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良仓
良仓 - 随身的生活美学指南。良仓每天解读世界最新鲜资讯;一键购买全球有趣有品的生活产品;达人分享的心水之物更会让你灵感爆棚。 官网:www.iliangcang.com APP/微信/微博:良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物道  ·  山西,不要太佛了 ·  2 天前  
无时尚中文网  ·  江南布衣为什么能赢?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良仓

那个霸屏苹果官网的女孩,25岁登上福布斯,她是如何做到的?

良仓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2-27 10:05

正文



年前,我们都被一条标题类似“苹果首页,被这个90后中国姑娘霸屏了,18岁前没正经学过画,25岁却登上福布斯”的文章刷屏。倪传婧(Victo Ngai),不是90后也不是25岁,这个88年的中国女孩,被传成了“神话”。“神话”总是看起来非常的不接地气,然而本身却都是真实生活的抽象。那么,Victo的神话又是怎么炼成的?


"It takes a lot of works

to look effortless"

 

▲ Victo Ngai,88年出生的香港女孩,对于亚洲教育体制以分数论定的不认同,大学便去了美国罗德岛艺术学院学艺术。现在是一名获奖无数的知名插画师。





大学毕业后干嘛?


▲ Seeking for Wise Words, PLANSPONSOR, AD: SooJin Buzelli


大学毕业后干嘛,这几乎是我们都面临过的问题或者是我们即将面临的问题。那样的困惑与纠结想必大家都有所体验,当然Victo也不例外。2010年3月,在她从RISD(罗德岛艺术学院)毕业的三个月前,Victo开通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用她的第一篇文章提及了她的疑虑。



▲ The Egypt Lotus Revolution, The New York Times Op-Ed. AD: Alexandra Zsigmond


幼儿园时想当考古学家,虽然对于那是什么样的职业并没有概念,却是充满幻想。而后想过要当建筑师,因为喜欢玩乐高,想过当词作家,因为当年也是EMO附身的孩子,想过当个富有的女人,也想过当个虚无主义者,或者是艺术家......而真正到了这个毕业的关口,她才认定自己最想成为的是一名自由职业插画师。自由职业,是很多人都梦想的,却是只有极少数人做到了的;而插画师,更是众多家长眼中的”不务正业“,却是真正要下功夫的。



There’s no magic

only hard work!


▲ Together, Design Better, Modelo, AD: Suqi


因为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足够好,因为很困惑那些有名的插画师都是如何开始他们的“自由职业”生涯的,所以Victo给自己最喜欢的插画师之一Emiliano Ponzi写了邮件,想试试自己的运气,没想到还真收到了Ponzi的回复,并且给了她体贴的建议,原话是 “要知道这并没有一个魔法般的方案,所以确保自己做到了最好,将你的作品发布出去然后就期待自己幸运吧。如果收到的反馈不是很理想,那就准备别的作品,再发布出去,一遍接着一遍”。知道自己眼中的hero其实也并没有过什么捷径,这让她安心了很多,左不过是努力和坚持了。


▲ Prayers in the City, InTouch Magazine, AD: Eric Capossela, Agency: MetaLeap



▲ 记忆中的 Bowlcut


大学时的导师Chris Buzelli是给过她灵感,影响她很深的人。当她因为学校成绩、比赛而分心,当她试图“画得更专业”,Chris提醒她对于绘画的热忱源自何处。“风格只是一个人绘画的习惯,每个人天生就有自己的特色风格,每个人天生就是独一无二的”。这使她意识到,对自己诚实,是发掘自身独特声音的关键。她从自己亚洲人的背景中寻到了突破,从中国的年画、山水、连环画,从日本的木刻版画,从克里姆特、席勒,从在香港的生活、童年的回忆,从她喜欢的科幻小说(《指环王》、《权力游戏》、《银河系搭车指南》…),从希腊神话、伊索寓言、古代传说,从当下的生活中找到了灵感,也慢慢找准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向。



画插画不是爱好也不是工作


▲ Rafi, Client/AD: Robert Gilbane


童年时因为搬家不断,Victo说她那时候交到朋友是几乎不可能的,做为家里的独生女而且父母又都很忙,所以童年是孤单的。那个时候开始就自己画画来自我娱乐,在纸上用笔用线描画出一个个的角色,开始一段段的冒险。也可能是那时候画画工具局限在普通写字的笔上,以至于如今在她的创作中线描也成为了一种自然的习惯、风格化的标志。而通过画画,学校也开始有小朋友围着她,也开始慢慢有了一群世界各地的朋友。选择成为一名自由职业的插画师,选择毕业后呆在纽约,因为在那里有一大群能彼此交流的人,“speak the same lauguage”。


▲ Lost In Translation


而有意思的是,做为一个外籍人士,真正的“语言”本身有时候却会是一种障碍,比如她说曾经通过电话接到的任务是“a full page and 3 quarter pages” 一个整版和3个1/4版,她理解成了“one full page and one 3/4 page”一个整版和一个3/4版。但是这样的语言差异、文化背景差异也是让她独一无二的一个因素。在Victo看来,插画从来就不仅仅是一项爱好或者是工作,更是她定义自己的一种方式。



“自由职业”



▲ The Wound and The Gift 动画


2014年,才25岁的Victo刚从学校毕业也就3年,便登上了福布斯 “30 under 30” 30位不到30岁的年轻艺术家榜。很显然,不论是 “自由职业”,还是 “插画师”,她都做到了。从大学时一件本是mock-up的作品被杂志Plansponser相中而得到发表后,很幸运的在大学期间就已经在杂志上发表了至少12件作品,而当时的合作当然对象非常有限,如今,粗略数一下Victo合作过的客户,从报刊杂志到书籍到包装甚至是动画,至少108家,从一些很小的不知名的到那些很大的比如苹果、汉莎航空等。


▲ Someone is an Island, The New York Times Sunday Business, AD: Minh Uong


▲ Internet Distraction, The New York Times Sunday Business, AD: Minh Uong


当一名自由职业,重要的是能拿到自己的工作。从导师Chris Buzelli那里也认识到作为一个自由职业的插画师,少不了的就是要有够大的网络要会推广自己。对于插画师,网络是一个非常好的推广渠道,刚毕业并没有任何知名度的时候,那些很明确想要合作的对象或许可以用邮件来联系,而更多她意外中得到的客户,那些都没有意识到可能存在的客户,比如来自非洲或者德国,都是因为她将自己的作品在网络上得到了有效的传播,比如她的博客、个人网站、tumblr......而当作品"the New Standard”被入选一些最有声望的竞赛和插画奖项后,她开始有了第一次知名度上的突破。



Get paid by having fun 



▲ Amex Art Cards (Single Project)



虽然Victo参与过的项目有不同种类的,从差不多3到4天能完成的4p的杂志编辑插画项目,到可能断断续续能延续半年一年的书籍项目,Victo最寻常的客户还是比如The Newyorker, The Newyork Times, Plansponser那几家杂志媒体,他们对她非常信任,会放手让她做自己想做的,就如同是做自己的独立项目还有人给薪水一般。和个人项目不同的是,在她看来,合作项目让人兴奋的便是你不确定你会接到什么样的项目,有时候会要把自己拖出自己的comfort-zone,虽然会觉得纠结,但是结束的时候总会有全新的收获。



工作、金钱、旅行、美食


▲ Hands off our houses. The New York Times Op-Ed. AD: Alexandra Zsigmond 


Q  你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在和杂志媒体合作,和当下的事件互动,这样的合作形式,对你有没有什么影响?


 我很享受内容编辑插画的过程,在没有内容的情况下其实我发现我是不容易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图像的。我的画面经常都是从一个想法或者一个故事开始的。所以我猜当下的事件或者是主题对我来说如同是一个跳板,带动插画创作的过程。我也非常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一个任务,理解一个任务,再到尝试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出最满意的方案。将抽象的概念和评论转化为有力度的视觉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那种成就感比起解决一个五星级的Suduko(数独谜题)可能还要大一些。


▲ Stuck, The New York Times Sunday Business, AD: Minh Uong


Q  会不会对你接到的文章的内容偶尔痴迷?


 真的会。做杂质内容编辑插画,很好的一点便是经常会要被迫去阅读一些一般来说我们平时不会读的东西。我高中的时候痛恨经济和金融,很大程度上也都是反叛我爸爸,因为他曾经在那个体系工作。曾经觉得钱这个东西不干净,于是进入了艺术学院。很讽刺的是,我有很多客户都是商业杂志。读完很多文章然后做完很多research后,我开始对于这个内容越来越感兴趣,甚至会读经济类读物来休闲。


▲ The New Standard, PLANSONSPOR, AD: SooJin Buzelli 


Q  你是如何在你的艺术创作和商业合作项目中找平衡的?


A  对待每一次的商业合作,我都会像是对待自己的独立项目一样,从中找让我开心的细节,因为我相信好的作品源自真实的创作。如果我对我做的事情感兴趣,那份热情很多时候就能被在作品中转化。当然,也有时候客户一些特别的要求我无法同意,那我会去沟通,如果不起作用的话,很多时候还是得提醒自己,一个项目就只是一个项目,那我会选择让自己远离,再找别的出口。


▲ Hungting Season, PLANSPONSOR, AD: SooJin Buzelli


▲ Eating Like a Local, New York Times Travel Section, AD: Corinne Miller


Q  除了插画外,你说你最喜欢的一项便是食物,分享一下你吃过的最好吃的是什么?


A  在北海道,我吃过一次非常难忘的拉面。几片薄薄的叉烧,竹笋,豆芽,绿色的葱和手工的拉面在浓浓的猪骨汤中......那是我和我朋友在暴风雪中降落后吃的第一顿,我们当时又冷又饿,惨兮兮的,但是被那一碗拉面拯救了。还有一次经历也是关于面,那时候我六岁,我父母带我从三藩到拉斯维加斯的一次road trip,我在车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呆在一间黑漆漆的房间,又怕又饿,在我惊慌的时候我父母带着一碗“康师傅”回来了,他们给我说那是康师傅专门给我做的。直到好多年以后我才意识到,那是国外任何中国超市都有售的普通方便面。当然这些都是很主观的印象,我必然吃过更好的更好吃的食物,但是都没有比这些回忆让我觉得更诱人。



Victo喜欢的画册


   Little Nemo   

   by Winsor Mccay   


Victo:非常有想象力我喜欢的很多时候不是关于这个故事本身而是他如何通过漫画的形式来讲故事很有意思。




   Norman Rockwell’s America   


Victo:Norman Rockwell虽然他的作品都是很现实主义总是遵循着规则比如说对的透视,日常的场景,他并不做什么超出现实之外的但是他的那些画面组织那些他捕捉到的人们的表情或者动作故事性很强,很吸引人。




   Mary Blair   


Victo:Mary blair,当然所有人都喜欢她, 我尤其感叹她对于颜色的运用。




   The Arrival   


Victo:非常耐人寻味的故事性诗意含蓄总有一丝忧伤在但又不会太戏剧化。




   Alexander McQueen: Savage Beauty   


Victo:并不真的懂时尚但是Alexander McQueen作品中的细节真的很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