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属于我们的时间,就我和你。
因为一档综
艺节目《演员请就位》,
有关
“何书桓是否渣男”
的讨论甚嚣尘上。
在节目当中,张云龙扮演的何书桓因为读到依萍的日记,得知她和他相恋只是为了报复如萍而恼羞成怒,一气之下掐住了依萍的脖子,还将她推倒在地上。
陈凯歌针对这一幕,以及之前张云龙嘴角浮现的诡异的笑容而声称何书桓是一个“渣男”,一个“坏人”。
(插一句话,那个笑容八成是张云龙出戏了......反正这个锅何书桓和古巨基都不背)
个性耿直的张云龙连忙为自己“洗白”,他说,原著当中的何书桓就是这样做的,而且何书桓接受的是西方教育——
言外之意就是,对于男女之间的关系,可能会表现得更加直接。
习惯于见缝插针、“侃侃而谈”的郭敬明立即反驳,正因为接受的是西方教育,所以更不应该这样做,因为西方男人会注重自己的绅士形象。
郭敬明说错了吗?
没有错。
原著当中的何书桓,受的是西方教育,念的是外文专业,读的是世界名著,还计划着去美国纽约留学;
无论是文学修养还是道德修养,何书桓都可圈可点,令人如沐春风。
至少在陆府这个乌烟瘴气的地方,他是一股当之无愧的清流。
不然,上至一家之主陆振华雪姨,下至女儿如萍和依萍,也不会对他另眼相看。
自然家境富裕是一方面,他本人的人格魅力也是不容忽视。
所以,在爱上依萍的时候,他全心全意;
在遇到梦萍被人欺负时,他不惜势单力薄也要“螳臂当车”;
在陆家有难的时候,他鼎力相助。
不是一个道德修养抵达一定境界,有责任、有担当、真性情的男人,就像郭敬明口中所言的绅士,做不到这个地步。
只不过,他未必是在结合小说原著或者电视剧的情节脉络而诠释人物。
他的发言许多时候俨然是“为了怼而怼”。
很明显的一个迹象就是,有时候他为了让自己稳占上风而不自知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尤其是和赵薇的那一段——
他先是批评张云龙和陈小纭的表演太“话剧”,明白说就是夸张狗血,太琼瑶,不现代,赵薇反驳他说自己反倒觉得他们的演绎已经好过当初他们那一帮演员对于琼瑶戏的表达,结果他顺口就是一句“如果把你们那一套演绎到极致反而会好”。
这不是在自己扇自己耳光吗?
之前觉得他反应能力快,口才一级棒,心理承受能力强的我瞬间崩溃。
针对张云龙的演绎他也是如此——
陈凯歌说张云龙演的何书桓是渣男,他就一股脑地往上凑,张云龙说何书桓接受的是西方教育,他就立马刻板印象刷刷刷地觑着个空子就往里钻。
他大概是忘了之前他还怼李诚儒没有看完原著就胡乱批评,他自己这下子不也是如此吗?
那么张云龙说得对吗?
也对。
正因为何书桓接受过高等教育,熟读文学经典,大义凛然而又嫉恶如仇,所以在得知自己深爱的女孩不过是将自己视为一枚棋子的时候,才会自尊心严重受损而濒临幻灭。
他对依萍的爱,有种穿云裂石的魄力。
因为她美,因为她能够和他畅谈文学,还因为她性情直率坦诚,在他心目中,她宛如“真善美”的化身。
这样的一个女孩,怎么会利用一个男人的爱而报复另一个女孩,报复另一个女孩的家庭,甚至那个家庭还与她自己息息相关,无法分割?
盛怒之下,情不自禁,是否符合人之本性?
往往越是紧绷的弦越是容易断折,越是极力想在世人面前表现出谦谦君子之风的人越是容易在极端情况下而难以自控。
再者,我们评论一个人是否“渣男”,不应该只是针对一个人的某一件事而妄下定论,而应该结合这个人的主体性格脉络,以及行事作风,才能得到比较理性和审慎的结果。
出场的时候,
何书桓
俨然是一位知书达理的谦谦君子、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面对一群陆家人他也不卑不亢、大方款款,令人心折;
在和依萍恋爱的时候,他专心投入,一心筹谋着两个人的未来,还殷切热情地组织见家长,是个有想法、有朝气、有诚意的好青年;
后来陆家接二连三地出事,他作为一个本可以为了避免声名受损置身事外的人,却出钱出力,尽己所能地帮助陆家人解脱困境......
这样的何书桓,渣吗?
*
何书桓是渣男这件事,完全就是一个现实版的“盲人摸象”。
陈凯歌看到的,只是短短的一场戏里面的何书桓,自然无法避免做出比较“片面”的结论,因为在常人的理解当中,一个高贵而善良的男人,是不应该对女性举止粗鲁的;
张云龙看到的,是小说原著里的何书桓,是《情深深雨蒙蒙》里的何书桓,也是他心目中的何书桓,借他自己的话说:
“他不是一个坏人,也不是一个好人,他是一个人。
”
这种场面话看起来是有几分投机取巧,马失前蹄,但事实上呢?
首先,在我看来,如果何书桓是坏人的话,小说《烟雨濛濛》里的其他诸多人物形象,简直是魔鬼。
依萍,为了替自己和母亲报仇,拆散如萍和书桓,哪怕如她自己在日记本的后面所言,她慢慢开始喜欢上这个男人,可是至少在这段感情的开始,她的动机是复杂而险恶的;
陆振华,为了一段年少时候没能如愿的恋情,而像集邮一般四处留情,巧取豪夺长相酷似心上人的女子,留情的结果是留种,书中有名有姓的已经不少,何况还有诸多不知名姓的,陆依萍至少还能偶尔去陆寓讨要生活费,那其他女子孩子们呢?
伤心岂独息夫人,憔悴枯萎的,不只是依萍她妈一个,更别提他还枪杀过多少无辜生命;
雪姨,固然长相美艳,风情万种,但品行不端,对依萍明里暗里使坏,背着陆振华将家里的钱往外头的男人手里送,还和他生了孩子,养在自己身边,最可恨是丑事曝光之后,狗急跳墙的她伙同外人把家里洗劫一空,携款潜逃,说她报复陆振华固然情有余辜,可是如萍、梦萍和尔豪呢?
她是毅然决然地想要断了陆振华的后路,还有自己的亲生孩子的,这得有多自私冷血才能够做到如此决绝。
反倒是何书桓,在被陆家接二连三的“变故”,被依萍和如萍两个女孩的感情纠葛牵扯得心乱如麻,无法自处的时候,还能够不计前嫌雪中送炭。
这样的男人如果还不算好的话,那么世间恐怕再难找到更好的男人了。
诚然,中途他为了报复依萍,施了一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利用如萍对自己的爱,以及依萍对陆家的恨而演了一出订婚的戏码,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如萍轻生的念头。
可是,他之所以出此下策,也完全是因为对依萍的爱,可是依萍呢?
她的筹谋,她的作为,最初的动机,只是为了恨。
她就是一个希刺克里夫式的复仇者的形象,她自己也说,最喜欢的小说是艾米丽勃朗特的
《呼啸山庄》
。
比起陆依萍,何书桓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对比而言,何书桓算是纯良小白兔了。
可是,严格意义上说,他也不能算是一个好人,一个真正的好人,大抵是像依萍的母亲那样的,雪姨陆振华虐她千百遍,她仍然对他们的人生、他们的遭际、他们的命运心怀理解与慈悲。
书中那一段话真令人惊叹——
当依萍诉说雪姨的罪状的时候,依萍的母亲说:
“你用了‘丑行’两个字来形容雪琴,可是,这世界并不是样样事都公平的,你想,你父亲一生,有过多少女人?
他对任何一个女人忠实过吗?这社会不责备不忠的男人,却责备不忠的女人,这是不公平的!依萍,你的思想难道也如此世俗吗?雪琴为什么一定该忠于你的父亲呢?”
这一段话简直令人击节称赏。
是啊,这个社会不去批判不忠的男人,为什么又如此密不透风地审判不忠的女人呢?
她道出了多少女性,想说却不敢说,想说却无处说的苦痛心声。
不仅仅是对雪姨,对陆振华她也如此。
哪怕陆振华三妻四妾,到处拈花惹草;哪怕陆振华将她和女儿赶出家门,长久冷落,但是在内心里,她依然深爱着这个几十年前在哈尔滨教堂居高临下气宇不凡凝望过她的男人,她依然会在久别重逢的时候情难自已地拿不稳一碗汤。
又或者像依萍的好友方瑜——
她自己家庭条件已经清苦,还想方设法地筹钱为依萍解燃眉之急;
她经历了一段黯淡的恋爱,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向内自省,最终投身天主教的怀抱。
她们是“不世俗”的,她们是始终怀有悲悯之心的,她们甚至可以称作伟大的,因为她们的心里,不是只装着自己,自己的爱、自己的恨、自己的委屈、自己的遗憾。
琼瑶在他们身上,寄予了美好的指望。
没有这两位女性,这本书就太过惨淡而灰败了。
可是,我们能够就此要求所有人都如此月白风清,心怀悲悯吗?
我们可以世俗一点吗?我们可以自私一点吗?我们可以敢爱敢恨吗?我们可以不那么委曲求全吗?
所以张云龙的回答,其实十分的准确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