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家长带着后悔和遗憾对孩子说:
“可惜到我这个岁数,才悟出这些道理,迟了。
从小就懂这些道理,少走几十
年弯路!
”
这些道理就是我们中国演变、进化和传承了数千年的
中国哲学思想——中国人刻在DNA里的人生观、价值观,学问、礼仪、智慧、德行。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阿信家的新书
《给孩子的中国智慧》
。本书主旨是以中国的智慧,来为家长开启解决教育困堵之门,塑造孩子美好人生。
书中精选自古至今远如晏子、荀子、老子、孔子、墨子、庄子、惠子、孟子等诸子百家,唐宋明时期柳宗元、韩愈、苏轼、王安石、顾炎武、王阳明,及至王国维、梁漱溟、朱光潜、牟宗三等有代表性的
84位中国思想家,通过内涵丰富的插画、简练有趣的文字,讲述中国先贤的哲思故事,传播他们的哲学思想
。
同时其间不断穿插启发性、思辨性的现实场景和关于成长的追问,学习和传承中国人独特的思想视角和思维方法,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深度思考和融合创新能力,为孩子的人生保驾护航。
中国哲学思想的学习从小学贯穿到高中
写就《中国哲学简史》的冯友兰先生说道:“中国古代的孩子,是从中国哲学‘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开始启蒙学习的。”
2019年之后,全国中小学统一使用部编本教材,从一年级下册到高中,
中国哲学名家贯穿整个小学,直至六年级,甚至初高中,中国哲学思想已成为必考内容。
比如,各年级收录了苏东坡的不同心境内容,三年级《水调歌头》,四年级苏东坡《题西林壁》,高一年级《念奴娇 赤壁怀古》,课外阅读书目中有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考点可能就会更多涉及苏东坡的生平。随着孩子年纪成长,阅历增加,悟出作者的哲学思想,传达的人生禅意。
2024年高考作文题,北京卷的题目就是围绕几千年来古老的经典、杰出的思想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以
“历久弥新”为题创作议论文!
如果孩子提前阅读了《给孩子的中国智慧》,马上就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杰出思想都有什么,杰出的思想家都有谁,其代表作品和思想是什么。
认识世界,完善自我
中国绵延五千年辉煌文明的最大驱动力是中国式智慧思想的不断传承和进化。这些丰富而先进的哲学思考不但是中国人认识自然、改造世界、完善自我的重要思想工具,也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不断冲破困境,屡次浴火重生,持续发展繁荣的关键文化密码。
这本《给孩子的中国智慧》涵盖
名言金句、成语典故、历史故事
,从大人物到经典作品,从知识习得到人生指引,包含了千百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建议每个中国孩子都读一读!
中国式智慧思想的最大优势和特点是
开放、多元和融合
。或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学术争鸣和思想碰撞,或如佛家、道家、儒家的文化融合,或如覆盖政治哲学、历史哲学、军事哲学、科学哲学、教育哲学、人生哲学的系统思考和全面实践等,至今依然是指导国家繁荣、民族自强和个人进步的精神坐标和思想宝库;对于促进人类文明健康发展,指导现代社会和谐共生,也有着非凡的启迪意义和文化贡献。
将古人的思想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今天的孩子,想要了解什么,只需要对着电子设备说“请帮我查询……”,就会有海量的知识扑面而来。
表面上,孩子似乎享受了科技进步的红利,大脑储存了大量的知识,学习起来更加便利和高效。
但随之而来,却发现孩子
心智开始越来越退化
。精密的算法技术似乎正在占据孩子的生活和心智,孩子深陷信息茧房的桎梏,正在快速成长为没有灵魂的空心人,面临心理和成长危机。
比如,不会正常的社交、
缺少责任感、
不会独立思考、缺乏思辨力、
厌学、无长远志向等等。
这个时代,孩子光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未来的发展需要拥有强大的内心力量。
那么,如何用中国古代思想给孩子的内心赋能呢?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智慧与文明根基来自于源远流长的3000多年的中国哲学智慧,老子、孔子、孟子等先哲的哲学思想影响着中华民族,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曾子
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要忠诚和有责任,与人交往中要有诚,要重视学习;
王阳明
曾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告诉我们立志的重要性;
扬雄
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提出了实现理想的方法;
周敦颐
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王廷相
认为:“讲得一事,即行一事,行重一事,即知一事,所谓真知矣。”
人生需要走好每一步,要在实践中去练习;
张载
说: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原来,这些中国最有智慧的先哲们,早在千百年前就已经告诉我们如何自处和处世了。
于是,我们决定出版这本《给孩子的中国智慧》。
书中汇集了包括管子、老子、孔子、墨子、庄子、惠子、孟子等在内的
84位中国思想家和他们的人生哲学
,为孩子呈现了
3000余年的中国哲学发展脉络
,涵盖了从古至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等
20余个哲学学派。
从这84位哲学家身上
学会为人处世的智慧
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题曾引用
扬雄
的观点:“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意思是只要我们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确立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扬雄在2000年前就揭示了实现梦想的秘诀。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脚踏实地。历史上的
王廷相
有一次坐轿出行,轿夫为了避免弄脏新鞋,他专挑干净的地方走,所以轿子不太平稳。但过了一会儿,王廷相发现轿子不再摇晃了。他打起轿帘察看,发现那个轿夫的鞋子已经脏了,此后便不再顾惜新鞋。
王廷相以此利告诫人们:“做人做事也是这样,行差踏错之前,小心谨慎;可一步走错,自此之后就会变得无所忌惮、为所欲为!”正可谓一步错,步步错,所以人生需要走好每一步。
古人有“头悬梁”“锥刺股”,
苏秦
则为了实现远大的抱负,焚膏继晷,读书万卷,每当困了累了,就会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以疼痛来驱赶困意。
经过多年苦读研习,苏秦提出了合纵之术,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通过哲学家的视角审视历史,理解当下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出自惠施与庄子的
“濠梁之辩”
。至今人们仍然借此反驳那些不懂自己内心思想、不理解自己的人。
张载
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被历代读书人奉为人生座右铭。
韩愈
在三次落榜后写下千古名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对照社会现实,发人深省。
刘禹锡
在经历改革失败之后,于824 年被贬和州。在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斗室,刘禹锡不是抱怨沮丧,而是写就《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在人生低谷中的刘禹锡,甘于淡泊、不与权贵同流合污。
一部中国哲学的百科全书
读者不仅可以一窥中国哲学的发展,更能透过哲学家的思想洞见,揭开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生生不息的智慧密码。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管子
就提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的战略思想。他让齐国停止齐纨(齐国的织物)的生产后,鲁缟(鲁国的织物)则价格一路飙升,于是鲁国几乎放弃了粮食的种植,改种桑麻。
次年,正当鲁国上下沉浸在“纺缟布,挣大钱”的美梦中时,管仲下令恢复齐纨的生产,禁止购买鲁缟,并终止与鲁国的粮食交易。这时再攻打鲁国,鲁国不战而败。史称
“齐纨鲁缟”。
历史上
商鞅
为了顺利推行新法,取信于百姓,他在集市南门外“徙木立信”,竖立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承诺会重赏将木头搬至集市北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