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浪潮工作室
提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看世界的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暴涨3000%!卖爆了! ·  11 小时前  
烟台公安  ·  刚刚,烟台发布暴雪预警! ·  20 小时前  
河北省应急管理  ·  高速几十辆车连环撞!春节返程高峰警惕→ ·  3 天前  
河北省应急管理  ·  高速几十辆车连环撞!春节返程高峰警惕→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浪潮工作室

中国盗墓最厉害的人,现在怎么样了

浪潮工作室  · 公众号  · 社会  · 2019-03-27 11:38

正文


2014年12月的一个深夜,辽宁、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河南、陕西、山西7省区10市同时展开了一项抓捕行动。


这场抓捕行动由辽宁省朝阳市的警方主导,其他省市的警力配合,已经提前谋划部署了两年多的时间。为了保密,在抓捕当日,所有警员的手机上缴,使用对讲机联络。


仅仅是朝阳市,就出动了785名民警,最后抓获了犯罪嫌疑人78人,涉及犯罪团伙12个,涉案价值超过5亿元。


“红山大案”中被追回的玉猪龙,成色翠绿,古朴厚重,价值近亿 / 视觉中国


这一案件后来被称为“新中国文物第一大案”,打击的正是盗墓贼。因为所盗文物大多来自于中国北方的红山文化,也叫“红山大案”。在12个盗墓团伙中,至少有9个都跟一个叫“姚玉忠”的人有关,大部分团伙的头目曾经都是他的小弟[1]。



盗墓神话都是吹出来的



有人把“红山大案”称为现代的《盗墓笔记》,姚玉忠也自然成了现代版的“摸金校尉”。


在他刚刚被抓捕的两三年里,互联网上盛传他是盗墓界“祖师爷”。 对他的描绘符合中国民间故事对奇人异象的记载:幼年早慧、眼力过人、能通天象。


检察日报下的法制期刊《方圆》就撰文称,据姚玉忠的弟弟讲,姚从小就聪明,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却读过很多“风水”、“易经”类的书,精通天文、地理。他自己则说从16 岁起就接触盗墓这个行当,到被抓捕时已经从事盗墓30多年。


姚玉忠被逮捕时画面。很多人都认为他是现代版的“摸金校尉” / 网络


被捕后,他供述的判断墓穴位置的方法,也透露着一股不可捉摸的神奇感:


如果在一处山脉上,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上有靠,下有照,就是一个典型的风水宝地,也是适合埋葬的地方。


其他的犯罪同伙则称他能根据星象、地形和地图,准确地找到古墓葬的位置。经过他的踩点,每次都能成功挖到东西[2]。


2019年1月6日,广州,中山大学南校区施工现场发现疑似古墓。探测古墓常常还需要点运气 / 视觉中国


对熟悉盗墓小说的人来说,姚玉忠就像是小说人物,符合人们对“高手”的想象——不需要工具,仅凭肉眼观察和掐指一算就能判断宝物身处何处。《盗墓笔记》中把这种神乎其神的能力称之为“寻龙点穴”:


盗墓的分南、北两派,南派擅长洛阳铲探土,高手只凭一个鼻子就能断定深浅朝代……北派是不用洛阳铲的,他们精于对陵墓位置、结构的准确判断,也就是所谓的“寻龙点穴”。


2014年4月2日,云南省昆明市,盗墓工具十字镐、铁锹、洛阳铲。实际上洛阳铲在考古中非常常用,并不是盗墓者的专属工具 / 视觉中国


不过,随后你就会看到, 对姚玉忠神奇技艺的描述,大多都像种都市传说。 而且,这种都市传说几乎能放在任何一个盗墓大贼的身上。


在姚玉忠被抓捕之后没多久,辽宁省又破获了一个38人的盗墓团伙,当《检察风云》杂志描写团伙首领吴安杰的神奇故事时,用了跟媒体介绍姚玉忠时近乎一致的叙述——


吴安杰从小就聪明,会看“风水”、“易经”;16岁接触盗墓;能用肉眼判断墓葬的大体定位;经他踩点就能挖到东西……


但实际上,按照辽宁省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出具的刑事裁定书,即便是像吴安杰这样的特大盗墓团伙的头目,在盗墓时也没有技艺高超到凭肉眼寻找古墓,仍然采用了“钎子探、铁锹挖等”常用的盗墓技法,而作为头目的他,主要任务就是拿钎子找到墓葬位置[3]。


国王坟墓中,考古学家在检查挖掘出的玛雅文物。不论是考古队员还是盗墓者,寻龙点穴的技能都只是一种传说,实际的寻找古墓更多的是用工具勘探  / 视觉中国


在盗墓小说中,进入墓地之后故事才展开。但在现实的盗墓场景中,核心人物的任务却是找到古墓。无论是姚玉忠还是吴安杰,把他们想象成随身携带“黑驴蹄子”的摸金校尉,都不如想象成随身带着洛阳铲、钎子、金属探测仪、地图、定位系统的方位侦查员。


辽宁大学的华玉冰教授就曾推测,像姚玉忠会夜观星象分金定穴之类传言,大多不太可能。有可能的是,挖多了盗多了,会总结一些规律来。 但即便这样,他们的水平也不太会超过专业的考古队员[1]。 在姚玉忠寻找的古墓中,有的也一无所获[13]。



盗墓者通常只关心钱



顺着姚玉忠的故事继续往下看,真实的盗墓江湖这才缓缓展开。


这里既没有小说中的神魔鬼怪,也没有那么多江湖情谊。 钱是最直接的目的,至于到底是望风、找墓,还是挖墓、销赃,都只是盗墓行动中的不同分工而已。


在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事实认定中,姚玉忠总共参与了11次盗掘古文化遗址、16次盗掘古墓葬的行动。


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由他指挥,多人实际挖掘,有人驾驶车辆,有人放哨望风的盗墓格局, 而且形成了盗掘、保管、销赃一条龙作业[4]。


洛阳邙山出土的唐三彩,色泽艳丽,花纹精致,人物栩栩如生,富有极强的艺术韵味,这些古物一旦被盗走,很可能在国外黑市中流通,再也回不来 / 视觉中国


像姚玉忠这样的“大佬”,通常决定了最后文物能卖到什么地方,卖多少价钱。但在最后鉴定文物和倒卖文物上,他从来不会信息共享,因此常常被抱怨分赃不均。


比如,有人邀请他去找墓,或者倒卖文物,他能将文物直接抵押或者卖出几万的价格,而被拉来挖墓的工人,只有一天150-200的劳工价[13]。


这样的收入悬殊、等级森严,不只是在姚玉忠的团伙中。 现代盗墓业的分工非常详细,盗墓贼各司其事,各领工钱。 不是核心人物,往往连盗了多少东西,卖了多少钱都不知道。


2014年7月19日,山西祁县涧村,一座文峰塔矗立在土岗上,被称为“塔坚强”。它的周围遍布盗洞,甚至还有挖掘机的痕迹。这样的盗墓活动,通常都是团伙所为 / 视觉中国


比如在文物大省陕西,2018年有一个叫耿建军的人被邀请去西安某村盗墓。他参与了炒制炸药,并且连续四天打眼、放炮、挖墓,炸开盗洞,并下盗洞清坑。最后他拿到了1万块钱的报酬。


而根据案犯后来的交代,文物总共卖了17万左右,拿走文物和联系买家的两人每人就拿走了6万。重点是,这些后续的情况耿建军都不知情[5]。



防盗墓的机关,大多是摆设



也正因如此,最能摧毁盗墓团伙的,通常都不是古墓里的机关,而是这些分工与分赃背后的机关算尽。


跟很多的想象不同,现实中的盗墓往往没有那么多密室机关要防,真实的古墓防盗的手法都很原始,甚至还有点搞笑。


古人防盗墓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封堵墓葬与外界间的通道。比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夫人窦绾墓,就在封门砖内浇筑铁水,形成铁壁砖墙,盗墓者就难以进入。如果盗墓者已经来到墓室附近,还有一层防护就是将墓门顶死[6]。


普通人家如果没有那么豪华严密墓葬设计,最常用的防盗手段就是诅咒。比如隋代李静训墓石棺椁上,就刻有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开者即死”。


埃及金字塔上也写满了诅咒,但是同样阻止不了勘探者、盗墓贼甚至游客的参观 / 视觉中国


墓室通常没有机关,有也很难在现代起作用,但这不代表同伴不耍心机。 见财起意、分赃不均,最有可能让盗墓团伙分崩离析[7]。


2013年,重庆市就发生过一起案件,四人共同盗墓后将文物放在其中一人谭某的家里,事后谭某既不愿倒卖文物,也不愿意平分文物。当另一人多次前来讨赃后,被谭某用猎枪打死[8]。


暴力和心机并不只是小盗墓贼的不入流的手段。即便是像姚玉忠这样的大盗,也不全靠“手艺”和“文化”吃。 比起文绉绉的吃相,盗墓行业更容易“黑吃黑”。


《寻龙决》中的扮演者陈坤、舒淇。你以为的盗墓者是这样风度翩翩、体型矫健还兼具流浪的忧郁气质的过命交情的好友,实际上的他们更习惯“黑吃黑”,内讧也是常有的事情 / 网络


2014年8月,当一位小弟问询姚玉忠,是否有赚钱快的渠道时,他给出的方法就是抢。


姚玉忠知道,在辽宁省凌源市有个叫冯某的人,1998年曾在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盗窃了一对玉猪龙和一只玉筒。这三件文物在北京黑市能卖几百万,要是去香港拍卖能卖两三千万。因为是盗窃来的文物,即便抢走,冯某也不敢报警。


抢劫这件事不需要姚玉忠动手,他负责给出被抢人的信息,带领蹲点,并在抢到文物之后鉴别文物价值,联系买家进行倒卖——最终分多少钱,信息也由姚玉忠全盘掌握[9]。



来盗墓的很多是笨贼



像姚玉忠这样传说文化素养极高,实际上又专权独断的人,一直是现代盗墓业的传奇。但现代盗墓毕竟不是写小说,没那么多传奇。 给传奇陪葬的,是各种“笨贼”的故事。


2011年,在江苏睢宁县的“双孤堆”古墓葬附近的村子里,竟然有人想出了从家里的卧室下面挖地道直通古墓的方法。前前后后共有16个人一起挖地道,给他们的允诺就是,等挖出来文物,肯定能卖几百万。


2011年2月17日,洛阳小李村,两名盗墓贼正在一处已被卖掉的空地上盗挖 / 视觉中国


事实却是,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们不断修补地道,防止渗水。直到被警方发现时,还没有接近古墓[10]。


如今的盗墓贼,对财宝的想象大多是一厢情愿。由于古代的防盗墓系统并不高级,历朝历代又有不少人希望靠盗墓发家, 所以即便有古墓,随葬品也常常早已被盗走,“十墓九空”是常态。


2017年10月,湖北警方就抓获了一个6人的盗墓团伙,这些人在随州多次盗墓均以失败告终,最后索性将赝品卖给他人,假装是盗墓所得。


发生在盗墓笔记里的故事大多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上演。不光是那些鬼怪神魔、金银满贯,连江湖情义都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东汉陶质彩绘百花灯,是《盗墓笔记》中的神树原型,于1972年出土于洛阳涧西七里河汉墓,洛阳博物馆馆藏。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这就是能盗到的珍宝 / 视觉中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