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FDA食安云
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法律法规标准)解读、答疑。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槽值  ·  第一“黄金刺客”,赚了中产30亿 ·  23 小时前  
于小戈  ·  砸钱砸出个新孩子! ·  昨天  
一颗青杏  ·  同居以后,我开始理解婚姻中的妈妈 ·  昨天  
前端大全  ·  126K + 30K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FDA食安云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主要类型

FDA食安云  · 公众号  ·  · 2025-02-15 06:00

正文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类能引起人体腹泻症状的大肠埃希氏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PEC)‌

  • 特点‌: EPEC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

  • 致病机制‌: EPEC通过黏附素与宿主肠道上皮细胞结合,形成附着-渗出性病变,导致肠道分泌功能增强和液体分泌过多,从而引发腹泻。

肠道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

  • 特点‌: EIEC的致病力与志贺菌相似,可引起类似于 细菌性痢疾 的症状。

  • 致病机制‌: EIEC能够侵入肠道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繁殖,导致细胞破坏和炎症反应,从而引发腹泻和腹痛等症状。

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ETEC)‌

  • 特点‌: ETEC 是旅行者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是发展中国家儿童腹泻的重要病因。

  • 致病机制‌: ETEC能够产生肠毒素,这些毒素能够刺激肠道上皮细胞分泌大量液体和电解质,导致腹泻和脱水等症状。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氏菌(STEC,包括肠道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

  • 特点‌: STEC中的某些血清型,如O157,能够引起严 重的出血性肠炎和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 致病机制‌: STEC能够产生 志贺毒素 ,这些毒素能够破坏肠道上皮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细胞死亡和炎症反应。此外,STEC还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和肾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 特别类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