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会计深似海,从此休假是路人。
选择了会计行业,就是选择了马拉松式的考证长跑。
考取相关的财会证书是会计人提升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于是财会证书的选择就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
今天要讲的是中级会计职称与CMA
,中级会计职称与CMA都是财务领域倍受青睐的证书
,那么为何要单单把这两个证书给列出来?
因为这两个证书无论是在科目的设置,备考所需要的时间,还有考试的难度都非常接近,接下来就为大家进行详细的介绍。
知识体系
中级:《中级会计实务》 《财务管理》 《经济法》
CMA:《财务规划、绩效与分析》 《战略财务管理》
考试题型
中级:主观题的分值占比相对多一些,主观题占55%, 客观题45%
CMA:客观题是100个单选,占75%,主观题是2道简答题,占25%
考试时间
中级: 每年9月份考,为无纸化考试,即机考。三科成绩两年内滚动有效。
CMA: 中文考试每年三个考试时间,分别是4,7,11月,采取纸笔考试形式,三年内通过两科即为通过。英文考试有三个考试窗口,分别是1/2,7/8,11/12月。
考试难度
CMA与中级会计职称的考试难度相当,但两者的考试方式非常不同。对于会计理论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中级会计职称相对要简单一些,而对于财务实操能力比较强的同学,CMA要简单一些。
持证人数
中级:根据财政部会计司官网统计,截止2020年底,国内中级持证者达242.02万人。
CMA:美国管理会计师(IMA)协会亚太区总监介绍,截止目前国内CMA持证者已超过7万人,同时有4万名会员正在备考。
考试条件
中级:需要有会计工作经验,专科5年,本科4年,硕士1年,博士不需要
CMA:
无报考条件,但有拿证条件: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毕业证或者持CPA,中高级会计职称及ACCA证书,且需要有两年财务管理或管理会计相关经验。
CMA和中级会计职称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CMA趋向管理会计,中级趋向财务会计。
所以在知识体系的设立上,中级职称更多讲会计准则与经济法条,而CMA主要以企业管理,财务分析为主,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在企业实务里,没有财务会计提供的数据基础,管理会计也无从谈起。而只会做账,报税,不会财务分析与内部控制,财务人也只能停留在基础的会计岗位。
所以,
想要在财务行业谋求好的发展,建议把中级职称与CMA同时考下
,而且如果对时间,以及科目的搭配安排得当,两年内拿下这两个证书不成问题!
CMA和中级、CPA哪个
含金量高,难度大?
职称考过之后还要考CMA吗?
长按下方二维码
添加老师微信,为你解答疑问,
还可领取下方学习资料
具体的操作是,从第一年1月份开始,先备考中级会计职称的会计与经济法部分。会计是一切的基础,学好了会计,后面的财务管理学起来才会不吃力,经济法的学习需要背诵,这与CMA的学习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需要先考下会计和经济法。
在攻下会计及经济法以后,就可以考虑CMA的P1科目了,P1中第一大章节就是关于会计准则的部分,并且其第二,第四章节所学的预算,成本知识,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科目也会涉及到。
从时间上来说,中级一般在8月考完,而11月份有一次CMA的考试,正好可以在第一年考完中级的会计及经济法后,去考CMA的P1。
这里剩下的就只有CMA的P2及中级职称的财务管理科目,这两个科目是可以一起学习的,因为它们有一定的重合度,并且一个重理论,一个重实操,对提升你的财务分析及企业管理能力是一个非常大的帮助,很多的财务人员缺的就是这方面的能力,导致自己一直升不了职。
在第一年11月考完CMAP1后,第二年可选择7月考CMAP2,同年8月考中级职称的财管,如果进展顺利的话,就可以同时拿到中级会计职称和CMA证书,这是最快也是最好的同时考下这两个证书的方式。
顺便提一句,目前来说,CMA考试的难度在逐年递增,而企业的管理会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可以说管理会计现在是一片蓝海。
而对证书来说,越早考越好,当年CPA刚推出时,难度很小,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数量越来越多,对审计的需求加大,CPA的难度也变得非常高,CMA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
时不我待,抓紧时间,行动起来,早一天拿到证书,就早一天给自己增加更多的可能性!
CMA和中级、CPA哪个
含金量高,难度大?
职称考过之后还要考CMA吗?
长按下方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