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古史
本公眾號專注收集、整理并發佈中國中古史領域相關學術資訊,以期達到交流的作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新国大谢建平、天大姚桥峰团队ACS ... ·  8 小时前  
高分子科技  ·  复旦大学崔继斋青年研究员 Adv. ... ·  2 天前  
营养师顾中一  ·  枸杞家族又添「新菜」,你吃过吗? ·  2 天前  
丁香生活研究所  ·  脱毛彻底,又不伤皮肤的好办法!很多人却不会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古史

于茀《簡帛書籍敘錄》出版

中古史  · 公众号  ·  · 2024-08-18 14:57

正文

新书丨于茀《简帛书籍叙录》出版

社科文献 书目文献 2024年08月11日 12:34


于茀著, 简帛书籍叙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4年6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24年之前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叙录对象,涉及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悬泉汉简、银雀山汉简、北大汉简、乌程汉简、天回汉简、睡虎地汉简、马王堆帛书、北大秦简、郭店简、包山简、望山简、新蔡简、上博简、清华简、安大简等等,按照传统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并对子部做出调整(如析出墨家 ,以书籍写作时间或出土先后为序,一般先描述其出土信息,然后著录其简帛形制、字数等,再叙述简帛文献的基本内容,记录原简收藏地,最后对具体文献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进行评价。或引述各家意见,或申述自家判断,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皆有文献可征。总体而言,本书对目前已刊布的简帛书籍文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著录,将大大便利简帛研究及相关学科研究的开展与推进。

凡 例

一、本书以 20 世纪以来至 2023 年 12 月出土并已正式公布的战国秦汉简帛书籍为叙录对象。
二、本叙录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四部内的分类没有完全按照《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和原则,是因为其存在一定的偏失。
考虑到先秦学术史的实际情况,本叙录将墨家从杂家中析出,独立为一类;增设阴阳家类。《四库全书》子部有艺术类,本叙录增设工艺类。
子部内各类顺序也没有依照《四库全书》之例,而是按照儒、道、阴阳、法、墨、杂、兵、医、天文算法、工艺、数术、小说之序排列。数术类内部分类与排序没有按照《四库全书》,而是大体依照《汉书·艺文志》。
三、部类内大体上以书籍写作时间先后为序,无法判定时间先后次序的,大致以出土时间先后为序。
四、著录及研究文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研究文献以简帛缀合、编联及探讨文献性质方面为主,限于篇幅,研究文献不能一一列出。
五、对内容性质学界尚有争议的书籍,其部类划分或以己意断之,或取学界一家之说,未必为确论,仅为叙录之便而已。
六、征引简帛文献采取宽式释文,尽量以通行字写出。

目 录


经部

易类

一 秦简《归藏》

二 上博楚简《周易》

三 清华楚简《别卦》

四 帛书《周易》

五 阜阳汉简《周易》

书类

一 清华楚简《尹至》

二 清华楚简《尹诰》

三 清华楚简《程寤》

四 清华楚简《保训》

五 清华楚简《耆夜》

六 清华楚简《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志》

七 清华楚简《皇门》

八 清华楚简《祭公之顾命》

九 清华楚简 《说命》

十 清华楚简《厚父》

十一 清华楚简《封许之命》

十二 清华楚简《命训》

十三 清华楚简《摄命》

十四 清华楚简《成人》

十五 清华楚简《乃命一》

十六 清华楚简《乃命二》

十七 清华楚简《四告》

十八 上博楚简《成王既邦》

附:悬泉汉简《尚书》释文残简

诗类

一 上博楚简逸诗

二 清华楚简《耆夜》中的佚诗

三 清华楚简《周公之琴舞》

四 清华楚简佚诗《芮良夫毖》

五 安大简 《诗经》

六 阜阳汉简《诗经》

七 上博楚简 《孔子诗论》

礼类

一 清华楚简《大夫食礼》

二 郭店楚简《缁衣》

三 上博楚简《缁衣》

四 上博楚简《民之父母》

五 上博楚简《昔者君老》

六 上博楚简《天子建州》

七 上博楚简《武王践阼》

八 上博楚简《内豊》

九 帛书《丧服图》

十 武威汉简 《仪礼》

春秋类

一 上博楚简《柬大王泊旱》

二 上博楚简《姑成家父》

三 上博楚简《昭王毁室》

四 上博楚简《昭王与龚之

五 上博楚简《竞公疟》

六 上博楚简《庄王既成》

七 上博楚简《申公臣灵王》

八 上博楚简《平王问郑寿》

九 上博楚简《平王与王子木》

十 上博楚简《郑子家丧》

十一 上博楚简《君人者何必安哉》

十二 上博楚简《吴命》

十三 上博楚简《鲍叔牙与隰朋之谏》

十四 上博楚简《命》

十五 上博楚简《王居》

十六 上博楚简《成王为城濮之行》

十七 上博楚简《灵王遂申》

十八 上博楚简《陈公治兵》

十九 上博楚简《邦人不称》

二十 清华楚简《郑武夫人规孺子》

二十一 清华楚简《郑文公问太伯》

二十二 清华楚简《子仪》

二十三 清华楚简《子犯子余》

二十四 清华楚简《晋文公入于晋》

二十五 清华楚简《赵简子》

二十六 清华楚简《越公其事》

孝经类

一 肩水金关汉简 《孝经》

二 地湾汉简《孝经》

三 玉门关汉简《孝经》

四 乌程汉简《孝经》

四书类

一 安大楚简《仲尼曰》

二 定州汉简《论语》

三 肩水金关汉简《论语》

附:悬泉汉简《论语》类散简

乐类

一 上博楚简《采风曲目》

二 清华楚简《五音图》

三 清华楚简《乐风》

小学类

一 敦煌汉简《苍颉篇》

二 居延汉简《苍颉篇》

三 居延新简《苍颉篇》

四 阜阳汉简《苍颉篇》

五 尼雅汉文木简《苍颉篇》

六 肩水金关汉简《苍颉篇》

七 北大汉简《苍颉篇》

八 水泉子汉简改写本《苍颉篇》

九 悬泉汉简《苍颉篇》

十 额济纳汉简《苍颉篇》

十一 乌程汉简《苍颉篇》

十二 敦煌汉简《急就篇》

十三 居延汉简《急就篇》

十四 居延新简《急就篇》

十五 肩水金关汉简《急就篇》

十六 乌程汉简《急就篇》

十七 悬泉汉简《字书》

史部

编年类

一 清华楚简《系年》

二 睡虎地秦简《编年记》

三 阜阳汉简《年表》

别史杂史类

一 清华楚简《楚居》

二 上博楚简《融师有成氏》

三 云梦郑家湖墓木觚《贱臣筡西问秦王》

四 帛书《春秋事语》

五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六 阜阳汉简《春秋事语》

诏令奏议类

一 岳麓秦简《秦始皇禁伐湘山树木诏》

二 肩水金关汉简《汉文帝九年诏书》

三 敦煌玉门花海木觚《诏书》

四 居延汉简《元康五年诏书》

五 海昏侯墓木牍《国除诏书》

六 武威磨咀子汉简《王杖诏书令》册

七 武威汉简《王杖十简》

八 武威旱滩坡汉简《王杖简册》

九 肩水金关汉简《永始三年诏书》

十 甘谷汉简《延熹二年诏书》

十一 额济纳汉简《始建国二年诏书》

十二 敦煌汉简诏书散简

十三 居延汉简诏书散简

十四 居延新简诏书散简

十五 肩水金关汉简诏书散简

十六 悬泉汉简诏书散简

十七 额济纳汉简诏书散简

附:敦煌悬泉《四时月令诏条》

传记类

一 清华楚简《良臣》

二 银雀山汉简《晏子》

地理类

一 放马滩《地图》

二 帛书《地形图》

三 帛书《箭道封域图》

四 帛书《府宅图》

五 帛书《居葬图》

六 帛书《宅位草图》

职官类

一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

二 岳麓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

三 北大秦简《从政之经》

四 睡虎地秦简《语书》

政书类

一 青川郝家坪秦牍《为田律》

二 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

三 睡虎地秦简《效律》

四 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

五 睡虎地秦简魏《户律》《奔命律》

六 岳麓秦简《秦律令(壹)》

七 岳麓秦简《秦律令(贰)》

八 岳麓秦简《秦律令(叁)》

九 岳麓秦简《秦律令(肆)》

十 龙岗秦简秦律散简

十一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十二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

十三 张家山汉简《汉律十六章》

十四 张家山汉简《功令》

十五 松柏汉墓木牍汉令

十六 天回汉简《律令遗文》

十七 长沙尚德街东汉木牍摘抄律令

十八 包山楚简司法简册

十九 睡虎地秦简《封诊式》

二十 岳麓秦简《为狱等状四种》

二十一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

子部

儒家类

一 郭店楚简《鲁穆公问子思》

二 郭店楚简《穷达以时》

三 郭店楚简《五行》

四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

五 郭店楚简《忠信之道》

六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

七 郭店楚简《尊德义》

八 郭店楚简《性自命出》

九 郭店楚简《六德》

十 郭店楚简《语丛一》

十一 郭店楚简《语丛二》

十二 郭店楚简《语丛三》

十三 上博楚简《性情论》

十四 上博楚简《子羔》

十五 上博楚简《中弓》

十六 上博楚简《相邦之道》

十七 上博楚简《鲁邦大旱》

十八 上博楚简《从政》

十九 上博楚简《季康子问于孔子》

二十 上博楚简《弟子问》

二十一 上博楚简《君子为礼》

二十二 上博楚简《孔子见季桓子》

二十三 上博楚简《子道饿》

二十四 上博楚简《颜渊问于孔子》

二十五 上博楚简《史蒥问于夫子》

二十六 清华楚简《殷高宗问于三寿》

二十七 清华楚简《邦家之政》

二十八 清华楚简《邦家处位》

二十九 清华楚简《治邦之道》

三十 清华楚简《心是谓中》

三十一 清华楚简《天下之道》

三十二 清华楚简《治政之道》

三十三 清华楚简《畏天用身》

三十四 帛书《五行》

三十五 阜阳汉牍《儒家者言》章题

三十六 定州汉简《儒家者言》

三十七 北大汉简《儒家说丛》

附:悬泉汉简子书散简

道家类

一 郭店楚简《老子》

二 帛书《老子》

三 北大汉简《老子》

四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

五 上博楚简《恒先》

六 上博楚简《凡物流形》

七 上博楚简《三德》

八 上博楚简《彭祖》

九 上博楚简《举治王天下》(五篇)

十 清华楚简《汤处于汤丘》

十一 清华楚简《汤在啻门》

十二 清华楚简《虞夏殷周之治》

十三 张家山汉简《盗跖》

十四 阜阳汉简《庄子·杂篇》

十五 帛书《九主》

十六 帛书《德圣》

十七 帛书《经法》

十八 帛书《十六经》

十九 帛书《称》

二十 帛书《道原》

二十一 帛书《物则有形图》

二十二 定州汉简《文子》

二十三 银雀山汉简《六韬》

二十四 定州汉简《六韬》

二十五 北大汉简《周驯》

阴阳家类

一 清华楚简《五纪》

二 清华楚简《参不韦》

法家类

一 上博楚简《慎子曰恭俭》

二 清华楚简《管仲》

三 清华楚简《子产》

四 帛书《明君》

墨家类

一 信阳楚简《墨子》佚文

二 上博楚简《鬼神之明》

杂家类

一 上博楚简《用曰》

二 郭店楚简《语丛四》

三 上博楚简《容成氏》

四 北大秦简《教女》

五 乌程汉简《淮南子》残简

兵家类

一 上博楚简《曹沫之陈》

二 安大简《曹沫之陈》

三 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

四 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

五 银雀山汉简《尉缭子》

六 银雀山汉简《守法守令等十三篇》

七 银雀山汉简《地典》

八 银雀山汉简《起师》

九 银雀山汉简《观法》

十 银雀山汉简《程兵》

十一 银雀山汉简《十阵》

十二 银雀山汉简《十问》

十三 银雀山汉简《略甲》

十四 银雀山汉简《客主人分》

十五 银雀山汉简《善者》

十六 银雀山汉简《五名五共》

十七 银雀山汉简《兵之恒失》

十八 银雀山汉简《将义》

十九 银雀山汉简《将德》

二十 银雀山汉简《将败》

二十一 银雀山汉简《将失》

二十二 银雀山汉简《将过》

二十三 银雀山汉简《曲将之法》

二十四 银雀山汉简《选卒》

二十五 银雀山汉简《雄牝城》

二十六 银雀山汉简《积疏》

二十七 银雀山汉简《齐正》

二十八 张家山汉简《盖庐》

二十九 银雀山汉简《天地八风五行客主五音之居》

三十 敦煌汉简《力牧》

医家类

一 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

二 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

三 帛书《脉法》

四 帛书《阴阳脉死候》

五 张家山汉简《脉书》

六 天回汉简《脉书·上经》

七 天回汉简《脉书·下经》

八 天回汉简《经脉》

附:天回汉墓髹漆经脉人像

九 天回汉简《逆顺五色脉臧验精神》

十 天回汉简《犮理》

十一 天回汉简《刺数》

附:天回汉简《疗马书》

十二 清华楚简《病方》

十三 里耶秦简《医方》

十四 关沮周家台秦简《医方》

十五 北大秦简《病方》

十六 帛书《 五十二病方》

十七 帛书《疗射工毒方》

十八 马王堆汉简《杂禁方》

十九 天回汉简《治六十病和齐汤法》

二十 敦煌汉简《医方》

二十一 居延汉简《医方》

二十二 居延新简《医方》

二十三 武威汉简《治百病方》

二十四 武威汉代木牍《医方》

二十五 张家界古人堤汉代木牍《治赤谷方》

二十六 未央宫遗址汉简《医方》

二十七 肩水金关汉简《医方》

二十八 罗布泊汉简《医方》

二十九 悬泉汉简《医方》

三十 地湾汉简《医方》

三十一 玉门关汉简绝子丸

三十二 额济纳汉简《医方》

三十三 天长纪庄木牍《医方》

三十四 乌程汉简《医方》

三十五 长沙尚德街东汉木牍《治百病通明丸方》

附:阜阳汉简《万物》

附:乌程汉简《诊籍》

三十六 帛书《养生方》

三十七 帛书《房内记》

三十八 马王堆汉简《十问》

三十九 马王堆汉简《合阴阳》

四十 马王堆汉简《天下至道谈》

四十一 帛书《胎产书》

四十二 帛书《去谷食气》

四十三 帛书《导引图》

四十四 张家山汉简《引书》

四十五 张家山汉简《彻谷食气》

天文算法类


一 敦煌汉简二十八宿简
二 岳麓秦简秦始皇二十七年历谱
三 北大秦简秦始皇三十一年历谱
四 北大秦简秦始皇三十三年历谱
五 周家台秦简秦始皇三十四年历谱
六 岳麓秦简秦始皇三十四年历谱
七 岳麓秦简秦始皇三十五年历谱
八 周家台秦简秦始皇三十六年、三十七年历谱
九 周家台秦牍秦二世元年历谱
十  张家山汉简高祖五年至吕后二年历谱
十一 张家山汉简汉文帝前元七年历谱
十二 睡虎地汉简汉文帝前元十年至后元七年历谱
十三 孔家坡汉简汉景帝后元二年历谱
十四 银雀山汉简元光元年历谱
十五 敦煌汉简太始二年历谱
十六 海曲汉简汉武帝后元二年历谱
十七 敦煌汉简始元四年历谱
十八 肩水金关汉简元凤六年历谱(第一种)
十九 肩水金关汉简元凤六年历谱(第二种)
二十 肩水金关汉简元平元年历谱
二十一 悬泉汉简元平元年历谱
二十二 居延汉简本始二年历谱
二十三 肩水金关汉简本始二年历谱
二十四 敦煌广昌隧汉简本始三年历谱
二十五 居延汉简本始四年历谱
二十六 敦煌清水沟汉简本始四年历谱
二十七 敦煌清水沟汉简地节元年历谱
二十八 敦煌清水沟汉简地节三年历谱
二十九 敦煌汉简元康元年历谱
三十 悬泉汉简元康二年历谱
三十一 敦煌汉简元康三年历谱
三十二 肩水金关汉简元康三年历谱
三十三 居延汉简神爵元年历谱
三十四 敦煌汉简神爵三年历谱
三十五 敦煌汉简五凤元年历谱
三十六 敦煌汉简五凤二年历谱
三十七 肩水金关汉简五凤二年历谱
三十八 悬泉汉简五凤二年历谱
三十九 悬泉汉简五凤二年、三年、四年历谱摘抄本
四十 悬泉汉简五凤二年历谱摘抄本
四十一 水泉子汉简五凤二年历谱
四十二 肩水金关汉简五凤三年历谱(第一种)
四十三 肩水金关汉简五凤三年历谱(第二种)
四十四 肩水金关木牍五凤三年历谱(第三种)
四十五 肩水金关汉简五凤四年历谱
四十六 敦煌汉简甘露元年历谱
四十七 肩水金关汉简甘露二年历谱(第一种)
四十八 肩水金关汉简甘露二年历谱(第二种)
四十九 肩水金关汉简黄龙元年历谱(第一种)
五十 肩水金关汉简黄龙元年历谱(第二种)
五十一 肩水金关汉简初元元年历谱
五十二 肩水金关汉简初元三年历谱
五十三 肩水金关汉简永光元年历谱(第一种)
五十四 肩水金关汉简永光元年历谱(第二种)
五十五 悬泉汉简永光元年历谱
五十六 敦煌木牍永光五年历谱摘编本
五十七 肩水金关汉简永光五年历谱
五十八 肩水金关木牍永光五年历谱摘编本
五十九 额济纳汉简竟宁元年历谱摘编本
六十 居延新简建始元年历谱
六十一 肩水金关汉简建始元年历谱
六十二 悬泉汉简河平四年历谱(第一种)
六十三 悬泉汉简河平四年历谱(第二种)
六十四 敦煌木牍阳朔元年历谱摘编本
六十五 悬泉汉简阳朔元年历谱
六十六 悬泉汉简阳朔三年历谱(第一种)
六十七 悬泉汉简阳朔三年历谱(第二种)
六十八 玉门关汉简鸿嘉二年历谱
六十九 敦煌汉简鸿嘉四年历谱
七十 敦煌木牍永始四年历谱
七十一 居延汉简元延元年历谱
七十二 尹湾木牍元延元年历谱
七十三 尹湾竹简元延二年历谱
七十四 尹湾木牍元延三年五月历谱
七十五 居延汉简建平二年历谱
七十六 额济纳汉简元始元年历谱
七十七 悬泉汉简元始元年历谱
七十八 敦煌汉简元始五年历谱
七十九 居延汉简居摄元年历谱
八十 肩水金关汉简居摄元年历谱
八十一 居延汉简居摄三年历谱
八十二 肩水金关汉简居摄三年历谱(第一种)
八十三 肩水金关汉简居摄三年历谱(第二种)
八十四 额济纳汉简始建国三年历谱
八十五 肩水金关汉简始建国四年历谱
八十六 肩水金关汉简始建国天凤三年历谱
八十七 敦煌汉简始建国天凤四年历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