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黄先生因高血脂多年,在眼周长黄斑后被皮肤科医生告知需控制血脂的病例。文章详细解释了皮肤黄瘤的概念、发病机制、可能出现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以及与之相关的疾病。同时,给出了睑黄瘤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最后,提醒读者管理整体健康以降低继发性高脂血症伴发的黄瘤病的风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皮肤黄瘤的概念和发病机制
皮肤黄瘤是由于皮肤中的脂质沉积而成,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富含脂质的巨噬细胞。高脂血症状态下升高的脂蛋白通过真皮毛细血管外渗,被皮肤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富含脂质的细胞,聚集形成黄瘤。
关键观点2: 皮肤黄瘤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眼周长黄斑还可能是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幼年黄色肉芽肿或皮脂腺增生等。需要进行眼科评估眼部受累情况,以及评估相关的基础疾病和全身受累情况。
关键观点3: 睑黄瘤的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
一般会对睑黄瘤患者进行空腹血脂全套检查。如果血脂正常,出于美容角度需要处理,可以采取二氧化碳激光或局部三氯醋酸治疗、小型外科手术切除等手段。对于继发性高脂血症伴发的黄瘤病,管理整体健康、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可以降低风险。
正文
黄先生高血脂多年,但人没有特殊不适,内科医生建议的口服药物、运动减重、调整饮食一直没放在心上,该吃吃该喝喝该躺躺。
直到一天,发现自己
内眼角有块皮肤发黄变厚
,逐渐显眼,终于看不下去,去了皮肤科。却被皮肤科医生告知,等血脂控制好了再来。
促使黄先生下决心减脂的黄斑长这样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4]
黄先生眼周突兀的黄斑,皮肤科上的学名叫,
睑黄瘤
。它摸上去软软的,不痛不痒,随着时间逐渐增大。多见于中老年人。
皮损本身对身体并无危害,也不具传染性,只是,不好看。
这是最常见的皮肤黄瘤,大概 100 个人里面会见到一位。
简单的来说,
皮肤黄瘤是由于皮肤中的脂质沉积而成
,电子显微镜下皮损中可见富含脂质的巨噬细胞。
因此有一派假说推论,皮肤黄瘤的发病机制是,高脂血症状态下升高的脂蛋白通过真皮毛细血管外渗,继而被皮肤巨噬细胞吞噬,形成富含脂质的细胞,聚集形成黄瘤。
除了眼睑,
皮肤黄瘤也会出现在其他部位
(虽然没那么常见),如颈部、躯干、肩部、腋窝、手掌、足底、腱鞘、骨性突起,甚至外周神经。形态上,除了睑黄瘤的扁平状(扁平黄瘤),还有发疹性黄瘤、结节性黄瘤、腱黄瘤。
常见于四肢伸侧和臀部,成片多发的 1-5mm 的黄色丘疹,
高度提示高甘油三酯血症,有时也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橙黄色/红色的丘疹结节,四肢伸侧、关节处常见,
可发生于高胆固醇血症。
肌腱或韧带上的皮肤颜色的结节,表面光滑,可移动,摸上去偏硬,关节活动时随着肌腱或活动。
常见于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
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是人体负责吞噬清除外来物质的一种细胞,
当它出现了不可控的过度增生时,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但一般比睑黄瘤的斑块更大、更红(中央可见毛细血管扩张)、更硬,溃疡瘢痕更常见。如果为渐进性坏死性黄色肉芽肿,需要眼科评估眼部受累情况,以及评估相关的基础疾病和全身受累情况。
表现为单发的淡黄色丘疹。顾名思义,见于幼儿,大多 2 岁前发病。
一般 1-5 年内自行消退
。虽然它也是一种非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但为良性、自限性的。
为增大的正常皮脂腺
。表现为中间有脐状凹陷的橙黄色丘疹。
睑黄瘤与血脂的关系存在争议。大部分睑黄瘤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之内。
一篇荟萃分析显示,睑黄瘤患者的胆固醇水平相较对照组更高。血脂正常的睑黄瘤患者,血脂处于正常范围的较高水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大于对照组。
所以,
一般会建议进行空腹血脂全套检查
。如果发现高脂血症,再进一步评估继发性因素,或是进行原发性的筛查。如果是弥漫性的扁平黄瘤,即使血脂正常,还需要评估血液系统疾病。
伴有血脂异常的皮肤黄瘤,血脂降低后部分皮损会随之改善,
也有助于预防新的黄瘤形成。
如血脂正常的睑黄瘤,出于美容角度需要处理,可以采取如下手段,但都有复发或其他部位新发的可能性。
·
对于较小的皮损,可以采取二氧化碳激光或局部三氯醋酸治疗(治疗有风险,切勿自行操作)。
·
对于较大的斑块,可以进行小型外科手术切除。
虽然并不能完全的预防黄瘤病,尤其是特发性黄瘤病、原发性高脂血症伴发的黄瘤,但
管理整体健康可以降低部分继发性高脂血症伴发的黄瘤病的风险。
·
多摄入水果、蔬菜、豆类、坚果和全谷物。每天至少 5 份水果和蔬菜。
·
减少饱和脂肪、加工食品和红肉的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