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卫西谛照常生活
卫西谛个人公共平台(随笔有关电影、旅行、摄影、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莫因流感引发意外!谨记“四要点” ·  昨天  
半月谈  ·  美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  4 天前  
中国能建  ·  新春,就要大“秀”一场! ·  4 天前  
政事儿  ·  假期,浙江多位市委书记到企业生产一线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卫西谛照常生活

去哪里看真的梵高?

卫西谛照常生活  · 公众号  ·  · 2017-12-18 07:45

正文

看完《至爱梵高》,用这篇文章凭个人的记忆,也查了一点基本资料,梳理了一个看梵高的美术馆小路线。


(手边找到了几张博物馆门票和手册)

“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结束之后,很巧合地在电影院连续看了三部动画片:《 COCO 》(寻梦环游记)、《 Loving Vincent 》(至爱梵高)、《大世界》(原名:好极了)。我觉得各有好看。

COCO 》胜在参透了死亡与记忆的主题;《梵高》胜在画风;《大世界》胜在看得见现实的荒诞。

关于《至爱梵高》,我们四百下工作室的小伙伴们,有人看哭了,有人看睡着了。我自己因为在前不久刚看了莫里斯·皮亚拉所拍的《梵高》,看到这些动画人物,就想起来皮亚拉电影世界里的人。比如加歇医生和他的女儿,房东女儿,再比如那个“含矢车菊的年轻人”。尽管动画和真人形象上差别很大,但就像走进了一场缤纷的回忆。


如果没看过皮亚拉的《梵高》,我觉得是莫大的遗憾。具体可以参见我在 Day 322 所写的那篇《“你认识梵高吗?”“我遇见过他的灵魂。”》


(私人收藏)

无论为《至爱梵高》评价如何,它都重新激起了我对梵高的热情。重新找出梵高的书信集来读。也让我回想起过去十年游历欧美博物馆,所见到的梵高真迹。借此机会梳理一遍。




梵高博物馆,阿姆斯特丹,荷兰

我第一次见到梵高的真迹是在 09 年在阿姆斯特丹去看梵高博物馆。从中央火车站,坐 2 5 路就可以到博物馆广场。我记得去那里的沿路也是极好看,电车在窄小的街巷中走,两侧各式各样的古老的、窄小的楼房本身就颇为有趣。梵高博物馆是最大的梵高作品收藏场馆。据说占梵高作品总数的 1/4 之一,更别说还有大量的素描和书信。

但是现在想起来收获不大,因为当时对梵高知之甚少。到现在,这里成了我最想重返的一个博物馆。我建议来此之前,起码读过一两本梵高的传记。

这里收藏的名作有许多:


黄房子


撒种与夕阳


盛开的杏花

《盛开的杏花》是梵高得知提奥的妻子乔安娜生下一子,提奥将其命名为文森特之后动笔画的画:“大幅的白色杏花盛放在蓝天下。”梵高说这幅画可以放在婴儿的卧室里。画杏花的时候,梵高病倒了,他慨叹自己不走运,不能多画一些在花期的树,而很快树上的杏花就掉完了。


我们也能在这里看见梵高生命最后的这幅画《麦田群鸦》。


“画的都是暴风雨天空下漫无边际的大片麦田,我在传达悲伤和刻骨铭心的孤独感时,已经得心应手。” 梵高写给弟弟和弟妹的信里这样写道。


科伦·米勒博物馆,奥特洛,荷兰

是第二大梵高作品的收藏场馆。出现在《至爱梵高》里的著名作品有《夜晚露天咖啡馆》、《悲伤的老人(永恒之门)》、《有丝柏的道路》。


梵高认为这幅画极为浪漫。


奥赛美术馆,巴黎,法国

那次在看完梵高博物馆之后几天,就来到了巴黎的奥赛美术馆。奥塞由一座古老的火车站改建,空间巨大。我当时直奔三楼的印象派,在那里站了四个小时。奥赛的梵高在我看来,都是精品。

奥维斯教堂


罗纳的繁星之夜


自画像


在阿尔的卧室


我对《阿尔勒的卧室》这幅熟悉之至,也非常有感情。但说起来这种熟悉和感情也很荒诞,原因是我陆续花了一年时间,拼了这幅画的拼图,一千块的那种。那片地板就花了我不少时间。倒也因此“研究”了一番对这幅画的构图和笔触。

《加歇医生的画像》是出现在过《至爱梵高》里的著名肖像画。

梵高给他妹妹的信里说:

“我为加歇医生画了一副表情忧郁的肖像,看到画的人估计会说这是一脸苦相。尽管如此,我依然要这么画,因为与前人冷漠淡然的肖像画相比,我们应该意识到,当下的人物面部有着多么丰富的表情和强烈的强干,比如热切的期盼,或某种怀旧情愫。”

罗丹美术馆,巴黎,法国

罗丹美术馆,夹在巴黎美丽的街景当中。可以在这里亲眼目睹罗丹在雕塑史上留下的丰富杰作:沉思者、接吻、手等等。我印象中罗丹美术馆不大,展品拥挤,但是却有十分惬意的大花园。罗丹的大型作品就散放在花园里,很多人在树下写生、散步、休憩。


在《至爱梵高》中,出现了一位讲述梵高故事的颜料商(售卖美术用品,同时也是最早出手梵高画作的人),名为 Julien Pere Tanguy 的肖像。唐古先生在梵高死后的第四年去世,之后他的女儿卖给了雕塑家罗丹。因此这幅画会出现在罗丹美术馆里。

新美术馆,慕尼黑,德国

09 年初到慕尼黑,最先想去的就是新美术馆,当然是想要看梵高所画的《向日葵》。结果那次路过时正巧闭关。只好转到老美术馆,看了一大堆鲁本斯。当时心想,真是和“向日葵“无缘,不知道什么年月才会重临慕尼黑。没想到隔年就又来了。这回排好日程,终于见到了这幅画。新美术馆拿这幅画作印在门票上,应该是镇馆之宝。


国家美术馆,伦敦,英国

很遗憾,我至今未到过伦敦,还无缘见到另一幅《向日葵》了。

梵高在 1888 8 月画了四幅向日葵(称作初版,次年他又有复制),一副绿松石色背景的为私人收藏;一副在二战中毁于日本。能看到两幅,藏在慕尼黑的为十二朵;藏在伦敦国家博物馆的为十四朵向日葵。




当代艺术博物馆( MOMA ),纽约,美国

MOMA 最著名的梵高作品是《星空》,其它还有三四副小画。《星空》我第一次看是在 09 年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的“夜之色彩”特展上。特展在地下,灯光极暗,在这幅画面前站了十五分钟,好像从不同角度都能看见不同的景象。 13 年越洋在纽约和这幅画重逢。

梵高在割耳后的第二年夏天,画出了平生最著名作品,包括《星空》,还有特别有生命力的柏树、橄榄树系列。

大都会博物馆,纽约,美国

大都会、卢浮宫这种超级博物馆,就是大到会让人审美疲劳。只有看到 19 世纪时,脚步会不由自主的放缓,还是亲切。大都会有四个房间的德加,我当时怀疑是最全面的德加收藏,雕塑、素描、油画齐全。

但还是不敌一张小小的梵高。他的《戴草帽的自画像》被供在展厅中央,游人围着膜拜,旅行团团员们径直就被带到这里。我粗略数了一下,大都会大概有十张左右的梵高。我个人最喜欢的是一幅《鸢尾花》,真迹的笔触令人着魔。


耶鲁大学博物馆,美国

13 年环游美国时,曾从纽约开车出来,一路看普林斯顿、耶鲁、哈佛几所大学的博物馆。都是馆藏惊人。似乎也都收了梵高。其中耶鲁大学博物馆,收了名作《夜间咖啡馆》。这也是《至爱梵高》中非常抢眼的场景之一。

梵高自己说,在这幅画里,“尝试去表达这样一种感觉——咖啡馆是一个让人毁灭、发疯、犯罪的地方。我尝试去诠释黑暗的力量……”血红色的墙壁和硫磺色的光晕,让人过目难忘。

“夜间咖啡馆”是那种通宵营业,给没钱投宿的夜行客挨上一晚的地方。在开始画这幅画之前,梵高写道: “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所有这些——家庭、故乡——或许在幻想中比在现实中更有吸引力”。



波士顿博物馆,波士顿,美国

波士顿博物馆是全美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有丰富的埃及艺术品。我印象当中他们收藏的印象派画作也非常精炼,几乎全部是精品。我在那里看到的莫奈的一副大教堂和两幅睡莲,在我看来好像是所有大教堂和睡莲系列里最迷人的作品。雷诺阿有一副舞蹈的画作也值得久作观看。有一座西班牙修道院的小厅也极好看。

至于梵高的画作,在这里就有一幅《邮差约瑟夫·鲁林》,当时叫不出名字,就称为“蓝衣邮差”。这位邮差就是《至爱梵高》主人公的父亲,也是梵高的朋友。梵高称他有“苏格拉底那样的头部。”

芝加哥艺术学院博物馆,芝加哥,美国

这所博物馆号称全美第二大博物馆,同样巨大无比。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关于印象派非常精美的藏品。招牌则是修拉的著名画作:《大碗岛的假日下午》。占据了大厅的一整面墙,他的点彩画常见小幅,令人不是很兴奋,但在这一幅花费三年的巨制面前,令人信服他的造诣。另外有一展厅的莫奈,收藏了他画的六福麦垛,光线各异。

当然最让人喜悦的还是梵高,这里有两幅名作,其中一副是《自画像》,另一副是《阿尔勒的卧室》,巴黎奥赛看到的是棕色地板的,这里的则是绿色地板。这幅画颜色鲜亮到醉人,任何印刷都无法复制。(手机上也是)。



盖蒂中心,洛杉矶,美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