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书有范
汇集有价值的读书感想、读书格言、书评书语,和范叔一起,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读书有范

40岁后,换个脾气,就是换条命

读书有范  · 公众号  ·  · 2025-01-16 06:00

正文

文 | 林希言

来源 | 十点读书(ID:duhaoshu)


网上有个热门问题:“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有哪些?”


其中一个高赞回答是:


“越来越平和,脾气越来越小。”


很多人在40岁之前,如果遇到不开心的事,会习惯性发火。可过了40岁之后,就会收敛脾气。


这不是因为怂了,而是因为我们渐渐懂得,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气坏身体,得不偿失。


人到40岁之后,换个脾气就是换条命。


01
脾气差的人
都是“情绪文盲”

前段时间,前同事付总做手术的消息在行业里不胫而走。不过,大家丝毫不觉得意外。


每年体检,医生都会提醒她乳腺有结节,要少生气,可她依旧我行我素,脾气暴躁。


每次开会时,都有下属被她批得抬不起头。


只要她在办公室,大家都不敢大声说话,也不敢按时下班,不然第二天肯定会被恶语大骂。


哪怕到了凌晨,付总也会在工作群里发消息,只要谁没及时回复,就会被针对。


有次,助理帮她拍视频,她明明自己起晚了,没有记住台词,却气急败坏地指责助理:“你到底怎么回事?就不能用点心吗?”


助理委屈极了,眼圈红通通的。


也因此,凡是能在付总手下工作一年的,都算得上是老员工了。


因为坏脾气,付总在业内口碑一般,得罪了很多人而不自知。


前几年地产行情好,大家会保持表面体面,可随着行业式微,几乎没人愿意跟她共事。


她的身体也因为情绪问题,付出了沉重代价。


今年43岁的她,手术后需要长期吃药。偶尔提起以前的事,她自己也后悔不迭。


脾气差的人,都是“情绪文盲”。


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低,不能识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于是很容易被情绪带跑,对自己和身边的人发火。


这种行为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正如毕淑敏所写:


我们心灵的一角,悄悄的发酵,膨胀着自己的体积,积攒着自己的压力,在某一个瞬间,就毫不留情地爆发出来。


脾气不好的人,实际是智慧不够。


人在感到愤怒或焦躁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物质,它会让人血糖升高,给健康带来隐患。


一般来说,人的攻击行为最早出现在学前期间。比如孩子会在3-6岁打架,等年龄变大后,攻击行为日益减少。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包容别人的坏脾气,也没有人会一直惯着你。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02
情绪失控
本质上是心理弹性不够

你有没有玩过弹力球?


当我们把球抛出去之后,很快就会从地面弹起,恢复原状。


可要是把弹力球换成玻璃球,就会碎落一地。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生气、委屈、愤怒,本质上是心理弹性不够,对外界变化过于敏感。


在《躲在蚊子背后的大象》一书中,读到过一个印象深刻的故事。


汽修技师斯特凡去开车时,看到有车主倒车时,不小心碰到了他的新车保险杠。


他愤怒地冲过去,大喊道:“你是不是打算溜走啊?”


对方下车检测了下,没有发现剐蹭痕迹。


可斯特凡还是很生气,大声说:“马上把你的保险公司名称告诉我,否则我就报警!”


“这辆车必须送去修车厂检查,可能有内伤。”


对方驾车离开,斯特凡挥着拳头大喊道:“马上停车!”


直到一周后,他还把这件事记在心上,不断向周围的人吐槽。


斯特凡之所以大怒,不是因为车本身有问题,而是觉得对方不够尊重自己,所以被激怒。


他在发脾气的过程中,收获了某种甜头,可能是别人的关注,也可能是实际的好处,于是重复这种行为模式。


一个人面对问题的应对方式,是过去所有人生阅历的总和。


心理弹性大的人,容错空间大,对别人的失误有接纳能力;


心理弹性小的人,爱斤斤计较,在脑海中反刍每一件小事。


40岁,是一个转折点,既意味着过往经验的沉淀,也是开启新生活的关键时刻。


年轻时任性发脾气,尚可被视作成长的一部分,可要是40岁之后还易怒好冲,便是软弱无能的表现。


我们想要变得更强大,就一定要在刻意练习中,增强自己的心理弹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