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包括人工耳蜗及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人工耳蜗类耗材价格大幅下降,需求量高,且植入新一代人工耳蜗患者能接受核磁检查。采购周期为三年,预计2025年落地实施。医保部门将推进与集采企业的直接结算。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工耳蜗类耗材价格大幅下降
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需求量共1.1万套。
关键观点2: 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的选用
集采中选了能支持高场强(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植入的患者可以接受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
关键观点3: 采购周期与落地实施时间
本次采购周期为3年,预计人工耳蜗中选结果将于2025年3月落地实施,外周血管介入类耗材的中选结果则拟于2025年5月落地实施。
关键观点4: 医保结算的推进
医保部门将推进医药机构与集采企业在医保信息平台上的统一结算,并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的直接结算。
正文
12月19日,第五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天津开标产生中选结果,
纳入人工耳蜗类及外周血管支架两类产品。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
。
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需求量共1.1万套,5家企业中选,外周血管支架类耗材需求量共25.8万个,18家企业中选。
人工耳蜗是解决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最有效的医用耗材,特别是对于先天神经性耳聋的幼儿,植入人工耳蜗能有效解决因聋致哑问题。本次集采人工耳蜗类耗材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价格从平均20余万元降至5万元左右。除临床常用产品外,此次集采中,能支持高场强(3.0T)核磁的新一代人工耳蜗植入体中选,植入的患者可以接受高场强核磁共振检查。
本次集采聚焦“稳预期、稳临床、优供给”三重目标。本次采购周期为3年,通过3年稳定的采购量帮助中选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市场预期。临床常用内外资主流品牌基本中选,稳定临床使用。对功能较强、使用更方便的新一代产品按一定比例适当加价,支持创新产品进入临床。
中选结果公示后将于近期正式发布。
预计2025年3月落地人工耳蜗中选结果。外周血管介入类耗材因其型号多、长短及粗细各类组合多、备货周期长,拟于2025年5月落地实施中选结果
。同时,医保部门将推进医药机构与集采中选企业在医保信息平台上的统一结算,在此基础上,探索推进医保基金与企业的直接结算。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张曦
编审:吴晨萍
终审:周晓雪
觉得不错,点个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