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七门
“东七门”由《奇葩说》制作团队米未传媒&wuli马东创立,落户朝阳公园东七门。这里有米未节目最新动态、新老奇葩个性展示,有奇葩的知识、走心的故事、营养的鸡汤,更有贱嘴小编们天天陪你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玑-无极领域  ·  《电商3大流派 ... ·  昨天  
视觉志  ·  男人有什么用?(前方高能) ·  2 天前  
数字力场  ·  作为乌托邦的胖东来 ·  3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举报史航性骚扰当事人道歉#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东七门

你是“看得见的盲人”吗 ?

东七门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4-03 22:01

正文

 

上周三,打着“东七门”的旗号,在公司做了一次关于内容创作方面的分享会,结果成功搞砸,悲喜交加。

 

悲伤是由于搞砸了,高兴也是因为搞砸了——因为搞砸了,所以这几天才会没事儿就回去想一想“我是怎么搞砸的”。

 

刚好这几天,参考了几本相关的书籍,吸收了很多新的观点,所以在此将其中最有意思的部分,一共整理成文字,分享给大家——对于工作与“创意”有关的人,这篇文章会非常有用,它讲的是:在惯常里,藏着了不起的事情。

 

但其实说到底,它关乎你观察世界的方式。




你有没有做过这个测试观察力的实验?

 

环顾你的四周,你能看见的电子产品,一共有几个?

 

(此题不适用人群:正在电子商城上班或闲逛的童鞋)

 

0-20,这是大多数人的答案区间。

 

但这不是真正的问题,这一次,请你闭上眼睛,回想你刚刚环顾过的四周,除了电子产产品,还有其他什么东西?

 

这一回,你能说出几个?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西蒙斯和他的同事,就曾经做过一个相似的实验:穿黑衣服和白衣服的2组同学,在互相传球,志愿者被要求记录白衣服那一组的传球次数。

 

 

在整个传球过程当中,会有一个“大猩猩”穿越传球的人,慢悠悠走过,但传球结束后,大多数志愿者被问到“你看见大猩猩了吗”的时候,都会一脸茫然、疑惑,或者错愕,甚至怀疑实验者在耍他们,认为刚刚根本没有大猩猩路过。

 

 

这个实验后来成为心理学史上最知名的实验之一,这和文章最开始的那个测试,异曲同工——很多时候你以为你看到了听到了知道了,其实没有。

 

如果没有问题的预设,请问你看到下图的大猩猩了吗?

 

 

你肯定看见大猩猩了。

 

那么,现在,请你遮住上面这张你刚刚看过的图,请问:大猩猩旁边的大象,有几条腿?

6条?

你能不能数出8条?

 

当然,如果你能数出2条,你也是个人才。

 

这其实就是:看清“眼前”的事物,比你想象当中要难

(当然远方的事物也很难看清,不过此“眼前”非彼“眼前”)

越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往往越是会被我们漏掉。


以前看《羞耻》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情节,一直没忘。

男主的朋友,在酒吧看见美女,上前勾搭,美女和他玩一个游戏:闭上眼睛让他猜她眼睛的颜色,是蓝色,还是绿色?

 

不出意外,男主的朋友猜错了,因为其实是褐色的,男主的朋友很郁闷。

 

过了一会儿,男主走过来,男主的朋友不服气,也给男主下套让他猜:

 

结果男主一猜就中,相形见绌,他朋友直呼“滚蛋”:

(《小王子》里那句举世名言“用心看才能看到真实”,放在这个情节里就是:用心看还能把到妹)

 

不用惊呼,也不用慌,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注意不到的。

 

如果你无时无刻不会不注意到这些,你很可能是一个自闭症“儿童”。

好比《雨人》里,饰演汤姆·克鲁斯的大哥霍夫曼,是个天才,同时也自闭。克鲁斯和服务员在谈话,不小心一盒牙签掉到地上,霍夫曼扫一眼,立马说出了一共有几根。

 

 

除非你像他那般“卓尔不群”,但大多数人,我们对“不是预期想要得知”的事物,通常大脑会选择视而不见。

 

生活中你肯定遇见过这种场景:你去车站接一个朋友A,碰巧另一个朋友B也出现在车站,你从B面前径直走过却毫无察觉,因为你的大脑没有做好遇见B的准备。

 

这就是:人脑对它预期要看见的事物极其敏感。

 

但创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造“预期之外/意外”:看见那些通常不被看见的,发现那些别人还没有想到的组合。

 

而要让你眼睛看见的同时,大脑也看见,就要减少你心中的“预期/预设”。

 

便利贴的发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时的产品研发小组想要研发一种性能超强的粘合剂,结果实验“失败”,他们得到一种粘合力很弱的胶水,其中一个研发人员在大家快要放弃的时候,去教堂做礼拜,看见书签从圣经当中滑落,脑洞大开,马上意识到这种粘性很弱的胶水的用武之地:为什么不用它来做书签?

 

其实从最司空见惯的日常当中,就可以获得灵感——用“初次见面”的眼光,发现预期之外的事物。


当然,你也不用特别担心自己会一直忽略日常当中这些“了不起”的细节。

因为你的大脑在“接到/产生问题”之后,它就会时刻都准备着,发挥它本身神奇的“联系”功能:随时会抓取日常最细微的细节。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

一个房间两端,各有一根长度1.5米绳子,但它们之间的距离大于1.5米,志愿者要想办法,同时抓住这2根绳子。



大部分想不出办法的志愿者,在看到实验人员走进房间时,“不小心”晃动了绳子之后,都想出了解决办法:晃动其中一根绳子。

 

但这并不是说,让你留意一切,这个信息爆炸的“乱世”,接收一切,意味着“死亡”,而是说:很多你觉得无用的、寻常的事物,其实“无所不可用”。

 

这一点其实不仅仅适用于工作上的“创意”,还适用于生活,和不同的人,去逛同一个公园,回来之后,问他们一个问题:一路上你注意到了什么?

有人可以说2个小时,有人2分钟就说完了。

(当然,我还是比较建议,离“说2个小时”的那个人远一点)


It’s what you think that makes what you see different.


它同样也适用于把妹:送礼物的时候,尤其考验你有没有用心留意她日常透露的细节——她喜欢什么?她想要什么她还没有的,或者更好的?

 

所以不要忘了时刻警告自己:很多时候你以为你对“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其实你只是看到了你愿意看见的,想到你所能想到的,相信你想要相信的。

 

你看见的、你知道的,并不是真实的全部。

 

最后这里是今天的彩蛋:搞砸事情之后,为什么还可以“庆祝”的5个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