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养育男孩 文:鱼爸 图:摄图网
很多的妈妈在后台留言说,为我点赞。
因为”一个父亲如此关注孩子教育,值得称赞。”
可是我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本来就应该做的事,却成为了少有的稀缺物。
不能不让人忧心。
养育孩子,不能是妈妈们孤军奋战的战场。
父亲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而且是越早越好,最好是从换尿布的时候就开始,儿子出生我就给他经常换尿布,好像有科学研究说,给孩子经常换尿布的那个人更能得到孩子的安心托付。
其实我觉得很有道理。
因为小家伙拉了臭臭,肯定不舒服,有人来帮自己清理干净。
让自己舒服起来的人当然是可爱的。
这简简单单的一个事,大有学问。
如果你已经错过了孩子的尿布期,那就把握住孩子2-6岁的顽皮时期也是好的。
可以陪孩子一起去疯玩,偷偷给儿子塞一个心仪已久的败家玩具。
或者一起把家里的一些小玩意拆卸掉,跟孩子一起去研究。
也可以跟孩子读一本特别搞笑、搞怪的绘本,编一个故事也不错。
如果你错过了这个时期,那就陪伴孩子小学的求知期吧。
可以在晚饭后一起讲讲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时事、车、比赛或者一本有趣的书。
能够在谈话中融入一点自己的人生感悟及科普知识,孩子只会更加崇拜你的。
只是,这些似乎已经成为了孩子们渴望而不可得的东西。
我们中国的爸爸,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我们会发现,几乎每一个缺席的爸爸前面总是站着一个焦虑的妈妈。
当然也有很多的妈妈被逼着成长起来。
成为了一个强悍到可以把男人直接忽略掉的女人。
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还是力不从心,这就是很多妈妈深层次焦虑的原因。
记得很早以前有一个妈妈留言说了自己的情况。
老公结婚以前表现很好,工作的时候很努力,回家也经常帮忙做家务活。
不抽烟,也很少去玩游戏。
可是婚后就变了样,刚开始的时候是疯狂地玩网游,后来就转到了手游上。
没有孩子的时候,他玩他的,自己追自己的剧,找闺蜜逛自己的街。
但是后来有了孩子,老公还是没有任何的改变。
坐月子的时候,因为产后的忧郁,加上身体的不适,自己的脾气不好,老公却冲着自己大吼大叫。
于是就一个人努力拉扯着,把孩子带到了两岁,不知道将来的路怎么走。
真的很累,是心累。
说出了多少妈妈的心声和现状。
有一句话说“我们做了父母,都不知道怎么做夫妻了。”
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爸爸的缺席,让母亲更加关注亲子关系。
在我们中国更是如此,家庭关系里有这样的一种情况:第一关系是亲子关系,第二关系才是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中,显然母亲对孩子更亲,父亲往往被退居二线。
很多时候是爸爸造成的,如果一个爸爸没有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
那么妻子遇到的育儿问题,你不过问,也不分担。
妻子的心情你难以理解。
甚至妻子对孩子的爱,你不仅难以理解,反而有着浓浓的醋意。
记得以前跟朋友们一起吃饭。
一个刚做了爸爸的朋友就跟我们吐露了自己的烦恼。
自从生了孩子,感觉自己跟老婆越来越远,而老婆的眼里只有孩子。
还说老婆已经有一年多不让自己碰她。
他是一个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的大男孩。
所以有了孩子,也没有认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了一个“爸爸”。
应该是一个跟妻子并肩作战,从最初的懵懂开始成长为父母的人。
很多的婚姻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产生裂隙。
一个妻子对婚姻的依赖、对丈夫的依赖都会因为丈夫的缺位而减弱。
而对孩子的感情却不断增加。
母亲从孩子身上获取安全感,她觉得这种血缘关系才是牢靠的。
可是这样的爱,往往过于用力,难以把控。
孩子无法承受。
因为没有父亲的参与,本应由爸爸去面对,去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母亲带了进来。
妈妈的焦虑、孤独、安全感不足往往跟爱裹挟在一起,投射到孩子身上,紧紧地扼住孩子。
孩子如困兽一般压抑、挣扎、无法逃脱。
甚至在应该好好做孩子的年纪就过早地懂事。
成为一个小大人,没有了童年的乐趣和天真。
让人看着可怜。
爸爸的回归,是家庭重新欢笑起来的关键。
这不仅仅需要爸爸的努力,也需要妈妈的引导。
男人初次做爸爸,总是迟钝的。
我记得自己当初刚刚有了孩子,也有一段时间还是没有融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