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构自己
无论你是陷入迷茫的大学生、还是初入职场的小白新人,「重构自己」将帮助你完成从职场小白到专家高手的进阶之路,学会自我管理、快速提升职场技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  ·  同事被裁员后拿了80000补偿金,做完交接就 ... ·  昨天  
中国人力资源  ·  拒绝“挂靠代缴”!这样的参保方式包靠谱的 ·  昨天  
薪人薪事企小薪  ·  人社部再次明确:春节等法定节假日加班,另外支 ... ·  2 天前  
HRTechChina  ·  立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重构自己

明白这一件事,让你悄无声息改变自己!

重构自己  · 公众号  · 职场  · 2018-07-24 22:01

正文


大家好,我是 Taka ~


人越成长,就发现有些道理如果早点知道的话,不知道可以 少走多少弯路 。所以,知乎上面类似的话题才一直热度不断。


  • 你有什么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 成长过程中,有哪些道理让人懂之恨晚?

  • 长大之后,你悟出哪些不一样的道理?


于是taka 决定做一个系列:「 你认为有哪些越早知道越好的人生道理? 」,咱们定期来分享一个道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少走弯路。


图片来源:Pinterest


今天先来看第一个吧。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 总是 后知后觉 。读完了大学,才意识到应该如何更好得度过大学这四年。

  • 几年时间过去了,才感叹「 如果当时 xxx了,现在生活可能就会不一样」。


问题出在哪里呢?应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


我的答案是「 以终为始 」。


以终为始是什么


这个概念来自于我很早之前读过的一本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对我很有帮助,也强烈推荐大家读一下。


「以终为始」是什么意思,我们先通过两个栗子来解释一下。


盖房子 这件事来说。


你得先想象自己大概想要个什么样的房子,然后根据想象中的成品去设计好一份详尽的图纸,构思好每一个细节,最后才是拿起工具去施工。


再来说taka每次 写文章


开始之前第一时间也是先问下自己「 我这篇文章最终要达到什么效果 ,最后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然后才会动笔。


这就是以终为始,在做事情之前, 先让自己站在「终点」的角度进行思考,以此为出发点


为什么我们需要以终为始


1. 帮助你了解什么是重要的。


先来看一个动画短片,时间不长,大家看完之后可以记下自己的感受哦。



视频来源:腾讯


老头浇花时不慎坠楼,在人生即将终止之际,过往的一生开始在自己眼前如同电影般一幕幕闪现。


这时才猛然惊觉原来自己从三十多岁开始就过着 几十年如一日的麻木生活


看似过了一辈子,其实每一天都只是在重复着相同的一天而已。


「几十年前在生活上就已经死掉了,只不过是今天才停止呼吸」。


也正是处于人生的终点时,才会明白自己应该如何好好活。


我们现在也不妨来大胆地想象一下:


以终为始,把自己放在人生终点的位置上,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一生,到底应该如何生活。


这个时候才会发现 自己最看重的是什么 哪些事情最能让自己开心


当我们了解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生活将会大不一样。


反之,我们没有站在以终为始的角度,不知道前路的方向,也就是相当于将通往幸福和精彩 人生的梯子搭在了错的墙上 再努力都是徒劳


其实,大到我们自己的一生,小到我们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可以采取这种「以终为始」的方式。


来举个我们饲主的例子。


图片来源:Pinterest


熟悉我们饲主的同学都知道她曾经做过英语老师和用户研究的工作。


聊天时曾听到她提起过,自己在做这两份工作的时候,虽然也是顺风顺水,但是她很快了解了这两个行业之后,发现这个 行业的职业发展的「最佳终点」 是什么样。


而「 这个终点并不是她想要的 」。


仿佛自己的职业生涯就被固定住并卡死了, 一眼看的到头 ,自己就像鱼缸里的金鱼,只要待在这个缸里,游来游去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世界。


想着如果 五年后或者十年后还继续呆在这里 ,自己肯定是一百个不愿意的。


于是,她勇敢跳出了原先舒适的圈子。


哪怕外面的世界充满未知,但是这种未知却也带给她更多的可能性。 后来开始创业,虽然风险大,但是却也精彩,是想要的生活」。


2. 做一只会钓鱼的小猫


以终为始,站在未来的角度看现在,不仅会让我们做出更加清晰的决策,也会 避免被出现的其他诱惑所干扰


想想 小猫钓鱼 的故事吧,本来是想钓鱼的,结果一会儿去抓蝴蝶,一会儿又去捉蜻蜓,呼哧呼哧折腾一圈,累得够呛,却一无所获。


(最近迷上了看小时候的故事书,发现很多讲的都是人生真理啊!)


图片来源:Pinterest


来举个taka朋友的栗子吧。


朋友之前在一家大型公司工作的时候。


公司提供了一个在当时看起来特别好的机会,可以外派「 去美国工作 」,开出的各种条件听起来都是相当诱人的。


但是她当时综合了语言 职业发展等各个因素, 站在前人的角度看问题 ,她去了解了一下当时已经在美国公司工作了几年的同事


发现由于语言因素大家都在工作上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困难。


再加上美国公司那边对本土员工的重视程度远远高过了外籍员工,所以大家在 晋升道路上 也受到了很大限制


结合前人的这些情况,朋友分析得出:去美国这个机会,不可行。


所以,她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留在了国内发展。


后来,事实也证明,当时去美国公司的一些同事后来确实发展平平。


大家一起聊天的时候都在感叹,留在国内的同事不管是从 薪资方面还是职业发展方面 ,都是特别让他们羡慕的。


怎么练习以终为始


明白了以终为始的重要性之后,我们来看看它在自己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如果你是大学生


请试着想象一下自己毕业的时候,然后问自己这么几个问题:


  • 毕业时,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 我完成哪几件事情会让我的大学生活特别精彩?

    ......


2. 如果你已经工作了


在每一份工作开始的时候,都建议你想像一下自己离职的时候(捂脸):


  • 自己达到什么样的能力水平?

  • 取得哪些可视化的工作成果?

  • 上司和同事又将是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表现?

......


同时,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想在一个行业长久做下去, 就可以去了解一下这个行业内的顶尖人士


看一下这个行业的职业终点状态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图片来源:Pinterest


3. 十年后的自己


想象一下,某一天,你打开门, 遇见十年后的自己 ,你希望她是什么样子:


穿什么衣服,何种气质,呈现什么形象,她的一天是怎么过得,做着一份什么工作,月收入多少,几点上班,几点下班,有什么休闲娱乐活动......


尽量越详细越好,给自己30分钟,将其写下来。


然后以「十年后的自己」这个身份,给现在的你写一封信,告诉你:此刻应该做什么去成为理想的自己。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写「一年后的自己」 「三年后的自己」或是「五年后的自己」。


这个时间界限没有太大关系, 重要的是让自己学会站在「某一个终点的角度」,来思考自己应该如何过


想好了之后,就大胆尝试,体验精彩的人生。


Taka 自己也试过这个方法,站在十年后的自己这个角度,让我更加明白了自己重视什么,想要追求的是什么......


现在这个文件还放在自己的电脑桌面,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就会拿出来看一下,给自己鼓鼓劲儿。



 


很多人在30岁之后,就很容易向生活屈服了,因为这个时候 犯错的成本 是很高的,要考虑到自己家庭 经济状况 前期职业投入成本等各个因素。


那为什么我们 不现在就把自己放在30岁之后的角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