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空白杂志
潮流引领时代 生活自在人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寒意从早到晚!省内最高温仅零上1℃ ·  22 小时前  
新北方  ·  立功了!它才1岁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空白杂志

当我们谈论时尚时,还能谈点什么?

空白杂志  · 公众号  ·  · 2018-02-02 17:36

正文

都说三观不合,不与为谋,如今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外,还得多加一个时尚观。如果时尚观不合,最好避而远之。即便三观很合,一旦时尚观不合,奉劝双方早点相忘于江湖。


何为时尚观?简单来说,就是每个人看待和认知时尚的角度和方式。有人看设计和艺术,有人看明星和八卦,有人看商业和买卖,有人看社会和文化,各有各的切入点。


前些天的 2018 秋冬男装周和 2018 春夏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期间,有几场颇具争议的秀,从中就能看出很多时尚观的差异。


比如 Vetements 2018 秋冬男装秀 ,被一些人质疑涉嫌抄袭,另一些人却说他在致敬前辈,缘由都指向了秀场上的分趾鞋,那是 Maison Margiela 在 1988 年推出的经典作品,而分趾鞋的历史考古可以追溯到 15 世纪的日本。


而稍后不久登场的 Maison Margiela 2018 春夏高定秀,更加让人感觉复杂,因为款式是过去几季的翻版再造不说,甚至还能看到其它品牌的风貌,包括设计师 John Galliano 本人过去设计的 Christian Dior 高定系列,设计师 Alessandro Michele 主理的 Gucci,秀场气氛甚至让人联想起设计师 Raf Simons 半年前在纽约唐人街举办的 2018 春夏男装秀。


还有之前聊过的 Prada 2018 秋冬男装秀,有人觉得 Miu 姨在炒冷饭,有人觉得她在讽刺时局,有人觉得她假惺惺,有人觉得她真性情。


再比如 Dior 2018 春夏高定秀 ,相比之前明显好了很多,而且有老艺人斯蒂芬·琼斯(Stephen Jones)帮衬做头饰,但依旧有很多人不买帐。


以上种种,都是社交媒体上的各方言论总结,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我本人的观点。如此一来就很有意思了,大家都在各抒己见,已经全然不顾设计师及其作品,犯下了感应任何热点事件的通病。


说到这里,我可以毫不含糊地搬出在 早前文章 中写到的观点:


冷战之后,资本主义不战而胜,社会主义荡然无存。敌人的消失,也就意味着革命逻辑的消失,于是,抬杠、怼人成为新的革命常态,尤其到了近些年,社交媒体放大了那种常态效应。抬杠与否,怼人也罢,双方无非是想勾联某种不确定的情感,然而,那种建立在非现实基础上的情感幻想,却把各方带入了另一种代际鸿沟。


为了怼而怼,自然和时尚没有多大关系,因此撇开这一层,再细究下来,时尚观的合与不合,很大程度上是三观加审美观合不合。


如今,时尚与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送达和接受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分歧。尤其大家都用着功能差不多的智能手机,都在微信里刷朋友圈,鄙视链已经起不到鄙视的作用。


如此光景之下,当我们谈论时尚时,还能谈点什么? 或许首先要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时尚观?


前不久美国卡戴珊家族出演 Calvin Klein 内衣和牛仔系列 2018 春夏形象大片,在网上引发的各方争议。


Photography Willy Vanderperre

👈 左右滑动 👉


对于大部分时尚爱好者来说,Raf Simons 一个以设计见长的知名设计师,竟然要和网红做朋友,心理上多少让人难以接受,甚至有人言之凿凿说这是时尚远离精英主义的又一次堕落。


考虑到 Calvin Klein 是美国品牌,我特意去看了雅虎网站上的网友评论,抵制、恶心、垃圾……言语相当不善。



(c) Yahoo 网站截图


相比其他热门文章几千条的评论,那篇文章的评论只有几百条,或许大部分人都因缺少对卡戴珊姐妹的兴趣,而忽略了文章。而我在写文章说这事,说明 Raf Simons 的目的达到了,曝光率才是最重要的。


由卡戴珊家族演绎 CK 内衣这一季“家庭”主题,是合情合理的。她整个家族过去在真人秀的表现,在美国乃至全球都吸引了海量粉丝,每个人在网上的粉丝都是千万级甚至亿级,稳妥的普光率保障。而且一个家族成员的集体亮相,不仅呼应了美国社会以家庭为重的主流价值观,而且清一色的女性成员还为即将到来的三月女性月埋下了诸多营销伏笔。


不能因为 CK 内裤之前的代言人都是歌手、演员等大众偶像,如今换成了网红,就说他堕落了。有没有想过,如今的社交媒体时代,网红就是大众偶像,邀请卡戴珊拍形象广告,那是人家一以贯之的营销策略罢了。


看到有人搬出时尚精英化的那套理论,简直迂腐可笑。自千禧年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引发的消费主义浪潮,让时尚走上民主化之路,根本停不下来,在时尚的层面上谈什么精英主义,已经没了任何现实依据。


如果要深究双方的合体,看作是相互利用,或许更好理解。网红需要高端品牌给自己脸上贴金,高端品牌需要网红给自己引流,双方各取所需。


不妨再看最近很火的一个事情,美国网红模特吉吉和贝拉·哈迪德姐妹登上英国版 VOGUE 杂志 3 月刊封面。



(c) Steven Meisel / VOGUE UK


照片前几天发布后,在网上引发了巨大争议。 尤其其中一张内页裸体照片,被网友指出是在性化女性,而两人过分亲密的肢体接触,被指触碰了乱伦的禁忌。


看到美国青少年、儿童与家庭心理学家芭芭拉·格林伯格(Barbara Greenberg)博士接受雅虎时尚采访时表示,人们对于图像展开了乱伦或性爱方面的联想,那是本能的不适反应,她希望时尚界多点让人身心舒适的女性表达。


不过,也有一些观点认为,用哈迪德姐妹俩担任仅次于 9 月刊分量的 3 月份封面人物,那是英国版 VOGUE 主编故意的,目的是为了利用她俩炒作话题。


这一点是可信的, 哈迪德姐妹 俩人在封面上都穿着 Versace 2018 春夏金色礼服,吉吉还是品牌这一季的广告模特,杂志用她俩给自己和客户炒作话题,合情合理。


而翻看了英国版 VOGUE 三月刊之后,更能看到刻意的痕迹。首先主编在卷首语里说,这期展示了神奇而强大的面孔,由 Steven Meisel 拍摄的哈迪德姐妹和新晋超模 Kaia Gerber,着重强调了前者是主角。而翻到具体的页面时,哈迪德姐妹只有三张肖像特写和一篇人物小传,Kaia 出演的时装大片才是重点。



(c) Steven Meisel / VOGUE UK


说到这里,估计不少人开始疑惑了,曾经代表美好的时尚,如今却开始让人不适、不安、不舒服,甚至怪异、恶心、被冒犯,难道哪里出了问题,时尚已经步入歧途?


为了得到答案,我们不妨 先抛开任何时尚的角度, 从社会层面从新理解时尚的发展轨迹


二战之后,美国发起了重建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于是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联盟,这为后来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到了后冷战时代,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给全球经济赋予了活力,才有了千禧年之后的全球经济一体化 各大时尚品牌正是在那期间开始疯狂地全球扩张, 明星设计师也不断地涌现


过去 70 多年,美国及其伙伴国,在经济、能源、安全等多个领域建立了庞大的国际秩序,才有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自由市场经济。对于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以及欧美国家的明星设计师来说,大家眼下享受的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这一秩序。


然而,川普上台之后,他商人治国的思路,开始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作风,一切都以美国优先,一步步地否认美国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这种情况之下,包括时尚在内的各个领域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到严重的冲击。


以 Calvin Klein 为例,自从 Raf Simons 上任以来,他姿态暧昧地 宣扬美国式的一切,细想简直就是川普民粹作风的最好诠释者,他在获得美国国民认同感的同时,失去更广大海外市场的潜在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还有川普势要退出巴黎协定的姿态,对于如今时尚界正在高喊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完全是两个相反的方向。这种冲突之下,会让很多中小时装公司更加困惑,因为面对近几年社交媒体飞速发展,他们对于如何执行零基预算都没理清头绪,现在都在讲可持续时尚,又要开始搞自然资本核算,向前发展简直举步维艰。


另外,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各大时尚品牌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争取民心。这片土地上,经历了 2017 年的特供大使热潮之后,2018 年由大使们演变而来的新套路和新玩法自然会层出不穷,更会有各种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要发生。


因此,时尚让人产生的不适、不安、不舒服,甚至怪异、恶心、被冒犯,事实上才刚刚开始。 当我们谈论时尚时,还能谈点什么?其实谈什么不重要,怎样谈才重要,以上埋下了无数伏笔,接下来慢慢谈。


至于前面抛出的问题: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时尚观?不妨套用一句西方古话——“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来回答,“商业的归商业,设计的归设计,八卦的归八卦,文化的归文化”,各自好自为之。


END -


本文作者

PiPiJuiCe

「空白杂志」出品人,微博 @PiPiJuiCe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