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法院认为,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王某以《员工手册》第二篇《员工就业相关规则》第一部分“就业规则”第79条第1款第(3)项“迟到、早退、未经允许因私离岗一个月内达15次,或一年内累计达25次时”中“因私离岗”的概念表述不明确,且“上卫生间”同因私离岗并非同一概念,上卫生间不需要向领导请示及王某无工作内容,长时间上厕所的行为并未影响工作为由,主张公司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非法。
对此,公司认为,《员工手册》中“就业规则”第45条第2款“在工作时间内,职工因工作之外的不得已事由必须离开工作岗位时,应事先向上司说明理由、去向等,得到允许才能离开。”对因私离岗规定的很明确,
正常上卫生间不用请示,但王某每天长时间停留卫生间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上卫生间的范围
,并认为没有固定工作内容不能成为长时间停留卫生间的理由,且长时间停留卫生间会造成公司总经理无法对王某指派工作任务。
法院认为,除公司所陈述的《员工手册》中“就业规则”的第45条第2款的规定外,第44条第3款规定“职工因工作以外事由,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在岗的,视为离岗。”第45条第1款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内应专心于本职工作,原则上不允许因私外出、因私会见等因私事而离开工作岗位(下称“因私离岗”)”。
可见,《员工手册》中“就业规则”对因私离岗的规定很明确。对于上卫生间的行为是否属于因私离岗的范畴,
从常理上来讲,正常的即去即回的上卫生间的行为不属于因私离岗。然而,长期长时间停留厕所的行为是否属于因私离岗则应具体分析。
王某自称其长时间停留厕所系公司单位组织结构及日常管理混乱,侵犯王某合法休假权利等方面的异常行为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所致,痔疮手术只是公司对其身体造成影响的一方面。
然而,王某并未提供痔疮手术同其长期长时间停留厕所之间存在必然联系证据,而且其提供的邮件、休假卡、短信及眼科医院的就诊资料等“由于公司异常行为对其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的证据亦无法证明同其长期长时间停留厕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对于长时间停留卫生间是否影响工作的问题,庭审中王某表示其接受总经理的直接领导,并认为工作内容是一些临时性工作任务。法院认为,待岗亦是一种应有的工作状态,长期长时间脱离工作岗位,势必造成在有临时工作任务时无法对王某进行工作任务分配的结果,“没有工作内容”不能成为不遵守规章制度的理由。
王某自2015年9月7日至17日期间(未向原审法院提供9月13日的相关证据材料)
,
在卫生间停留的时间除两天为3小时50分钟和2小时32分钟外,其余均为4小时以上,其中亦有两天甚至达到了近5个半小时。在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的情况下,王某的此种行为已经脱离了正常上卫生间的范围。
综上,
法院对王某长期长时间停留卫生间的行为属于因私离岗的范畴,其行为违反《员工手册》中“就业规则”的规定予以认定。
公司解除与王某之间劳动关系所依据《员工手册》中“就业规则”的修改已经过民主程序,且公司已向王某送达,王某的行为违反了公司《员工手册》关于“因私离岗”的规定。
综上,法院判决:
公司解除与被告王某之间劳动关系的行为合法有效。
原审法院判决后,王某不服,提起上诉。
二审维持原判。
王某仍不服,向天津高院申请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