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发布学院新闻报道,预告,通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焦虑的打工人,被这个俄国文学家给骂爽了 ·  20 小时前  
新周刊  ·  喊停加盟,喜茶刹得住新茶饮的“内卷”吗? ·  20 小时前  
码头青年  ·  南方来了个新闻老兵 ·  2 天前  
新周刊  ·  我会的沪语,八成从她的脱口秀里学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讲座回顾】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系列讲座 | 第六期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 公众号  ·  · 2024-11-29 17:46

正文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系列讲座 |第六期

以学生评价改革牵引育人方式变革


11月26日,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主办的“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系列讲座第六场《以学生评价改革牵引育人方式变革》在励耘楼A111顺利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安徽师范大学学术副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辛涛教授。

辛涛教授首先从全球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国内对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求等角度全面分析了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辛教授进一步阐述了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目标,强调了理念转变的重要性。同时,他还探讨了学生评价改革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和技术赋能的作用,为构建更加科学、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促进育人方式的根本变革,提供了创新性的思路与策略。

一、核心素养导向:教育评价改革持续深化

辛涛教授指出,在全球教育环境不断变化、教育质量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仍存在应试教育重智轻德、学生得不到全面发展、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创新能力,也制约了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将其视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辛教授指出,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优化评价机制,可以引导教育方式向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方向转变,同时,强化教学评一体化,确保教育真正落实于素质培养。

此外,改革还需服务于国家科技创新与人才选拔的战略需求,关注并测评学生的高阶素养和跨学科能力,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二、关键环节协同:考试形式与内容双重革新

辛教授指出,学生评价理念与方法亟待从知识性导向转向核心素养导向,强调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培养。将党的教育方针细化为具体且可操作的个体发展目标,以此搭建起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桥梁,明确指引学生与教师共同成长的方向。这一转变不仅彰显了教育评价的人文关怀精神,也契合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在改革实施的关键环节上,必须协同推进考试形式与内容的双重改革,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核心素养融入学业质量标准之中。并分享了北京等地在高考命题上的创新实践案例。

三、技术赋能:开启教育评价新篇章

最后,辛教授深度剖析了技术赋能在教育评价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演化发展,教育评价的方式和手段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转变。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教师可以更为精准地搜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从而为个性化教学策略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技术赋能不仅将为学生评价改革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还将推动教育评价体系朝着更加科学、客观和全面的方向发展。此举不仅为当前的教育改革开辟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