期全家为我“要成为作家”的梦想吵翻天,我不声不响,扔了杂志,回归父母认可的习题册海洋,却早早算计,我要有多少钱才能够支撑一个在家写字的职业?窗外响起操酒瓶子打架的声音,我指甲扣进手掌,要去更远的地方,要赚很多很多钱,就算写十本八本无人读的故事,也要体面活下去。


张德芬说过一个理论,“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


这一点我很认同。大学毕业后找到机会来新西兰,旁人说我撞大运,其实我为了这件事策划了好多年,每一个听来看来的机会都不放过,都要亲自去问一问,要亲自查资料。后来在异国住下三年,第一本书梦一般问世,旁人亦说我走运,我暗自想,谢谢上天的眷顾,也谢谢但凡有时间就抓本书来读以及在打工餐馆午休时撅着屁股写字的自己,上天没有残忍略过那些痴狂的场面——那几年苦苦打工赚钱,疯了一般,无非是为了让日后的写字了无忧愁。杨丽萍月亮宫式样的住所,每日只与花草和书籍作伴,一生献给美丽又悲戚的文字,那是我设想也需要我从现在为之努力的中年。


二十岁时觉得四十岁真远,可我转眼就活到了中间。我也算是弄清楚一点,为什么有些人的人生到了二十几岁时就“戛然而止”,很多人年轻时想减肥,想读书,想旅行,想做的事情最终未能实现抑或失去坚持,日积月累就有了爆发点,让你在一个瞬间觉得“原来我什么都不行”,自此失去对中年的美化动力——看看我们身边颓唐的中年人,有些人堪称失望的总和,哪有人在二十岁期待成为那样子?!不过是因为岁月的腐蚀,超越了年轻时对未来的规划。



读过一篇文章,讲述一个喜欢音乐的19岁年轻人用5年实现梦想的经历,强烈推荐大家去搜索。


用倒叙法去过人生,真的会变得认真起来。


在提起自己五年后想出唱片的梦想后,这个年轻人的朋友说:“既然如此,你必须把目标倒过来算。如果第五年要出唱片,那么第四年一定要和一家唱片公司签约,第三年你要有一套完整作品,第二年就要录音,第一年就应该完成歌曲编曲,第一个月要完成一些作品,第一个星期要先列出清单选择适合的作品。”


《塔木德》中有句话,“一个人刚开始贫穷一点无所谓,如果到了四十岁还贫穷就不妙了,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是给我们二十几岁人的良言,从现在开始,做一切尽可能的事,不要让浪费生命成为四十岁时唯一的习惯。


记得和朋友看李欣频的故事,两个人对她充满创意的人生羡慕不已“哇噻,我也想每年去一个国家旅行!”转眼看到她二十几岁每天一本书一本电影以及7年出版26本书的勤奋,不得不感慨,那样的中年,若现在不付出努力,就真的为时已晚了。


--END--

杨熹文,2016年亚马逊年度新锐作家,一个住在新西兰房车上的姑娘,热爱生活与写作,相信写作是门孤独的手艺,意义却在于分享。新书《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火热销售中,讲述一个姑娘如何在异国用野路数从一无所有到诗和远方。欢迎关注新浪微博@杨熹文,微信公众号@请尊重一个姑娘的努力(neversaynever30)(yangxiwen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