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对伙食满意度接近100%!
日前,记者来到东部战区海军某岸导团调研,发现该团官兵对伙食保障非常满意。
“怀念家乡的拔丝地瓜,想尝尝。”“安排!”
“这蛋挞,爱了爱了!”“谢谢你的爱!”……
走进该团食堂,一本《就餐人员意见本》映入眼帘,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官兵“舌尖上的愿望”和对“伙头军”的点赞。
“对于官兵的意见,我们都会做到有留言尽快反馈,每一条留言中提到的菜肴,都会在下周菜谱中出现。”该团司务长范乾坤边翻阅边记录,对近期官兵对伙食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总结。
“以前四菜一汤,现在六菜一汤,面点一天3种……”翻开该团一周食谱,记者看到,从主菜到面点,每日菜品琳琅满目。
“官兵对伙食不满意,主要原因之一是菜品重复单一,‘老三样’让官兵吃腻了、没胃口。”该团保障处处长左照旭介绍,他们依托军队配发的炊事教材作为基础,研发新菜式及糕点,增加菜品种类,并通过调查问卷,广泛征集官兵爱吃的家乡菜,推出“一周一道特色菜”,让来自不同地域的官兵都能吃上“家乡的味道”,满足他们“舌尖上的愿望”。如今,该团食谱上已经有了5类菜系30多种新菜品,解决了官兵“吃腻”的问题。
“每人每日食用油摄入量为25—30克……”军需助理员刘群正在研究制订下周菜谱,一旁还摆放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不仅要美味可口,核心是营养健康。”刘群告诉记者,每次制订菜谱都要将油脂、盐量等影响人体健康的配料含量标准搞清楚,从饮食源头为官兵健康保驾护航。
起锅、颠勺、翻炒……临近饭点,记者在厨房操作间看到,炊事员们煎炒烹炸,动作娴熟,忙得热火朝天。刘群告诉记者,该团组建之初,仅有4名警卫专业战士转岗为炊事员,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炊事保障水平始终在低层次徘徊。
炊事人员也是人才建设的一部分。该团针对炊管队伍结构年轻、基础薄弱等问题,开办“炊事夜校”,按照“走出去、请进来、自主建”的思路,先后选送7批38人次参加军地炊事技能培训,16人取得等级厨师资格。同时,利用上级开展“名厨走基层”活动,不断提升炊事员能力水平。
“一方灶台,连着发射台。吃得好不好,影响军心士气,关乎战场胜负!”该团领导告诉记者,科学合理调剂伙食,均衡膳食营养,是官兵精神饱满、敢打必胜的重要保证。今年以来,他们认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主动把难点最多、关注度最广的伙食保障作为服务官兵突破口,想方设法提升伙食保障质效,把官兵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让广大官兵吃出强健体格,吃出幸福感归属感,让“卡路里”服务战斗力。
伙食连接着战斗力。餐桌上的变化带来了军心士气的提升,该团官兵人人为炊事班点赞,为团里心系官兵冷暖的作风竖起了大拇指。在前不久上级组织的阶段性考核中,该团考核成绩优良率比往年同期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