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韓國學研究
本公眾號專注收集、整理并發佈中國韓國學領域相關學術資訊、論文(主要為文史領域),并推介韓國本土研究及相關動態,以期達到交流的作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家车言论  ·  仰望U9很快!但它还能快多少? ·  3 天前  
车买买  ·  1.2升三缸动力!新款铃木Dzire正式发布 ... ·  3 天前  
大树乡谈  ·  为什么说传统燃油轿车必然消亡? ·  3 天前  
小米汽车  ·  #小米SU7Ultra#量产版/原型车备受关 ... ·  5 天前  
autocarweekly  ·  在纽北的中国品牌里,为什么仰望最特别?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韓國學研究

致哀丨著名東亞近現代史研究專家, 北華大學鄭毅教授逝世(1962-2024)

韓國學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1-18 23:03

正文

来源:北华大学,日本评论 



北华学人:把治学研史当作人生目标的逐梦者——郑毅

郑毅,1962 年出生,法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北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长白丛书》主编,吉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系吉林省首届“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省重中之重学科世界史学科带头人、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人选,兼任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副会长、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天津社会科学院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中心专家组成员、南京大屠杀国际和平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吉林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黑河学院特聘教授等。

采访郑毅教授这一天,是 2018 年 12 月 13 日,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天空飘着细碎的小雪。
“一大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朋友就在微信里发来国家公祭的信息,我一连回复了多个祈福的小图标。”作为一位研究日本史的学者,郑毅教授在这个晦暗的天气和特殊的日子,感触尤为深刻:“南京大屠杀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最令人难以释怀的伤痛,除了悼念死难同胞,我们还应该追问,为什么 81 年前日本军国主义者会犯下如此反人类、反文明的罪行?”近年来,他参加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和平研究院关于“南京与广岛双城战争记忆”的课题,探讨人类避免南京大屠杀和广岛核爆这样的惨案和悲剧的途径。
“日本对广岛核爆日的纪念更早,影响也更大,而我们对战争记忆的研究还不够。”20 年来,郑毅教授一直致力于还原和接近历史的真相,他觉得这是一个史学研究者神圣的责任和学术追求的使命,也是一位学者应该具有的家国情怀。
赓续《长白丛书》:士不可以不弘毅
1979 年,17 岁的郑毅考入四平师范学院(今吉林师范大学)历史系,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三批大学生,也是该校历史专业第一届本科生。在校期间,他早早就对辽金史和东北地方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前在当时四平师范学院的学报《松辽学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辽朝汉族官僚地主状况初探》的学术论文。这是他在历史学研究方面迈出的第一步。1983 年毕业,分配到吉林师范学院政史系任教。上世纪 80 年代初,全国古籍整理热潮迭起,政史系李澍田先生为弘扬乡邦文化、挖掘区域文献着手编撰大型文献整理类丛书——《长白丛书》,成立吉林师范学院古籍研究所。作为李先生的助教,郑毅承担中国古代史的教学辅助工作,陪李先生到省内外征集古籍资料,到历史学家处约稿,跑印刷厂参与拼字排版印书,见证了《长白丛书》的草创问世。“那时候每天都很忙,做什么事都是一溜小跑。”郑毅回忆当年李澍田先生等老一代学者为事业奔走呼号的艰辛情景,仍历历在目。此后几年间,《长白丛书》古籍整理和研究系列专著陆续出版,其学术影响力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广泛认可,成为当年吉林师范学院的一张学术名片。
1985 年,郑毅考入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攻读国别史硕士研究生,跟随导师陈本善、汪淼两位先生研究日本战后史。陈本善先生对战后日本史资料颇为熟稔,且有独到的见解和评价,这一点对郑毅选择治学领域影响很大。当时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始阶段,邻国日本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实对中国社会影响深刻,政治人物在本国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也格外引人关注。最终在陈先生的悉心指导下,他完成了题为《试论吉田内阁经济复兴中心主义政策》的学位论文,重点研究日本著名政治家吉田茂的经济中心主义政策对战后日本社会的影响与作用。读研期间,他还以第二作者身份合作完成《日本双重政治体制问题探析》学术论文,发表在《现代日本经济》上。说来也是幸运,经陈本善、汪淼两位先生引荐,他在校期间利用学习调研的机会,赴南京和上海拜访了中国研究南京大屠杀问题最具开创性意义的高兴祖教授和复旦大学吴杰先生等多位中国日本史学界的前辈学者,聆听教诲和学术指导。
1987 年,郑毅在加入中国史学会后,天津社科院王金林先生、中国社科院汤重南先生对他的学术成长多有提携和关爱,使他坚定了以日本史研究为学术追求的信心。
1988 年毕业,郑毅选择回到吉林师范学院历史系继续从事教学工作,讲授世界史课程。1995 年他申请参加了日本法政大学外国人研究员公开招募,成功入选,1996 年到日本法政大学法学部任外国人招聘研究员,在成泽光、河野康子两位教授指导下继续从事对战后日本政治外交史的研究,1997 年学成如期归国。1999 年北华大学合并组建后,任北华大学图书馆馆长。2001 年考入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在王惠岩、宝成关两位先生门下攻读政治学博士学位。2003 年赴日本学术振兴会做短期交流访问学者 3 个月。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往往受许多主客观因素影响,他唯一不曾中断的,是对日本史的研究。几年间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并于 1998 年被破格评为教授。
2003 年从日本归来,更多的重任在等待着他。李澍田先生退休后,刁书仁教授接任古籍所所长。后因刁书仁教授调转外校,已经有 18 年历史、且以古籍整理成就斐然而声名远播的古籍所处于管理的真空状态。受学校的委托以及古籍所全体同仁的希求,郑毅再续前缘,挑起了《长白丛书》主编以及古籍所所长的重担。当时,他已被任命为北华大学研究生处处长,但出于薪火相继的责任感,他积极为《丛书》的发展以及研究工作的展开而努力工作。为拓展研究领域、盘活学术资源、开展学术交流、与国内外学术界接轨,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实际需要,郑毅在原有的古籍研究所基础上,向北华大学党委提出改造升级古籍所的设想,成立了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2010 年更名为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同时,争取各方对《长白丛书》出版经费的支持力度,努力延续丛书的出版。迄今,《长白丛书》已经出版 120 余部 5000 余万字,在国内外史学界都有重要的影响力,对北华大学的办学影响力和知名度传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由于有李澍田先生和刁书仁教授的多年前期积淀,加之古籍所更名后,学术研究实力和影响力都有了明显提升,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中心成为当时省属高校中发展势头和管理机制、体制最具优势的科研教学实体单位,在当时的省属高校人文学科中占有很重要的学术地位。2010 年 5月,北华大学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成为首批吉林省省属高校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也被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树立为申报人文社科基地的样板,诸多高校同仁纷纷前来考察学习。郑毅教授也被推选为吉林省省属高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理事会理事长。
做一个“知日派”: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日本
从攻读硕士学位开始,郑毅就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在战后日本第一任首相吉田茂身上,进而辐射到日本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等各个领域。“把一口井坚持打下去”,不要热衷于追逐所谓的“热点”,冷门和热点都是相对的。这是他的学术信念,也是他向青年人传授的治学心得。1999 年夏天,中国日本史学会在山西大学召开学术年会,世界知识出版社编辑李锋因出版“世界神秘政治人物丛书”向与会专家组稿。其中撰写吉田茂人物传记的人选,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先生认为非郑毅莫属。郑毅接下了这个任务。他用 3 个月时间完成了《铁腕首相吉田茂》书稿,并于 2000 年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这是他撰写的第一部日本史方面的学术畅销书,出版后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2005 年,应《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之邀,先后撰写《1945,战败国:日本的选择》和《复古与维新:历史的选择》两篇长文发表在该刊上,就是这部著作的嗣响。2010 年,此书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再版,赢得了更多的读者。“研究日本史,不能不到日本去。”郑毅曾在日本法政大学、学术振兴会两度做过访问学者。在法政大学跟成泽光教授、河野康子教授研究日本政治外交史期间,日本指导教授的严谨治学态度与勤奋精神深深地也长久地影响了郑毅,他如饥似渴,收集了大量图书和研究资料,还曾撰写4 万余字的《吉田内阁对华政策研究报告》发表在《法政大学研究纪要》上。那几年,他先后撰写多篇日本政治外交史方面的论文,发表在《日本学论坛》《日本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并有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世界史》等刊全文转载。
2005 年,他在吉林大学完成《吉田茂的政治思想》博士学位论文,被吉林大学学位委员会评定为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6 年,他再次赴日本山形大学地域文化教育学部做访问学者,又有一系列论文相继问世,其中《吉田茂的遗产》一文发表在日本《山形史学研究》上,《美国对日占领史》一书的初稿也是在这段访学期间完成的。“对日本史了解越多,我们从中收获越多。”郑毅深以为然。近年来,他在这个领域孜孜不倦地开展研究,承担了多个高级别项目:2005 年,“吉田茂政治思想研究”成功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2012 年结项;2008 年,“吉田茂的帝国意识与对华政策观研究”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2012 年结项,结论为优秀;2014 年,“战前日本社会‘满蒙观’研究”成功申报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与之对应,他在《社会科学战线》等重要期刊和韩国学术期刊发表了十余篇论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韩国SOMYONG 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出版了《破解困局的智慧 吉田茂政治思想研究》《吉田茂的帝国意识与对华政策观研究》《通向帝国之路:原理·天皇·战争》等著作,先后荣获了吉林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二等奖。学习和研究日本史的目的,不是做一个“亲日派”,也不是做一个“反日派”,而是要做一个“知日派”。他要把他的研究对象变成清晰、客观、准确的信息传递给社会群体和公众。他认为日本是一个非常值得中国社会和学界关注的邻国,我们对日本的研究还有很多的不足,还在路上。
崇尚学术:历史是大用之学
郑毅在校内外担任的职务很多,校内先后任研究生处处长、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学报编辑部主任、东亚历史与文献研究中心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等,常常同时担任两三个职务;校外兼职担任日本大阪大学、吉林省社科院、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师范大学、黑河学院客座教授,延边大学朝鲜半岛协同创新中心客座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结项成果通信评审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通信评审专家,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评审专家,社会活动很频繁,但他科学有效地处理着各个职务与学术研究的关系。常年如一日,他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无论出差、开会,还是在校内工作,他总是随身背着书包,书包里面必定有几本要看的书。能在专业领域博览群书,保持对学术热点的关注和了解,大多是见缝插针实现的。
在研究生处工作的 7 年,学校的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从 12 个增加到了 38 个,一级学科授权点取得历史性突破。作为院长,他提出“小而精、精而强、国际化办学”理念,引领历史文化学院成为校内人文学科的强院。
2010 年岗位交流,他离开研究生处的管理岗位,得以全身心投入学术。2014 年被聘为吉林省首批“长白山学者”世界史学科特聘教授,是对他持续多年学术追求和努力的一种肯定和鼓励。近年来,他与日、韩学者交流更加频繁,经常主办、参加各种国际国内学术会议,邀请日韩学者到校开展学术交流,努力在北华大学营造出一种相对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他从中也意识到自己原来的研究领域有进一步拓展的必要,在思想层面的碰撞交融中产生了多方面的学术共鸣。
2015 年是二战结束 70 周年,春节期间应南开大学杨栋梁教授之邀请作学术讲座,借此契机,郑毅作了一番深入思考。战争是东亚社会的一条主线,以什么样的历史观和叙事方式去塑造真实的历史记忆,是东亚社会中日韩三国需要共同面对的敏感话题,因而研究战争记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此,南开讲学归来后他申报了“中韩日三国的‘战争记忆’与历史认识问题比较研究”,当年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这是一个与国外学界研究同步的热点项目,受到东亚学界的普遍关注,也是北华大学合校以来最高级别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以此为标志,他的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多年的积累和研究很快催生了新的成果。应《日本学刊》的稿约,他撰写了《中韩日“战争记忆”的差异与历史认识重构》一文,发表在该刊 2016 年第 3 期上,全文约 2.5万字。这是他自己很满意的一篇论文,将东亚三国“战争记忆”的基本问题和矛盾勾勒清晰,从语言到观点,从逻辑分析到整体思考都比较到位。论文发表后,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6 年第 10 期全文转载,被中国社科院日本所评选为优秀论文隅谷奖。在 2018 年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膺论文类一等奖。
2018 年年初,他撰写的《靖国神社·“英灵祭祀”·国家物语 ——近代日本战争记忆的生成与固化》一文发表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 年第 1 期,被《新华文摘》2018 年第 7 期全文转载,并列入封面要目。迄今为止,郑毅承担科项目 1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 余篇,出版专著 12 部,编著著作 13 部(套),可谓著作等身。他说:“对历史学科而言,高产不等于高质量,从现在开始,每年写一篇自己比较满意的学术文章。”这是他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他的刻苦钻研、严谨求精的作风也是出了名的。他说:“努力和上进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而是为了不辜负自己,不辜负此生。”他还要求自己每年都要用心为本科生上课。课堂上他很少用 PPT,让学生接触传统的教学方式,更考验老师的知识深度和厚度。上学期的课刚刚结束,学生们纷纷在微信里留言:“舍不得郑老师的每一堂课”“很不情愿郑老师的课这么快结束了”……他还要求他的团队和青年教师,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首先要热爱,要持续不断地努力和投入。“历史是无用之学,又是大用之学。对个人、群体、国家而言,历史不是表层的、功利性的,研究历史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知古鉴今。”
作为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毅在就职演讲中提出,一所大学要有学术,要有学术竞争力,要营造尊重学术的校园文化,办一所像大学的大学。几年来,他坚持正义、主持公道,发挥了教授治学、专家治校的作用,兑现了他的承诺,也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术环境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郑毅认为自己是一个把治学研史当作人生目标的逐梦者。“逐梦是一个过程,不一定都能实现梦想,但毕竟是有梦想的追求。”这个梦想真实是个学术的高峰,郑毅的学术生涯还在继续,以他的学术功力和勤奋执著,一定能够抵达。  
“星标”我,
就不容易弄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