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的发展历程,通常是从技术创新开始。原有的结构体系被改变,企业创始人嗅到机会开始了探索。经历萌芽阶段之后,在政策放开时加上资本的强力推动,最终引爆行业,逐步成熟。互联网医疗发展也经历了这样的一条路径。
互联网医疗的起源时间虽然早,但是前十年基本是摸索阶段。2013年下半年以来,医疗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利好。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互联网医疗便迎来了爆发。
2013年9月2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提出了“非禁即入”的概念。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外地资本开放。这使得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的“玻璃门”被打破。
2014年2月,《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发布,作为医改重点内容的医师多点执业有望进一步放开。
2014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新政中包括处方药可在网上销售。同样在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将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这一任务放在首要位置,并硬性规定了各项任务的具体完成时间。
2015年公立医院改革集中出现大动作。接下来,国家对公立医疗机构的人事薪酬机构进行了系列改革,明确提出将医务人员从单位人转向社会人。
国家政策的导向是以市场化机制为主,以医生为主要医疗单元,实现医生多点执业,自此互联网医疗关键要素解绑。政策的全方位放开,对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利好,资本随后大量进入。
经过时间的洗礼,2013年以前成立的企业走向成熟
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对互联网医疗的关注已经是看得见的事实。2011、2012年里,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还是个案。2013年下半年,投资量逐步攀升,2014年迎来了爆发。
互联网公司在2013年、2014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并在2015年达到了巅峰。不完全统计,有739家公司在2015年成立,单单是2015年7月便有80家互联网医疗公司成立。此后,随着市场空间的压缩,企业数量增速幅度缩小,并归于平稳。
这一阶段,在寻医问诊领域,2010年创建的挂号网获得了1亿美元融资,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医患平台相继获得融资,迅速扩大了互联网医疗的医生量。在医药电商领域,阿里巴巴切入买药环节。
2014年1月底,阿里巴巴宣布联手云锋基金,对中信21世纪有限公司进行战略投资,获得了其旗下子公司河北慧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95095医药平台的网上药品交易牌照。
创业地图:北京最热,成都氛围渐浓
互联网医疗公司地域分布在55大城市,以北上深杭广为主,占比超78%。此外成都互联网医疗公司创立有108家,排名第六,在西部排名第一,显示出成都的互联网医疗创业氛围已经相当浓厚。
北京-以寻医诊疗为主,信息化解决方案为辅
上海-以寻医诊疗和基因检测为主,健康管理为辅
深圳-以基因检测为主,健康管理为辅
2015年医疗信息化最热
三大领域创业呈增长趋势,医疗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引领行业发展,在2015年的互联网医疗浪潮中成为最热领域。
产业生态最丰富三大领域
根据公司数量及岗位需求,我们选取了产业生态最为丰富的三大产业:电商、妇幼、养老,分析他们的业务组成。
医药电商、保健品电商、医械电商位列三甲
电商产业涉及23大细分领域,参与公司达131家,其中医药电商公司为主导,占比近半。另外保健品电商(包括2家跨境保健品电商)与医械电商分别有20家、15家,成为垂直电商前三甲。
妇幼产业覆盖53大领域
妇幼产业涉及53大领域,参与公司144家,其中儿童健康服务平台、女性备孕、儿童体温监护、孕期健康管理、孕育健康管理位列前五。
慢病管理和养老综合解决方案引领养老产业主流
养老产业涉及28大领域,总计覆盖190家公司,以慢病管理和养老综合解决方案为主,所占比例达到74%,主导产业整体发挥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