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3日收市后同花顺转发了上海证券报的一篇文章《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已于近期审议 将抓紧出台并推动实施》。这个事情其实在去年11月份央行曾经做过披露。根据上海证券报披露的信息来看,2019年4月公布的《中国人民银行2019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中也写明,拟在今年制定的规章有7项,其中1项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规定。这一项工作目前应处于紧锣密鼓的“收尾”阶段。估计将在8月底提交国务院金融委审议。按照惯例,这个监管规定通过的概率极大,而且估计下半年颁布后,明年就会开始实施。更多的报道和相关内容如下:
央行关于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征求意见原文:
http://www.pbc.gov.cn/goutongjiaoliu/113456/113469/3672549/index.html
上海证券报的报道:
https://m.10jqka.com.cn/20190813/c613242062.shtml?client_userid=E6QI&share_hxapp=gsc&share_action=&back_source=hyperlink
这项工作对于我国整个金融生态,特别是银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作为银行投资者来说,我们不得不加强对此事件的研究和学习。下面,笔者就按照为什么要评,那些机构会入选,对入选机构的影响来点评。
为什么要设定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设定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当前我国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态势。部分规模较大,复杂度较高的金融机构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为了确保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必须加强对这些重要的金融机构加强识别和监管。其实,今年以来已经先后有包商银行、锦州银行由于金融风险暴露被接管或者注资。这显示出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风险虽然整体上不大,但是局部风险还是不得不防。通过选定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加强对这些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也是为未来金融供给侧改革做准备。
哪些金融机构会入选?
按照目前披露的信息看,在金融机构入选的标准上有2个方案:方案一:按照资产规模作为筛选条件,入选的金融机构其资产必须至少覆盖全行业资产的75%。方案二:按照金融机构数量为筛选条件,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参评机构数量分别不少于30家、10家和10家。不论使用哪一种方案,基本上国有五大行和所有的股份制银行都会入选,一个都不能少。
入选对银行的影响?
在原来的意见稿第三章第15条规定: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除了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信息系统提出要求外,特别提出了在资本和杠杆率方面的附加监管要求。“在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之外,针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提出附加资本要求和杠杆率要求”。按照原有的巴塞尔III规定,最低资本5%,储备资本2.5%,逆周期资本0-2.5%。而国内原来对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规定是附加1%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要求,所以不考虑逆周期资本原来需要达到8.5%。但是,在2011年全球银行业监管机构建议对28家入选的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实施1%~2.5%的附加资本需求。而此次国内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于附加资本计算将不再使用固定的1%,而是采用确定最高标准后按照重要性评分连续计算。也就是说如果最高附加资本被定在2.5%,那么其他后面的银行可能是2%,1.8%,1.5%,1.1%等任何可能的值。这样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可能多数入选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都会被提高。估计最终入选的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即使不考虑逆周期调节也在9%~10%之间。除了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以外,意见对于杠杆率也有相关的要求,但是具体标准还未明确。下面的表1,是根据主要商业银行2018年年报披露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已经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低于9.5%和杠杆率低于6.5%的银行以红字标出。这些银行的数据处于一种踩线的状态,一旦新规公布可能触发这些银行的新一轮股权补血。另外,比短期再融资更麻烦的是更高的核充率和杠杆率将会显著压制这些银行在不融资情况下的资产扩张速率。这意味着这些银行必须寻找用更少资产赚取更多利润的途径,即所有银行都需要面对的终极问题:如何提升RORWA。所以,新规的推行会加强银行业的分化,RORWA,核充率和杠杆率较高的银行,受到新规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反之哪些习惯了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的银行将会受到限制。
---------------------------------------
想拥有
证券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