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康石石
做艺术留学,更做艺术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康石石

人机交互这门学科到底怎么学哦?

康石石  · 公众号  · 艺术  · 2025-04-05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 人机交互(HC I )作为一门融合了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设计学及社会学等多学科精髓的交叉学科 ,正在以其卓越的就业前景和无限的发展潜力,成为了一个留学选校的热门专业。


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交互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键盘、鼠标与屏幕的交互模式,而是向着 更加自然、直观且富含情感的多模态交互模式迈进


比如 ↓↓↓




#1

自然交互


现在自然交互设计已经非常先进了,我们可以 如同日常生活中的交谈一般,使用自然语言、肢体动作甚至面部表情来与设备进行互动 ,这种方式显然更加简单易懂,也更符合人们的直觉习惯。


我们只需开口就能操控智能家居、挥挥手便能调整汽车中控屏设置,甚至通过面部识别技术实时监测驾驶员疲劳程度和情绪变化,这些都是自然交互设计巧妙融入生活的生动例证。


图源:viatech.com.cn


2023年,随着ChatGPT的惊艳亮相并迅速风靡全球,众多科技巨头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技术变革的浪潮,他们纷纷投身其中,比如谷歌推出了亲切友好的Bard聊天机器人,为用户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


图源:https://blog.google


微软也不甘示弱,将新一代Bing搜索引擎与 智能语言模型相结合 ,赋予其更强的理解和反馈能力。


微软的新Bing

图源:https://www.gizmodo.jp


据传,苹果也在默默研发一款可能应用于提升Siri智能水平的Apple“ GPT技术 ”,我们有望在未来看到这一技术 使产品交互体验变得更加人性化且高效


同学们若是想参与自然交互相关的项目,那么作品集中就要体现其智能化的特点。比如汉艺学员P同学的作品,《SKETCHING》。


汉艺学员P同学 获 伦艺CCl 创意计算 MRes、 UCL 性能和交互设计 MArch offer


P同学讨论了当理想的人工智能成为现实之后能给人们带来的变化。探索了机器和人类在未来更加智能的时代的交互关系。


不仅表明了人工智能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高效率和便利性,还表达了 技术发展也逐渐模糊了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 。在升级机器的同时,机器也在重新学习和进步。




#2

主动交互


在过去的交互设计中,主导模式往往是“被动响应式交互”,用户需要明确指示机器执行任务,并等待机器返回结果。这种交互方式的缺点也很明显,在情感联系方面相对薄弱,让用户感觉自己在与一台仅能执行预设指令的机械设备沟通。

近年来,“主动感知式交互”这种新的设计理念开始流行, 它是 让机器能够通过先进的感知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自己发现并满足用户的需求 机器就能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当时的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图源: 智能驾驶 (xiaomiev.com)


要实现这个目标, 机器需要能够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并且还要能识别出用户的情感 ,人机交互才能变得更加自然和顺畅。


比如在居家或车载环境下,当系统通过声音、图像等方式识别到用户的情绪变化,如 用户情绪低落时,它可以适时给予温暖的言语抚慰或视觉暗示。在用户心情愉快时,则能智慧地调整光照强度、室内温度、背景音乐音量等要素 ,以达到与用户情绪相协调的效果。


就拿“滴滴出行”来说吧,在用户发起叫车请求时,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结合实时时间、地理坐标以及用户的历史出行记录,主动为用户提供“目的地”选项的智能化建议。


这正是 “主动交互”技术在实践层面上的一种精确应用 ,不仅 提高了交互效率,还充分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极大提升了整体用户体验的质量和满意度。


滴滴智能推荐目的地

图源:https://www.infoq.cn


类似的体现还可以出现在 艺术治疗 方面 ,这是一个典型主动引导用户的交互形式,像H同学的作品集:《Emo-Scented》。


汉艺学员H同学 获 爱丁堡 数字媒体 硕士、米理 交互设计硕士 offer


通过可交互的动态三维可视化,H同学将气味、人的情感和感觉转为可视化。 设计了一个艺术场馆,从场馆构建到进出口的主动交互设计,再到整个场馆内的媒介可视化让观众沉浸式感受艺术,达到艺术疗愈的目的


当然同学们使用主动交互的场景不同可以将其应用到不同的设计目的中去。若你想要多了解算法这种东西,也需要大家具备一定编程知识来丰富你的作品集。




#3

沉浸式交互


沉浸式交互是一种通过前沿技术手段创造深度参与和高度感知体验的方法,主要包括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 VR)、 增强现实 (Augmented Reality, AR)以及 混合现实 (Mixed Reality, MR)。


其中虚拟现实(VR)技术构建了一个封闭的、独立于物理世界的虚拟环境,用户佩戴专用头盔或其他装置后,会被完全包裹在这个数字化空间中。


VR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娱乐产业如游戏与电影体验,专业领域如军事模拟、医学培训、心理治疗以及虚拟旅行等多元化场景。


电影《头号玩家》里的VR设备

图源:https://cn.nytimes.com


增强现实(AR)则是 将虚拟元素叠加到现实世界的视图之上 ,使用者在保持对现实环境的正常感知的同时,可以看到由AR设备(如智能手机、AR眼镜、车辆挡风玻璃等)投射或显示的额外虚拟内容。


如汽车行业的AR抬头显示器(AR-HUD),可以将驾驶信息直接投影到前挡风玻璃上,帮助驾驶员安全驾驶。


另外在零售业的商品展示、工业维护与组装过程中,AR技术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实时的信息辅助和指引。


汽车AR-HUD导航

https://www.mercedes-benz.com.hk


混合现实(MR)则是一种更为灵活和动态的沉浸式体验形式,它 能够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之间自由转换和融合 ,允许用户根据需要调整虚拟信息与现实环境之间的融合程度。


这意味着在MR环境中,虚拟对象可以与现实世界互动并受其影响,反之亦然, 从而创造出既包含虚拟元素又保留现实世界特征的无缝结合体验


MR技术在教育、工程设计、远程协作等领域有着巨大潜力,因为它能够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要求,实现从完全沉浸式的VR体验到与现实紧密相连的AR体验之间的平滑过渡。


在Apple Vision Pro上调节“沉浸度”

https://www.apple.com.cn


当然啦,虽然这些高科技听起来确实很棒,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少难题需要攻克。比如技术这块,像语音识别有时还不够准,手势识别也有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捉襟见肘,不那么给力。


另外, 咱也不能忽视人的因素,大家换到新的交互方式时总得有个适应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能立马熟练上手,这些问题都需要好好探讨一下


汉艺学员L同学 获 阿尔托大学 数媒游戏方向 MA 学费全免

L同学的作品中, 她把交互形式从简单的VR和手柄操作进行了更多的延伸与思考 。根据VR设备现有功能的局限,她选择去进行感官上的延伸。

比如为了表现在残酷多变的大自然中,生物如何挣扎求存和进化,L同学尝试将生物的整体进化与个体的感官活动相结合,在装置外观的设计上选择了和虫子的外观类似的设计去贴合主题。像 通过肌肉检测装置去检测是否挥动翅膀;面部也增加了 呼吸检测的风扇,只要使用 嘴和 鼻子呼吸就可以通过风扇是否转动去检测玩家是否呼吸。

总之呢,未来交互设计形式肯定会变得更多样,体验会更自然、主动、沉浸,所以赶快上车吧同学们!


不一样的“交互设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