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楠
来源:清科研究(ID:pedata2017)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近日,一部充满浓浓的爱国情怀电影点燃了2017暑期档,
《战狼2》这部
吴京自导自演的电影,从7月27日晚上八点开画,首日票房成绩超过1亿,次日票房达到2.13亿元,接下来周末两天的票房更是均超过3亿元,根据艺恩电影智库数据统计显示,7月30日《战狼2》单日票房更是达到3.62亿元,超越《西游伏妖篇》3.55亿元单日票房,成为国产片单日票房冠军。
上周末更是超越《敦刻尔克》成为全球票房的领跑者,
破了不少国产片票房纪录。
截止今日11点,该片上映7天的票房已超过16亿元!目前《战狼2》的
票房走势依然强劲,国内券商预测最终票房将达20亿。(但小编看来,以目前的增长势头,这个周末突破20亿似乎很轻松。)
今年的暑期档,从7月开始,已经上映的有关注点的电影包括《绝世高手》《父子雄兵》《绣春刀2:修罗战场》《悟空传》 《闪光少女》等电影,但在5天之前,业界对已经过半的2017年暑期档的总结依然是“低迷”。
截至今日(8月2日)11点05分,根据CBO实时票房的Top10中,9部国产片中,虽然已有6部已经突破1亿票房,但是在《战狼2》上映前,
今年7月的总票房仅为31.47亿元,而去年的同期票房为45.11亿元,前年同期更有54.86亿元。
然而,从7月27日,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2》上映之后,居然挽救了暑期档的颓势!让观众贡献票房的不是各种小鲜肉和人气演员,而是“铁血真汉子”吴京,可谓
意料之外,却
情理之中。
《建军大业》《战狼》等主旋律电影进入商业主流,实现票房、口碑双赢
主旋律电影带热大盘的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2015年上映的《战狼》在类型上是不折不扣的动作战争片,表现的是我国当代特种部队军人的形象。在当年4月淡季也获得了超过5亿元票房的好成绩,成为2015年华语电影的一匹黑马,也将华语军事题材的动作片带入观众视野。
2016年国庆档,主旋律电影《湄公河行动》根据湄公河“10·5事件”改编,电影虽然是基于真实故事改编,但人物和事件本身却不拘泥于真实,而是根据电影叙事原则,进行大量的个性化塑造。一经上映九通过口碑累积效应,带热了缺乏高质量大片的档期,以超过11亿元的票房位列国庆档第一、2016年全年第六,成为当年一部拯救低迷票房的影片。
2014年上映的《智取威虎山》以8.81亿元票房成为2014年贺岁档的最大赢家,《智取威虎山》改编为小说《林海雪原》,讲述的是解放军一支骁勇善战的小分队与在东北山林盘踞多年的土匪斗志斗勇的故事。而导演用现代手段去拍摄一个红色经典,包装以商业片和好莱坞大片的形式,更加入当下流行的3D特效,使动作戏更鲜活,对于影片中人物的形象也进行了去脸谱化的改编,使年轻人能更好地接受这部红色经典所传达的精神。
以往,主旋律电影给观众的印象是枯燥乏味,然而这些电影的成功秘诀,离不开他们变革自身,与转型商业片有关。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电影,若想被广泛传播和认可,商业化、娱乐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电影本身的属性决定的,主旋律题材电影自然也不例外。
在这一点上,由广电总局和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主导的“建国三部曲”系列电影体现尤深。“建国三部曲”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建国大业》、第二部《建党伟业》均采取去中心化叙事,人物和事件都是摊开往前走,这对于喜欢看戏剧冲突和典型人物的观众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这两部电影虽然凭着全明星阵容在一时之间获取热议,但也受到了不少质疑。
电影《建军大业》剧照(资料图)
到了“建国三部曲”系列的第三部《建军大业》,电影主创完全改变了思路,不仅请来了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而且启用大量的年轻演员,虽然在前期备受质疑,也没有动摇这种策略。
电影上映之前,广电总局副局长张宏森在朋友圈发长文,对这一策略进行详细解读,他表示希望《建军大业》“轻装上阵,卸载概念,以电影的生动灵性为手段”。而事实证明,《建军大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做到了,跌宕起伏的叙事、个性鲜明的人物,使得电影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去观看和了解那段真实的历史。电影《建军大业》自上映以来,口碑及票房一路上涨,截至今日11点,该片已获得2.7亿的票房。
主旋律电影加入更商业化的叙事模式、邀请当下人气与演技并存的演员,也加入了更具娱乐性和观赏性的元素,借此来弘扬主旋律,观众也更容易接受,观众群体从一开始的中老年人迅速蔓延到90后的年轻人,从而实现主旋律电影向商业片的转型。当主旋律商业片打破了之前给观众留下的严肃刻板印象时,便能更好实现市场票房与社会口碑双赢。
MORE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