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产业智能官
用新一代技术+商业操作系统(AI-CPS OS: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在场景中构建状态感知-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精准执行-学习提升的认知计算和机器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DT驱动业务、价值创新创造的产业互联生态链。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红古发布  ·  改善睡眠的方法来了:晚餐吃点它…… ·  昨天  
LRTV辽宁之声  ·  刷短视频“刷”成2300度近视?这些习惯,正 ... ·  2 天前  
镇江发布  ·  提醒家人!这些食物可常吃! ·  2 天前  
南京日报  ·  正大量上市,有人吃进急诊!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产业智能官

【财富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思维模式的不同

产业智能官  · 公众号  ·  · 2019-08-15 06:40

正文


每个人,都在以他的理解和经历,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然后再用这个思维模式,理解这个世界。

因为思维模式的不同,同一件事,不同的人做,效果会截然不同。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说: 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而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

顶级优秀的人,和普通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在于他们的思维模式,完全不同。





1


大英图书馆建了一栋漂亮的新楼,准备整体搬迁过去。

但你知道,书多重啊,还这么多,搬家是非常大的工作量。

有人估算,做这件事要花350万美元,好大一笔钱。

请问,如果你是馆长,怎样才能用尽量少的钱,把海量的书,搬到新馆去?

雇更便宜的人吗?

发动所有员工及其家属?

要求新馆建设者承担这个义务?

在“搬书”这个固有的思维模式下,可能很难找到更好的方案了。

那顶级优秀的人,会怎么办呢?

有位年轻人对馆长说:我来帮你搬,只要150万。

年轻人在报纸上登了一则消息:“从即日起,大英图书馆免费、无限量向市民借阅图书,条件是从老馆借出,还到新馆去……”

年轻人从“搬书”的思维模式,转换为“还书”的思维模式,结果花了不到一个零头就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自己也成为了百万富翁。

你看, 同一件事,思维模式不同的人做,效果就会截然不同。




2


周日清晨,纽约地铁。 乘客们安静地坐着。
这时上来了一位带着几个孩子的男子。 孩子们一上来就四处奔跑,撒野作怪,而这个男子坐下来,就像没看见一样。
大家非常不满。
你也终于忍无可忍,对他说: 先生,可否请你管管你的孩子们?
故事讲到这里暂停一下。
问问自己: 你忍无可忍的思维模式是什么?
是每个熊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个熊家长吗?
那人抬起眼来看你,仿佛如梦初醒般地轻声说: 是啊,我想我是该管管他们了。 他们的母亲一小时前刚刚过世,我们刚从医院出来。 我手足无措,孩子们大概也一样。
这不是故事,这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的亲身经历。
《七个习惯》卖了近3000万册,史蒂芬也被评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25个人之一。
史蒂芬说,你能想象我当时的感觉吗? 我瞬间怒气全消,非常自责,同情与怜悯之情油然而生: 啊,原来您的夫人刚刚过世? 我感到很抱歉! 我能为您做些什么?
有时候,错的不是世界,错的,是你理解世界的思维模式。
所以,当遇见不愉快的人和事,普通人可能会选择抱怨和不理解。
那顶级优秀的人呢?
他们不会随意评判别人,他们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他到底为什么这么说? 他到底为什么这么做? 是不是有什么隐情?
顶级优秀的人会选择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他。




3


我在微软上班的时候,公司提供午餐和晚餐。

午餐吃饭的人数一般比晚餐要多,毕竟不是人人晚上都要加班,所以做午餐的供应商利润更高。

只不过有时候,午餐做的很糟糕……

怎么办?

派人和他说不要偷工减料,盯着他好好做?

隔一段时间换个大厨?

要求他们更新菜谱?

这些办法,微软都没用。

微软想出了一个制度:

1. 选 2 家供应商,一家提供午饭、另一家提供晚饭;
2. 每 3 个月做满意度调查,是喜欢午饭还是晚饭?
3. 如果喜欢晚饭的多,午饭、晚饭供应商交换;
4. 如果连续 6 个月,午餐都胜出的话,更换晚饭供应商。


自从这个制度开始实施,那些表示“自己已经做的很好了”、“换口味成本就要大幅提高”的供应商……

很快就能提供比原来好得多得多的服务。

员工的满意度也大大提升。

这就是顶级优秀的人想出来的办法。

面对这个问题,普通人的思维模式,是要求供应商提高水平,不行我就换掉你。

而顶级优秀的人,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引入竞争机制,让竞争代替人工,去监督供应商,提供更好的服务。




4


好了,举了这么多例子, 那我们怎么才能成为,或者至少靠近顶级优秀的人呢?

怎么才能像他们一样,四两拨千斤地解决问题呢?

你需要转换自己的思维。

思维转换,就是改变你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

如果我们只想发生较小的变化,那么专注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就可以了,比如把杯子倒空。

但如果你想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那就需要“思维转换”,可能连杯子都要换掉。

怎么转换?

我给你两个建议。

第一个建议:多读书,多交友,多旅行。

每本书,都是一套“思维模式”。

读的书越多,就会理解越多不同的思维模式,越有助于打开“思维转换”的开关。

建议每年至少读20本书,并做笔记;有志气的人,可以考虑读50本以上。

每个人,也是一套“思维模式”。

认识的人越多,你会越理解自己“思维模式”的局限性。

建议:不要独自吃午饭。只要名单上还有人,一个人吃午饭就是可耻的,你损失了理解别人思维模式的机会。

旅行,也能给你巨大的帮助。

有次我在美国商场买了样东西,标价83美元。我拿了张100美元,和3张1美元,一共103元,递给了售货员。

那个售货员,一脸茫然。她把3美元还给我,说不需要。

然后把商品递给我,说:83;接着一张张钞票数给我,说:93,98,99,100。

我立刻理解了她的思维模式:你给我100元,我连商品带找钱,加在一起还你100元。

我的思维模式是:我给你103元,商品83元,减下来你找我20元。

她居然不理解我的思维模式,我也没用过她的思维模式,但我们各自幸福生活了几十年。

想要打开“思维转换”的开关,你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要阅人无数。




5


第二个建议:把自己放进别人的鞋子里。

每次争论,都是特别好的练习“思维转换”的机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