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美国人竟然援助加沙了!
这可不是什么路边社新闻,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近日,美国中央司令部(负责美军中东区域行动的机构)派遣三架C-130运输机,向加沙难民空投了大概38000份食品。
与此同时,拜登还说,希望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停火协议能在斋月(3月10日)前达成。
3月5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会见了卡塔尔首相兼外交大臣穆罕默德,双方详细讨论了巴以冲突停火问题,据说已经拿出了一个为期6周的停火方案。
很多人奇怪了,美国不是一直在援助以色列吗?美国不是一直阻挠停火吗?怎么现在态度大变了?
咱们都知道,哪怕美国人做出一点让步,也是逼不得已了。
现在美国人做出这种选择,为的显然也是美国的利益。
1
僵持的战局
距离猫哥上次分析巴以战局,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加沙形势又发生了新变化。
上次以色列结束停火重启战争,很多人觉得是以色列要集中兵力打加沙城了。
但万万没想到,以色列投入了最后一个现役师98伞兵师,和加沙师一起,开始攻打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
北边还没打完呢,怎么又开辟了南部战线?
三个原因。
第一是因为汗尤尼斯是哈马斯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穆罕默德·辛瓦尔和穆罕默德·迪夫的故乡。
所以这个地方的政治意义很大,如果占领这里,
对瓦解哈马斯有很强的宣传作用。
第二是以军认为,经过加沙北部的战斗,哈马斯已经把人质转移到了汗尤尼斯,
主要兵力却抽调到了加沙北部。
突然攻击汗尤尼斯,
可以起到一个避实击虚的效果,更好解救人质。
第三是还有点不上台面的想法,那就是
继续逼走加沙人。
在以色列从中间切断加沙之后,北部的加沙人大量逃往了南方,现在战火蔓延到南方,加沙人还能往哪跑?
只能是聚集在埃及边境的拉法,找机会去埃及,这样以色列就能
达到“留地不留人”的目的。
想法倒是挺好的,可结果呢?
第98师、杜夫德万特种部队、吉瓦蒂部队进了汗尤尼斯城后,就被包围了。
补给运不进去,不得不空投物资救援。
最后以色列不得不在北部战场尚未扫清的时候,把一部分兵力从北部撤出来,调到南方。
结果就是一个小小的汗尤尼斯,以色列投入的竟然有10个旅级番号。
与之对抗的,也只有哈马斯的汗尤尼斯旅一个旅,以及部分其他小派别的部队而已。
不过这次打汗尤尼斯,以色列显然吸取了加沙北部的教训。
更多采用火力拆墙,而不是逐巷清剿,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小伤亡。
如果我们去看看最近的加沙卫星图就会发现,虽然汗尤尼斯之战时间比较短,但地面建筑的毁坏程度,却远远超过加沙北部。
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哈马斯公布的拿亚辛火箭筒偷袭以色列坦克装甲车的视频,明显少了很多。
因为还没等靠近,就被火力覆盖了。
就这样打啊打,打到2月份,以色列国防部长加兰特出面称,已经击溃了汗尤尼斯旅。
同时声称以军已击毙1万名哈马斯武装,哈马斯一些高级指挥所已被占领,已经有30个隧道竖井被摧毁,还摧毁了藏在汗尤尼斯一座清真寺内的武器装备。
看起来汗尤尼斯之战以色列大获全胜了?
没那么简单。
去年在加沙北部,以色列也差不多是这么说的,歼敌多少,占领多少,以色列很难拿出实锤证据来。
那么在汗尤尼斯也是一样的,战果全凭以色列嘴说,以色列说以色列的,哈马斯打哈马斯的。
结果就是“汗尤尼斯旅被击溃”不久,以色列就宣布一个中校营长和一名少校连长阵亡。
在3月1日和2日,又死了4名学员兵(准军官)。
如果按照官兵比例来计算,以色列的损失不会小。
最近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哈莱维不得不承认:
击溃汗尤尼斯旅和摧毁其基础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两项任务,
尽管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汗尤尼斯的战斗“远未结束”。
目前内塔尼亚胡已经下达了清剿阶段的战斗命令,可能要派9000人进行最后扫荡。
此刻的哈马斯,也许正处于最艰难的时刻。
这场战争已经打了5个月了,哈马斯哪怕战前军火储备再多,恐怕此刻也消耗得差不多了。
比如标志性的武器—“亚辛-105”火箭筒,在近期的哈马斯视频中出镜率明显下降,老式的“亚辛-85”和RPG-7火箭筒越来越多。
哈马斯的武器本来主要靠走私和自己手搓。
现在大量地道被毁,以色列和埃及又加强对地道的封锁,不仅走私武器越来越困难,就连地下兵工厂生存环境将一天不如一天。
而且,在几个月的战争中,以色列固然疲惫不堪,哈马斯恐怕更为疲惫。
以色列累了还能撤出去休整,哈马斯上哪休整?吃的喝的从哪来?
更严重的是
哈马斯的民心。
民心这个东西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它可能因为以色列的轰炸而同仇敌忾。
也可能被以色列的轰炸吓破胆,认为一切的灾难都是哈马斯造成的,导致哈马斯的执政基础动摇。
以色列前几天为啥明明知道物资分发点都是平民,还要坚持袭击?
就是想用血肉横飞的场面,来吓住加沙人。
这和当年鬼子在中国搞的三光政策其实目的是一样的,想动摇加沙人支持哈马斯的决心。
所以此时此刻,
无论是哈马斯,还是以色列,都很难。
对以色列拆墙战术来说,固然削弱了哈马斯的防御工事,同样也让汗尤尼斯遍地废墟。
体积硕大的梅卡瓦坦克寸步难行,士兵只能步行清剿,失去了装甲的保护,迎接以军士兵的可能是一场血肉模糊的巷战。
哈马斯呢?
也会吸取北部战线的经验教训,化整为零,依托汗尤尼斯城区内的较高建筑、窄巷、瓦砾废墟堆、破旧矮墙、四通八达的地道系统进行还击。
所以汗尤尼斯最终打成什么样,还非常不好说,一时半会也看不到结束的希望。
双方只能僵持,僵持到其中一方撑不住为止。
2
美国人为何立场大变?
看明白了战场上的僵持局势,我们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美国的立场会大变了。
第一是战争长期化给美国带来的压力巨大。
我们都知道,巴以冲突以来,美国人的态度一直非常拧巴。
一方面,片面的偏袒以色列,不仅给以色列军火援助,而且公开为以色列站台,打掉了包括安理会在内的停火停止冲突努力。
另一方面呢?美国又害怕新一轮巴以冲突酿成地区冲突和地区战争,影响美国战略全局。
所以美国对以色列的态度从支持,变成了劝和,最后劝和不成,美国人的态度又变成:
你要打赶紧打,尽快解决问题,避免夜长梦多,耽误我的事。
布林肯在以色列的战时内阁会议上,就曾明确表达过这个态度。
但是问题在于,现在僵持的战况,以色列就是想快点结束,也结束不了啊!
猫哥以前介绍过,以色列政坛政党林立,从来没有一个政党能在大选中占到绝对多数,所以只能联合组阁。
而塔尼亚胡的利库德集团要想执政,离不开一些极右翼政党的支持等,凑够120个席位中的64席。
极右翼政党很魔怔,反正不管国内国际形势咋样,必须要把战争打到底!
彻底拿下加沙!肉体消灭巴勒斯坦人!
一战永久消灭以色列的威胁!
有这种极右翼政客在,以色列就必须坚持打下去。
但问题在于,
以色列的国内经济形势已经支持不了长期战争了。
刚刚过去的2023年第四季度,以色列 GDP折合环化年率负增长高达19.4%,这个数字换算成同比,就是-3.5%。
要知道,同样是战争状态,俄罗斯形势最严峻的2022年,被西方制裁了一万多项的情况下,也只是负增长了2.1%。
在2023年,反而正增长了3.6%。
以色列现在-3.5%,可见这场战争给以色列的伤害多大。
一方面是大量预备役入伍,大量阿拉伯人被赶走,导致以色列国内劳动力不足,许多岗位尤其是蓝领性质的岗位没人干,经济运转受到明显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是哈马斯的火箭弹袭击不断,令许多民众在外面提心吊胆,不得不减少外出,消费也大受影响。
还有就是真主党和胡塞武装在南北两线的挤压,加剧了经济困难。
胡塞武装的伤害尤其大,以色列大约有30%的进出口需要经过红海。
被迫绕道好望角后,以前的很多生意就没法做,以色列在红海的唯一港口埃拉特港,已经变得门可罗雀。
在这样的形势下,负增长是一定的。
今年一季度的数据还没出炉,不过大概率会在负增长和微弱增长之间,整个2024年外界预计都不乐观。
所以以色列现在的唯一出路,就是
扩大战火,拉美国下场。
只要美国介入,那一切都不再是问题。
但这不是在坑美国么?
美国现在的头等大事是什么?是年底的总统大选!
哪怕犹太人在美国的渗透再深,在涉及这种根本利益的问题上,民主党也不会让步的。
以色列现在越肆无忌惮地轰炸,美国政府的压力越大,特别是来自选民的压力。
巴以冲突对美国的影响是价值观层面的,美国一直倡导的人权信用破产。
在快速累积的加沙妇女与儿童尸体前,美国政府的说辞根本无法自圆其说。
为何抵制‘俄罗斯入侵’,却对‘以色列入侵’视而不见?
2月29日,加沙北部一救援物资领取点正在分发面粉粮食,突然遭遇以色列袭击,112人死亡,引发全美国人的震惊。
人家就是分发个面粉,能对你有啥威胁?
所以就连西方媒体也忍不住了,CNN、路透社等罕见将此次事件直接称为
“大屠杀”。
再加上在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门口以死抗争的美国大兵爆出美国参与加沙的杀戮行动之后,美国更是成了万夫所指。
所以美国民间反对以色列的声音越来越大,这些声音已经超出了穆斯林群体,成为了相当一部分美国人的共识。
最近美国军人集会烧毁军装,谷歌员工公开宣布:“我拒绝为种族灭绝或监视提供技术支持。”等事件都充分证明:
现在以色列的行动在美国民间已经越来越不得人心了。
目前,美国18岁至29岁的选民中有近四分之三不满拜登对加沙战争的处理方式。
这都可能直接影响拜登最后的选举结果。
所以,这件事的根本矛盾点就在于,
内塔尼亚胡为了维持统治,必须继续战争;拜登为了维持统治,必须先结束战争。
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那么拜登下令对加沙空投物资,借此表达美国态度,减轻自身压力,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第二是利用以色列内部矛盾,逼以色列就范。
最近,以色列前国防军总参谋长、第23届议会议长、前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本尼·甘茨,突然访问了美国,回程时又顺带访问了伦敦。
这一系列访问,并没有得到内塔尼亚胡的允许。
所以内塔尼亚胡得知后大怒,媒体的说法是“怒不可遏”,强调“以色列只有一个总理!”
为啥在这个节骨眼上,闹出这么个事情呢?
很简单,是
以色列内部矛盾激化了。
近日,以色列特拉维夫爆发了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最后还演变成了巨大的骚乱。
这是自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内部出现“最暴力”的一次骚乱事件。
骚乱一部分是因为战争带来的民生艰难,边境的犹太人定居点居民流离失所。
工厂因为劳动力不足无法开工,市面上的萧条也让服务业大受损失,所以民众对坚持战争的内塔尼亚胡非常不满。
另一部分原因是以色列最高法院刚刚推翻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力推的“司法改革法”。
让原本就不满的民众瞬间找到了司法依据。
这种不满反映在政坛上,就是以色列的反对党支持率大涨,其中就有本尼·甘茨领导的国家团结党。
这一情况,被美国敏锐察觉到了。
作为犹太人控制的国家,你让美国去不支持以色列,是不可能的。
但问题在于,
支持以色列,不代表支持内塔尼亚胡啊!
特别是内塔尼亚胡天天忤逆美国意图的情况下,
所以美国老早就开始筹划给以色列换人了。
美国《政治报》网站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及其高级助手们,已经讨论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下台问题。
《华盛顿邮报》也发表了专版评论“反对锡安主义不等于反犹,这是历史”。
其实意思就是不支持以色列右翼,不代表不支持以色列。
美国资深参议员桑德斯更加明确的表示:
“上次民意调查显示,只有18%的以色列人希望内塔尼亚胡继续执政。我希望他们把他赶下台。我希望他们选出一个能够理解当前危机严重性的政府。”
与此同时,英国《经济学人》也一唱一和,发表文章称“是时候赶走内塔尼亚胡了”。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英美已经通过气了。
(Bibi是内塔尼
亚胡的绰号)
在美国政府看来,换掉内塔尼亚胡,换一个听话的人上台,就可以在以色列未来决策方面施加更大影响力,改变现在以色列绑架美国的现状。
到时候拜登出面斡旋一下,以色列从善如流停战,拜登说不定还能收割一波支持呢。
所以,美国人就选择了反对党领导人甘茨。
甘茨在2019年的时候,是中间党派蓝白党的领导人。
当时是议会第一大党,但因为没有得到右翼的支持,组阁失败。
后来只能和统一右翼联盟领导人纳夫塔利·贝内特联合组阁,甘茨任以色列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后来内塔尼亚胡的利库德集团大选获胜后,甘茨的蓝白党和“新希望党”合并,成立国家民族党,甘茨为党领导人。
目前是以色列议会中最大的反对党,还是内塔尼亚胡战时内阁的成员。
如果未来以色列内部矛盾再这么持续下去的话,不排除议会会通过对现政府和总理的不信任案投票,直接对内塔尼亚胡逼宫。
一旦成功,上台的很可能就是中间派的甘茨,毕竟左右都能接受。
所以,美国人邀请甘茨访美,而且甘茨还屁颠屁颠地去了,还是在没有报告内塔尼亚胡的情况下。
这也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以色列的战时内阁已经严重分裂。
以前想弄内塔尼亚胡的人很多,但战时内阁的人起码没有公开取代的野心,现在连战时内阁都想取代他了。
甘茨这次访美,不仅是政治上的风向,不排除还达成了一些私下的协议,也算是美国提前烧一烧冷灶。
无论双方能不能谈成,对美国都有好处。
成了,美国就会动用资源帮助甘茨上台,然后利用私下和甘茨达成的协议,要求以色列停火,解决美国最头疼停战的问题。
如果不成,也能给内塔尼亚胡一个警告,你最好听话一点,否则我会换人的!
可以说,无论是空投援助,还是要求停战,或是安排甘茨访美,其实都是美国对内塔尼亚胡层层施压的一环。
目的都是逼内塔尼亚胡赶紧停战。
第三,以色列可能面临第二战场。
2月26号,正当汗尤尼斯激战正酣的时候,巴勒斯坦发生了一件大事。
巴勒斯坦总理阿什提耶在约旦河线城市拉姆安拉宣布,巴勒斯坦政府辞职!
很多人不明白巴勒斯坦政府(法塔赫)和哈马斯的关系。
我们可以理解为他们是巴勒斯坦人中的两个派别,只不过法塔赫主和,哈马斯主战而已。
2006年1月,巴勒斯坦第一次举行立法委员会选举。
哈马斯击败法塔赫,获得多数席位,结果美国硬生生地把法塔赫抬上去,控制政权。
结果就是巴勒斯坦大量组织开始火并,最后法塔赫控制了约旦河西岸,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地带,互不承认。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法塔赫一直配合以色列,也能从以色列手中拿到大量资金。
这次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其实一开始一直想让法塔赫出面,帮助以色列管理加沙。
这也就是以色列所说的“重建加沙的秩序”。
但问题在于,
哈马斯已经用自己的鲜血证明,只有抗争才是唯一出路。
他们几个月的战争,不但巩固了自己在巴勒斯坦人民心中的正统地位,还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全世界提起巴勒斯坦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哈马斯,而不是“合法”的法塔赫政府。
这样一来,法塔赫如果真敢配合美国,那分分钟众叛亲离,没有一个巴勒斯坦人会支持他。
所以,由总理穆罕默德·阿什提耶为首的法塔赫政府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如果仅仅是不干了,反而不是最危险的。
最危险的是,
法塔赫和哈马斯已经开始在俄罗斯会面讨论新政府成立的事情了!
参与的双方很有意思,会谈的地点也很有意思。
法塔赫和哈马斯长期以来一直矛盾重重,一个主战一个主和。
现在双方坐到了一起,开始商议新政府的问题。
那么新政府成立以后,是不是要有统一的军队?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原来法塔赫的武装力量比如国家安全部队、海岸警卫队和航空警察部队,都要整合进新军队当中?
如果是这样,那么以色列继续对加沙的巴勒斯坦军队进攻的话,那么自己会不会面临约旦河西岸的原法塔赫军队进攻?
很难说。
虽然约旦河西岸兵力不多,但也有3.5万人。
现在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没法出去打工了,再招募一下扩充到10万人问题不大。
以色列上哪去找兵力来应对这支生力军?
除此之外,两家在俄罗斯进行会面商讨建国,本身也就意味着俄罗斯会对这一事件背书。
那么新政府的武器、军事援助,俄罗斯一定会提供,更不排除把瓦格纳派过去帮助巴勒斯坦进行统一训练。
除此之外,哈马斯的英勇作战打出了很强的统战价值。
如今,胡塞已经参战,穆兄会、真主党蠢蠢欲动,约旦国王穿上了军装,派自己的小公主登上军用运输机亲自给加沙空投。
充分说明
现在阿拉伯国家已经的忍耐已经到极限了。
目前,真主党已经在边境大打出手,埃及也在加强战备,准备直接占领拉法作为缓冲区,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如果以色列还不停手,会不会遭遇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武装、真主党、约旦、埃及的联手行动?
很难说。
所以,出于避免事态恶化的需求,美国也必须出手了。
一边给个甜枣,空投点粮食,和约旦等国家结个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