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要资讯
有专业的产业团队,有严谨的研究态度,还有点不正经,你们想要什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  【广发策略】本周重点变化:景气度、拥挤度、流 ... ·  21 小时前  
唐史主任司马迁  ·  盘下来,有几个点是确定的:1、先进制程+3工 ... ·  昨天  
诸海滨科新先声  ·  【PPT】万达轴承:叉车轴承国内第一全球第三 ... ·  2 天前  
诸海滨科新先声  ·  【开源北交所】基康仪器:智能监测传感器小巨人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要资讯

谈论“国运”的正确姿势

要资讯  · 公众号  ·  · 2018-08-04 21:08

正文

点击上方 “要资讯” 关注我们


我们这个行业的人很爱谈国运。“很爱”的意思,就是比“爱”更爱一些。有多爱呢?基本上三个同行在一起聊天,三分钟之内就会拐到这个话题上。


其实我们就是一帮炒股票、炒债券的,主要关注1年以内的经济运行、政策变化和市场波动。只有很少人真的在践行价值投资理念,持股10年以上,或者蠢蠢欲动想去搞10年期的长债。不信你随便拉个首席宏观分析师,问他对2019年GDP的预判,他肯定会说:“没想过。你想那么久干毛?”


即我们的工作其实不要求我们关注太长期的东西。


那为什么大家又很爱谈国运呢?


我是因为忧国忧民。很多人是因为 它会影响个人的发展。


正如一位伟人所说:“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这个“历史的进程”就是国运 。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夫不谋万世,不足以谋一世。所以关注国运、谈论国运是对的。

问题是,绝大多数人是在瞎猜。他们爱说“赌国运”,一个“赌”字,就说明他们没有明确的 “国运分析框架” ,对自己的观点没把握。


众所周知,不管是研究宏观经济、股票策略,还是研究行业和上市公司,都有一定的“套路”,我们叫做“分析框架”。通常在这个分析框架下,界定出“概念”的定义,纳入一定的分析因素,就可以循着一定的逻辑分析、讨论问题了。同行们之间的分歧,很多时候是分析框架不一样。


分析国运也需要分析框架。


我们通常会把分析框架分为短期、中期、长期。每种期限到底多长,要根据分析的目的来划分。对于不同期限,考虑的因素也不一样。


例如在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是对经济周期的分析。众所周知,经济周期通常划分为:


【1】库存周期,即短周期,长3-4年。


【2】中周期,即设备投资周期或产能周期,10年。


【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50年左右。


我们当前谈论的国运,比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要长一些。谁不同意,明天自带小板凳和茶叶去报到。


影响国运的因素,通常包括


【1】自然资源:我们可以假设自然资源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变。


【2】人力资源: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增速(总和生育率、劳动人口增速)、人口结构(例如主体民族占比、宗教人口占比、男女比例、抚养比、老龄化率等)、文盲率、各等级学历占比等等。


【3】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科文卫制度、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户籍制度等等。


【4】科技水平:即技术进步。我们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市场的开拓、新能源的利用、新的管理理念都算做技术进步。


【5】经济实力:经济规模、潜在经济增速、实际经济增速、经济结构、各部门杠杆率、金融市场稳定性(金融脆弱性)等。


【6】军事实力。主要取决于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


【7】外部环境:有哪些盟友和敌人。


【8】内部矛盾:各类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等。


所以如果要谈国运的话,至少应该把上述因素分析一遍。而不是看到定向滴灌、鼓励给小微企业贷款、企业去库存,就往国运上扯。


你们也不要以为俺会像胡教授一样,用简单的加减法把这些因素算一步,就得出中国综合国力已经远超美国的P话。俺可没那么无耻。俺是个正经人——俺压根就没打算给出结论。


不过俺可以给出对几个因素的思考。


1、人力资源方面


按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7修订版)》对中国人口的预测,假定未来中国总和生育率从现在的水平(指国家统计局报1.5-1.6,是虚高的)逐步降到1.3左右, 则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将下降到6亿左右。

根据8月1日中信证券宏观经济专题报告《人口“三大趋势”或不可逆转,对中国未来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展望》,2010年-2016年,中国总和生育率是1.18、1.04、1.26、1.24、1.28、1.05、1.25。这是非常低的。按这样的生育率,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可能会下降到6亿以下(乐观一点的假设下,会降到10亿。不过这不影响下面的结论,推荐阅读中信的这份报告)。


中信证券认为未来 中国人口有“三大趋势”不可逆转 :一是少儿人口数量和比例都将会下降;二是劳动力数量和比例也将会下降;三是老年人口数量和比例将激增。


众所周知, 人口总量下降→劳动人口下降→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


我们强调一点,影响经济增速的是人口增速,不是人口总量。有人说美国也才3亿人,中国人口降低到6亿也没问题。我建议他们去看看最基本的索洛增长模型,根据该模型,在稳态下,经济增速取决于人口增长率n和技术进步速度g。如果人口崩溃,n是负值,则势必对经济造成拖累。这与人口的初始值是多少无关。


下表是当索洛增长模型处于平衡增长路径时的情况。


比人口总量下降的更可怕的是人口结构


【1】汉族人生育率远低于少数民族(多不计划生育),因此汉族总和生育率远低于少数民族。这意味着未来汉族占比将越来越少。1951年汉族占比是99%,2010年人口普查时是91.51%。未来必将继续下降。曾经有两个国家出现过主体民族越来越少的情况,后来都灭亡了。一个是南斯拉夫,一个是苏联。


【2】宗教人口占比越来越大,尤其是伊教人口。 子宫战略 的威力不可小觑,欧洲日益沦陷就是例子,欧洲右翼崛起、陷入内战只是时间问题。目前中国伊教人口大约3000万,占比大约2.22%。到本世纪末,中国人口降到6-8亿,伊教占比恐将在30%以上,届时社会将非常不稳定。也有可能等不到本世纪末,就陷入内战,四分五裂了。

有不少“学者”已经在建议引入南亚、中东、非洲黑人移民,弥补劳动力之不足,却没见他们建议废除计划生育、奖励生育。呵呵。


2、制度变迁与全要素生产率


制度变迁对国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过去40年中国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释放的制度红利(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从而提高了潜在经济增速。但已经改了的都是容易改的,留下的都是难改的。因此全要素生产率能否提高,取决于改革的进程。


3、科技水平


过去40年,中国搭上了经济全球化的便车,在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从欧米日俄获得了大量先进技术, 技术进步提高了潜在经济增速 。但是,现在万恶的米帝要对我们实施技术/封锁!我们不答应,但是也无计可施。如果美日欧联合起来封锁对华技术转让,则我们的技术进步步伐必然会放缓, 这会导致潜在经济增速下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