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创632亿收购万达商业
昨天上午,万达商业、融创中国联合发布公告:
融创中国以295.75亿元收购了13个万达文旅城的项目股权,
并以335.95亿元收购万达旗下的76个酒店。
这次交易的总额达到631.7亿元。此次收购不仅金额巨大,而且非常突然,之前没有任何预兆。
这个情况马上就引起了无数的关注和热议,不少分析和猜测都认为王健林“出事”了,所以被孙宏斌捡了便宜。
但是实际上仔细看一下两家公司的背景,以及王健林和孙宏斌的关系网,可以判定这个情况的发生,和“泰山会”的“穿针引线”有极大的关系。
当年万达商业赴港上市时,陪着王健林去敲钟的,有“泰山会”成员泛海系大佬卢志强,万达的发展历程中,与“泰山会”中的联想控股柳传志,巨人控股史玉柱都有不少关联。
而融创孙宏斌,和柳传志有着“非一般”的历史交集,在融创决定投资乐视的过程中,也离不开联想和泛海的身影。
王健林原本对文旅项目寄予厚望,但是闪电般出售给融创,估计和万达商业上市有关。
一,万达商业回归A股之前,经历了港股的私有化,而且有对赌协议,
如果退市满2年或2018年8月31日前未能实现在境内主板市场上市的目标,
万达集团以每年12%的单利向A类(境外)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
以每年10%的单利向B类(境内)投资人回购全部股权。
二,万达商业在回归A股过程中受阻,
万达商业尝试回归A股的过程中,刚好赶上A股政策剧烈转向。监管部门严厉打击借壳和炒壳行为,同时又对房地产企业的IPO“0通过”,而万达商业手里有大量的土地储备,如果被定性为房地产企业,而不是商业企业的话,那么IPO这一关也不好过。
目前私有化对赌协议中限定的两年时间已经过半,万达商业如果在上市方面再没有进展,甚至是彻底因为政策因素而失败的话,将来万达可能要遭遇文旅产业需要烧钱推进,和对赌协议需要履行这两个巨大的压力。
因此把文旅项目出售给融创,万达可以得到的好处有四项,
1,拿钱还贷款,优化万达商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对于上市进程有加分效应。
2,有大量土地储备的文旅项目出让之后,万达商业在监管部门眼里的“定性”会倾斜到商业上,而不是商业+房地产这种模糊的状态,对于上市进场也是加分项。
3,烧钱的文旅项目出售之后,即使万达商业上市失败,万达也不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
4,文旅和酒店这个资产包放到融创手里,将来有机会可以通过融创在港交所谋求上市,起到一个狡兔三窟的效果。
孙宏斌这边收购万达这个资产包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万达卖的便宜!
但是孙宏斌的压力也不小,一年半时间里,市值500亿的融创在并购路上花掉了1300亿。
而且文旅项目和酒店项目,是他之前一直强调不喜欢的“重资产”类型,这次融创接盘,给了万达“轻资产”的希望,自己却背起这个包袱。
同时,这么便宜的价格也不是白拿的,公告称,双方同意交割后文旅项目维持“四个不变”。
品牌不变,项目持有物业仍使用“万达文化旅游城”品牌;
规划内容不变,项目仍按照政府批准的规划、内容进行开发建设;
项目建设不变,
项目持有物业的设计、建造、质量,仍由万达实施管控;
运营管理不变,
项目运营管理仍由万达公司负责。
另外,酒店交割后,酒店管理合同仍继续执行,直至合同期限届满。
也就是说,万达把孩子过继给了融创,但是孩子不跟融创的姓,还跟万达的姓。
同时,王健林重启影视资产重组,万达电影拟购买万达影视全部股权。
感觉对于万达回归A股这场大戏,唱到一半才刚刚唱出了高潮,后面还会有好戏。
IPO发行节奏恢复
上周五,证监会再次核发9家IPO批文,9家企业筹资总额不超过65亿元。
市场普遍认为,6月以来一度节奏放缓的IPO又有加速趋势。
然后昨天的次新股就遭遇集体崩塌,板块早盘开盘即跌逾1%,全天震荡走低,尾盘跌幅扩大至3.72%,成为两市昨天跌幅最大的板块。
板块内个股明显熄火,402只参与交易的次新股有373家最终收绿,占比高达92.79%。其中,近三分之一个股跌超5%,大资金集体出逃明显。
自此看见,IPO的节奏对于市场情绪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
保险业“双录”时代到来
继券商部分业务办理需要执行“双录”之后,保险业也将进入“双录”时代,办理部分保险业务也需要进行录音录像。
但是从券商的“双录”执行效果来看,并没有太大的收效,不知道“双录”对保险是否会有明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