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本文来
源
蜂窝儿童互联网实验
室(ID:fengwowifi)
,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联系方式
:合作请加微信
tracylty
精彩推荐
:在公众号菜单回复关键词“案例、课程、历史、职场、演讲、经典、书单”,即可获得相应文章和推荐。
文 | Paul Graham
编
辑 | 姚宇涛
美编 | 李秋杰
导读:
每年临近毕业,全国的演说家们开始游走于各个校园,鼓励你“千万不要放弃你的梦想”。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你将早早地受限于你的职业规划。本文作者
保罗·格雷厄姆
是美国著名程序员、
风险投资
家、博客和技术作家,被称为“硅谷教父”。让我们一起看看对于职业规划和发展他是怎样说的。
你
想要过怎样的人生?你这辈子想要做什么?很多人都会问你这个问题,以至于你真的以为自己该知道答案。
如果回到学生时代,我第一件想要知道的事情是我有哪些选择?
不用着急决定自己的终身职业,而是去发现自己喜欢什么,因为只有做喜欢的事情才有可能在这个领域不断取得进步。
没有什么事比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更难了,原因有几个,一是我们很难了解大部分职业的真实状况,比如当一个医生,并不像电视上描述的那样,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去医院当志愿者来了解。
另外,还有一些职业是现在还没有出现的!近十年来,我做过的大部分工作在我念高中的时候都还没出现。这个世界的变化太快了,而且变化本身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拥有一个固定的计划并不是好主意。
每年临近毕业,全国的演说家们开始游走于各个校园,鼓励你
“
千万不要放弃你的梦想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意味着你将早早地受限于你的职业规划。
计算机语言里这叫做过早优化,相当于一个灾难。
他们的目的是想让你不要失去信心,我同意我们不应该低估自己的潜能。但是,那些成就伟大的人真的是和我们完全不一样的人吗?
一些传记的作者因为自己的崇拜心理,或是因为他们已经看到了故事的结局,所以忍不住去精简整个故事,把伟大的人的成功全部归因于天赋。
我怀疑如果莎士比亚和爱因斯坦和你们在一个学校,你们是否会认为他们与众不同。
但是我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这点,如果他们当时和我们没多大差别的话,那么他们就必须非常努力才能达到现在的地步,这也是我们如此相信天才的重要原因——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因为他们是天才,所以我们不可能做得和他们一样好。
我不是否定基因的影响,但是那些给你的懒惰找借口的理论总是不可信的。
到现在为止我们把毕业生的口号从“不要放弃你的梦想”变成了“不要认为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你却不能做到。”不过还是不够准确,虽然我们大多数时候都高估了天赋起的作用,但也不能否认它,比如你的身高很矮又想去 NBA 就是不现实的。我觉得说出“只要你想你就能完成任何事情”这样的话既愚蠢又不负责任。
所以,口号应该变成“
那些和你能力差不多的人能做到的事情,你也能做到,不要低估了自己的潜能。
”也许你觉得口号太长了,不过事实就是这样,当你离真相越近,你的口号就会越复杂。一个清晰有力的口号虽然能振奋人心,但它无法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有哪些人和我差不多?我的能力是什么?这些,光靠口号是没用的。
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反过来看问题,与其从未来的目标入手,倒不如从当下的选择出发。这就是大多数成功人士的真正做法。
你可以在毕业的时候想想,你这 20 年来想要在什么地方工作?然后现在要做点什么才能去那里?与其为为未来承诺任何事情,不如看看现在你的手里有多少可能的选择,尽可能选看起来更有前途的。
只要不浪费时间,做什么其实没那么重要。选择那些你感兴趣的且能提升你思维的,至于今后会做什么,晚些再担心也不迟。
如果你是个大一新生,不知道要选择什么专业。拿数学和经济学举例,我肯定建议你选择数学,数学专业可以进入几乎任何行业,比如,学数学的之后从事经济学很容易,但反过来却非常难。
就像开滑翔机一样,滑翔机没有引擎,起飞后仅靠空气作用于机身升力面上的反作用力进行自由飞行。如果选择下降的气流的话,你可以一帆风顺的降落,但就少了精彩的冒险与美丽的风景,只有迎难而上滑翔机才能真正翱翔。所以,我的建议是,不要放弃你的梦想,保持上升的状态。
虽然这么说,但一个高中生怎么能知道数学是比经济学更有上升的空间呢?
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求助他人。但要找到那些能够正确引导你的人非常不容易,他们本身就很难摆脱自身阅历的局限来给你一个客观的引导,而且这个时期的我们,自身判断力也很有限,也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误导。
对于一个新生,大学里所有的社团看起来都差不多,教授们也都差不多,他们看起来就是一个个知识分子,马不停歇地向外界发布一些看不懂的论文。在某些领域,论文难懂是因为里面有着很专业的想法;但某些论文难懂是因为他们故意写得很隐晦,好像在谈论一个重要的话题。
杜克大学的“Social Text”期刊网站
这个现象得到杜克大学的“Social Text”期刊的实证,他们怀疑文学理论家们发表的论文往往只是冠冕堂皇的废话。
所以找别人帮助不是件易事,真正的方法是去解决一些难题。阅读小说不是难题,只有写小说才是。困难意味着烦恼:如果你不会担心你做的事情会出现糟糕的结果,那么它都不算是难题。事情总要有些悬念才行。
听起来很严酷,也许你在想,我是在告诉你们,你们应该时时保持烦恼?是的,但它并没有听上去那么糟糕,克服烦恼总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比获得金牌的人更快乐。
从“迎难而上”具体到“去解决一些难题”,这是我高中的时候希望能够知道的方法,今天起你就可以开始尝试。
事实上,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能把手头的事情做得很好,因为真实世界会迫使他们这样去做。但是校园环境则不同,学生在学校里面经常做一些虚假的事情,当我还是学生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的工作就是当一名学生,所以所谓的“表现的好”也仅仅是局限于学校。
如果你问高中时候的我“学生和成年人最大不同是什么”,我会回答你“成年人必须谋求生计。”这是错误的答案,
最大的不同是成年人需要为自己负责任,谋生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成年人需要理性地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如果我回到学生时代,我会把上学当成一份正职,这不代表可以松懈,而是可以不必用“高中生”来定义自己,就像一个音乐家,他白天的正职是服务员,他不会把自己定义为服务员。当我不再为我的正职卖命的时候,我就可以开始做一些真正的事情了。
当我问我的朋友们,他们的学生时代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如果你在思考你将来会对现在的哪些所作所为感到后悔时,答案很可能就是这个。
一些人可能会说这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学生并不具备做成某些事情的能力。我认为这不对,原因其实是你太无聊了。你在八岁的时候就不会感觉无聊,虽然那时候的“玩”和现在的“游手好闲”其实是一样的。学校的环境实在太陈腐了。童年老去了。
我不是说不要和朋友整日游手好闲,不然你就会变成缺乏幽默感的只会工作的机器人。
这就像是吃巧克力蛋糕一样,偶尔吃的话就会非常享受,但是如果你餐餐吃的话就容易恶心,这也是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症状:精神上的空虚。
你也可能会这样想,我不得不取得好成绩,也不得不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但是你知道这些事情有多虚伪。为慈善机构募捐是值得敬佩的事情,但是这不是困难的事情。我所说的“搞定一些事情”是指如何写出更好的文章,如何编程,如何让自己像是在未工业化的社会中生活一样(暗指学校“工业化”培养人才的方式)。虽然这类事情申请大学时很少受到重视。
围绕升学来设计自己的生活是相当危险的,因为你需要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那群人并不是聪明的观众。在大多数大学,决定你是否入学的并不是教授们,而是那些教务处的人。
很少有父母会在不能提高孩子升学前途的学校上花太多钱。所以预备学校的生意很好(专门为顶级名校输送优秀学生的准备小学)。但如果你停下来想想,就会看清楚:他们只不过是把明明看起来一样的孩子区分开来,让这部分孩子比读公立小学的孩子看上去更像一个吸引人的候选人而已。
对高中生来说,也许你现在觉得你毕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上大学。这意味着你正在设计你的生活,以满足一个过程如此无情,有一个整个行业致力于颠覆它的环境。你难免会有些愤世嫉俗,你的感觉和现在的电视节目制片人或烟草业工作人员的一样不好。而你还没得到什么报酬。
所以你应该怎么做?应该反抗吗?我曾经就是这样做的,但我现在认识到它是错误的。当时的我并没有清楚我们身边发生着什么,只是觉得不太对劲。我选择了放弃。
当我发现一些老师在用考试指南来上课的时候,我就知道,在这门课上取得好成绩对我来说学不到任何有用的知识。
但反抗是愚蠢的,就好像在一场足球赛中,你跟对方说“伙计,你犯规了”,然后愤愤离场一样,这明显违反了规则,你要做的应该是继续踢下去。
虽然你怀疑你学的很多东西都是垃圾,怀疑升学不过就是一场骗局,但是你要意识到,这些就像是你在比赛中的被犯规一样,都是无意的。
反抗和顺从一样愚蠢,这两种情况都是被他们告诉你的事情所定义了。正确的做法是既不要照他们做的事情去做,也不要拒绝。把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成是一份正职,这将会使你过得非常愉快,你可以早早的完成学校的任务,然后去做你自己的事情。
那么你真正的要事是什么?除非你是莫扎特,从小就知道,否则你就要先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什么事情值得去做?什么样的人富有想象力?最重要的是,你感兴趣的是什么?有一个词“能力”再次误导了你,因为这又指向了天赋,天赋暗示着一层不变。对于我们来说,真正的能力是“把兴趣用于解决一些问题,并从中获得乐趣。”
孩子充满了好奇心,但是好奇心也分很多种,孩子的好奇心是广泛且肤浅的,他们总是随机的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对几乎所有成年人来说,这样的好奇心已经干涸了。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成年人还像儿童那样对所有事情问为什么的话,那么他无法真成任何一件事情。成年人的好奇心应当是窄且深入的。
好奇心能够使你的工作变得有趣。对爱因斯坦来说,相对论并不是一堆难背的资料和考试的内容。而是他尝试去解释的一个谜题。对他来说,发明相对论可不像我们今天坐在教室里学它那样像是在完成工作。
学校给我们留下的最危险的一个印象是完成一件事情需要强大的自制力。
这是因为大多数科目都是以一种极其无聊的授课方式进行,所以不得不靠自制力才能听完。
刚进大学的时候,我看到维特根斯坦(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说,他不懂得自律,也从来没有否认过自己,甚至连一杯咖啡都不需要。
我认识的一些人自制力都很差,他们都有严重的拖延症,他们几乎无法完成任何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但是他们却在从事着伟大的事业。有一位甚至连 4 年前写下的半封婚礼感谢信都没有寄出;另一位的邮箱里已经积满了 26,000 封未读邮件了……
你又该松口气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了吧?可别,我并不是说一点自制力都不需要。你需要一些自制力来帮助你开始,我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极不情愿,但是一旦跑起来,便开始享受,只有要几天没跑步,我就感觉到身体不舒服。一些做成了不起事情的人也是这样,他们知道自己如果不工作的话就会很难受,他们有足够的自制力让自己开始,一旦开始后,兴趣就来了,也就不需要自制力的支持了。
难道你认为莎士比亚是咬着牙坚持着写出这么伟大的作品的吗?当然不是!他就是觉得好玩,所以才能写出这么棒的作品!
如果你想做好一件事,你就需要对一个问题保持持续的好奇心。对爱因斯坦来说,最关键的时刻就是当他看到了麦克斯韦尔方程的时候,他在想,“咦,这是怎么一回事?”
从零开始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会花上好几年时间,因为认清一个学科真正在解决什么问题就得花上好长时间。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就像数学,大部分人说自己讨厌死数学了,但实际上,我们在学校里学的数学学科和实际上的数学科学并不一样。
伟大的数学家戈弗雷·哈罗德·哈代(Godfrey Harold Hardy)说过自己在高中的时候一点都不喜欢数学,之所以选择数学专业只不过因为他比其他同学做得更好而已。直到后来他才发现数学很有趣——当他开始提出问题而不再是给出正确答案的时候。
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为不得不替学校写一篇论文而发牢骚,他的母亲就告诉他:“找到一个方式让它变得有趣。”这就是你需要做的:找到一个让世界变得更加有趣的问题。伟大的人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他们却能发现那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引人入胜的神秘的细节。
“问题”不仅仅局限在知识层面。亨利·福特(Henry Ford) 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汽车必须是一个奢侈品?如果你把它们当成商品,会发生什么?弗朗茨·贝肯鲍尔(Franz Beckenbauer)的问题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必须留在自己的阶层?为什么守门员不能得分?
如果要解决一个真正的问题需要花上好几年时间,那现在,在你 16 岁的时候,需要做些什么呢?去找一个好的问题吧,问题不会突然出现,而是渐渐地凝结在你脑中,使之凝结的则是你的经验。所以,找到一个好问题的方式不是去上网搜索,不是去空想:我能做出什么伟大的发现?你不可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能回答,你已经做成了。
想让脑中出现一个伟大想法,就别到处去寻找伟大的想法。而是把时间花在做你感兴趣的事情上面,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扩张你的思维,以便于能够容下一个伟大的想法。爱因斯坦,福特和贝肯鲍尔都是这样做的,他们了解自己的工作就像钢琴演奏家了解琴键,如果琴键哪里不对劲,他们有信心能马上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