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佛教建筑
佛教建筑相关的资料收集、学术研究、设计与施工、经典案例,以及与佛教建筑有关的艺术与创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烟台大学任春光团队本科生一作 ... ·  昨天  
艾邦高分子  ·  欢迎加入新能源橡塑密封圈交流群 ·  23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京大学陆延青、孔德圣《AM》:液态金属微网 ... ·  昨天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年第五届先进尼龙材料产业论 ... ·  2 天前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艾邦东南亚新材料论坛(4月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佛教建筑

【山河旧梦】戊戌行纪——史记韩城,五陵闲云

佛教建筑  · 公众号  ·  · 2018-03-31 07:29

正文


史记韩城


出河津,上高速,越龙门,大河一侧的韩城便在眼前。


中国叫龙门的地方蛮多,窃以为 韩城龙门 方才是正源。车过龙门大桥,目之所视,孟春之际的黄河水平静舒缓,波澜不惊,远方雾霾沉沉,与黄河之水正好水天一色,气象浑厚而深远。


由此地朔游而上4公里许的秦晋大峡谷中,有一“石门”,才是真正的龙门。 龙门两山屹立,河出其中,上宽百步,下泻千里,相对如门,唯神龙可越,故称龙门。这里流传着美妙的神话传说,最有名的是“鲤鱼跳龙门”,可谓家喻户晓。 《埤雅·释鱼》记载到:“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三秦记》上说:大鱼集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下者为鱼。


鱼跃龙门,化而成龙,个中艰辛恐只有鱼能体会,他们或死于激流险滩,或冲流的毫无踪迹,尸骨无存,仍前赴后继,逆流而上。


鱼尤如此,人何以堪?只有不断的在逆境中奋力前行,虽不能成人中龙凤,也不愧人间走这一遭。


韩城史迹,蔚为大观。老白和落落之前来过韩城,此行属查漏补缺,我则和潘潘初访此地,也算了却了多年来对韩城的向往。我们一行四人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在老白、落落的带领下,1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若干省市县保,从战国魏长城、大汉司马温公墓到宋元明清木构,彩塑壁画,博物馆、遗址区,逐一看过,虽然走的腿疼,却大饱眼福,幸福满满。



韩城元代建筑最为精彩,其建筑数量庞大,相似度高,区域特点明显,是研究和爱好古建筑必去之处。普照寺文管所的领导告诉我,韩城元代建筑占全国80%,此言或有夸大,却从侧面显示出数量之多。据好友晋王(中国国保博客)实地踏勘和综合各方资料而言,大约有三十四处左右,具体如下:


象山村紫云观、吴村普照寺、苏村高神庙、西原村天国寺、西庄村法王庙、寺庄村弥陀寺、薛村三圣庙、史带村大禹庙、北周原村大禹庙、梁带村大禹庙、昝村大禹庙、郭庄村府君庙、马庄村华严寺、杨村玉皇庙、下干谷村玉皇庙、西塬村玉皇后土庙、大孝义村关帝庙、柳枝村关帝庙、南潘村三义庙、阳山庄村三官庙、东泽村九郎庙、司马庄村九郎庙、王村九郎庙、庙后村二郎庙、芝川镇司马迁祠、城内彰耀寺及九郎庙、北营庙 等。因为韩城人按照单体的建筑计算,所以总共约三十四处左右。


晋王是我的挚友,一起出去过多次。晋王是研究古建筑方面的专家,小僧望其项背,深深被其才学所倾倒,跟随他学到了很多知识,奈何天资愚钝,至今对古建筑仍一窍不通。此行主要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主,间或看了几个元代木构,大家如对韩城元构有兴趣,可以检索晋王博客以获取更多的信息。


韩城古建筑除大量的元构外,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如 韩城文庙 规制十分完整,中轴线上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正谊明道门、明 伦堂、尊经阁等保存完好,中轴线两侧设有牌楼、致斋所、更衣室、碑楼、碑亭、东西庑、东西碑林、掌酒司、典库司、东西书斋等建筑。庙东西两侧还有名宦祠、文昌阁等附属建筑,并与庙内相通。韩城文庙利用层层递进的院落,按功能合理布置建筑,庙学结合,是研究明初地方文庙建筑的范例,国内同类文庙中难得一见。


韩城古城内除文庙外, 城隍庙、北营庙、九郎庙、庆善寺 等相距不远,步行可至,其建筑古朴,整个古城保存完整,堪比平遥,值得一游。城外 周原大禹庙 内壁画为明清遗存,西游记图绘制精美。党家村古建筑群规模宏大,站在山坡之上远观,民居鳞次栉比,排列有序,进村细观,更是一步一院,一院一景,乡土中国与传统村落完美结合,堪为山陕民居的杰出代表和中国北方典型的传统民居的经典之作。 梁带村遗址 发现出两周时期墓葬103座、车马坑17座。 新修的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内展出了大量出土文物,尤以玉器最好,也值得前去。



当然,韩城最引人瞩目的还是 司马迁墓祠


司马迁墓祠位于韩城市南十公里芝川镇东南的山岗上,东临黄河,西枕梁山,芝水萦回墓前,开势之雄,景物之胜,为韩城诸名胜之冠。司马迁墓祠建始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夏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慕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柏。”又据县志载:水经注:子长墓有庙,庙前有碑。


司马迁墓祠现存元代重修的墓冢,及墓前祠庙建筑。祠庙正殿为寝殿,殿前为献殿,是墓祠核心建筑群。 此外,依山而建还有司马古道,牌坊等。韩城喜欢把野外的早期建筑迁建,上面提到的普照寺就迁移了好几个元代木构,这里的司马迁墓祠也同样如此。 异地搬迁保护的“韩城模式”不敢苟同,失去原址的建筑,和新建何异?


司马迁其人其事其煌煌巨作《史记》想来不必多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不知道照亮了多少人的前行的路。司马迁本人也以其坚韧的毅力,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中国。


而今漫步在司马迁墓祠长长的古道上,遥想司马公之过往,默背一遍烂熟于心的《报任安书》,深深的被先圣所感动,并激励自己,向前向前,勇往直前: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司马迁墓祠一侧便是 汉扶荔宫遗址 。据资料显示,此地土台夯土层鲜明,曾出土大量陶制圆形地下水管、残板瓦、带字瓦当、带字砖、空心砖等文物,其中一块方砖上刻有“夏阳扶荔宫令璧与天地无极”字样,尤为珍贵。 此宫为汉武帝行宫,没想到汉武帝与司马迁比邻而居,也是令人唏嘘不已。离开汉扶荔宫遗址,我们驱车南下,去往合阳、澄城、蒲城。还是我眼睛比较好使,正好路过 魏长城遗址 ,发现漆黑的国保牌子,叫停了老白,算是又访长城了。


说起魏长城遗址,在本次旅行中并非第一次遇见。在新密的时候,我和老白就看了魏长城遗址。所以在路上,我查遍了韩城的名录,也没发现落落言之凿凿的所说的魏长城遗址。因此,我和老白一直认为韩城已经不存在所谓的魏长城遗址了。但是,落落一路上念念叨叨说,肯定有这个魏长城遗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落落,诨名宜宾客,也是我的挚友,是国保 dang 的资深领袖和当之无愧的一面旗帜。


他对刷国保向来十分用心,目前已经刷了1072个国保,当然这个数字并不是目前刷的最多的,超过1000处的也比比皆是,但是落落能够数十年坚持刷国保,坚持更新博客,资格老,人缘好,被国保dang门奉为带头大哥。幸运的是我的眼好使,在已经彻底放弃魏长城遗址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他。就这样圆满的刷完了韩城的所有国保,也算满足了国保dang落落及其追随着潘潘、老白的心愿。



一路寻塔


结束了魏长城后,我们继续赶路,开始寻塔之旅。陕西的古塔在全国古塔中排名第一,紧接着便是河南、陕西、河北、辽宁等地。此行主要寻访古塔为: 百良寿圣寺塔、合阳千金塔、大象寺塔、罗山寺塔、精进寺塔、崇寿寺塔 。中间还夹带 合阳文庙、玄帝庙青石殿、澄城城隍庙神楼 等历史遗迹。


百良寿圣寺塔 位于合阳县城东北十余公里处的百良中学校园内,俗称百良塔。塔建于晚唐,为密檐式方型多层砖构实心塔。 千金塔 位于合阳县城东南天合园园内,系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县城槐里人康守己为补合阳文脉捐银千两而建,故名“千金塔”,是合阳现存四座大塔中唯一有确切建筑纪年者。 大象寺塔 位于合阳县城东南杨家洼村,又称龙王庙塔、安阳塔,大象寺毁于抗日战争期间,仅存塔,塔前寺院遗迹清晰可见。大象寺塔建于宋代,为密檐式砖塔,实心,平面呈方形,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已超过5度。 澄城精进寺塔 位于县城东大街文化馆院内,因建于原精进寺院内而得名,是此行我最喜欢的一座古塔。


其间 合阳文庙、玄帝庙青石殿、澄城城隍庙神楼 也颇有看点。尤其是玄帝庙青石殿,石殿位于合阳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王村镇南王村西北,选址在大浴河东塬畔的一座土岗上, 是国内少有的纯青石大型建筑 。 殿为仿木结构,重檐歇山顶,殿门向南,正面刻八仙人物、麒麟等浮雕。殿门抱框升龙;券门正中上方刻一单龙戏珠,龙头在外,龙尾却藏于门楣之内,神龙见首不见尾,构思奇特。殿东、北、西三面刻老子八十一化生故事,是一部精美的石刻连环画。人物雕刻精细,神态生动,眉目传神。


当天,我们赶到蒲城,夜宿 蒲城文庙 前之旅馆内。旅馆四楼正好俯瞰蒲城 崇圣寺塔 ,夜幕下的古塔非常漂亮。这天,我们也是四人旅行住宿的最后一天,次日看过蒲城五陵之后,就要各自挥手作别,各奔西东了。



五陵闲云


唐帝王陵二十余座,十八座位于关中,其中 睿宗李旦桥陵、宪宗李纯景陵、穆宗李恒光陵、玄宗李隆基泰陵,让帝李宪惠陵 等五座位于蒲城,故称“五陵闲云”。


桥陵是唐睿宗李旦的陵墓。李旦是高宗第八子,母亲为武则天,武则天废黜中宗李显后李旦即位,时年22岁,在位10年,死后葬于桥陵。唐睿宗桥陵地处蒲城县西北约十五公里处的丰山(唐时称为“桥山”,又称“苏愚山”)西南。桥陵以丰山为陵,在山腹开凿地宫,并在四周建造陵墙。丰山气势雄伟,蜿蜒如巨龙盘峙,登顶南眺,平野辽阔,一望无垠。陵穴高出周围平地250米左右,四周诸峰环绕,山势巍峨,蔚为壮观。


桥陵列置的石雕由神道从南向北为望柱、麒麟、鸵鸟各一对,仗马五对、武将十对。东西列间距60米。其布局为:神道由南往北为望柱,位于乳台北30米。望柱往北28米处为麒麟,麒麟向北28米列置鸵鸟,鸵鸟往北29米为仗马五对,南北间距29米。仗马向北29米有武将十对,南北间距29米。另外四神门各列置坐狮一对,北神门外列置仗马三对,最南边一对距离阙址18米,东西间距70米,每对仗马南北间距17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