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袋鼠深度精选
嗨,这里是袋鼠深度精选。袋鼠神奇的口袋里一定有你想要的。 我们将用不同的视角和深度与你共同搭建互联网思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T中文网  ·  中国汽车制造商加速转型 ·  昨天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7篇 ·  昨天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7篇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开国少将逝世后,为何他的爱人却对子女说:你们 ... ·  2 天前  
朝文社  ·  这个春节,当小红书长出讨论场与公共性 ·  2 天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历史与AI的距离|看·见——图像、AI与人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袋鼠深度精选

这届年轻人开始信仰“普通学”

袋鼠深度精选  · 公众号  ·  · 2021-04-30 23:00

正文

作者 | 苏琦
编辑 | 金玙璠
来源 | 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

袋鼠说

选你想读的深度好文

我们早已习惯了被教育如何努力追求成就,做个成功者。却鲜有人告诉我们,在此之前如何接纳自我,如何做一个珍贵快乐的普通人。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讲讲普通学。


你知道“普通学”是什么学吗?它已经在互联网世界悄悄流行很久了。
《创造营2021》于前几日落下帷幕,11人成团,12人开心,来自俄罗斯的选手利路修,终于下班了。
他是这档节目最大的意外:阴差阳错来参加节目,一点都不想红,每天都想下班,结果在“笋丝(其粉丝的代称)”的支持下,一路走到了总决赛。很多打工人在利路修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谁说摸鱼就出不了道”“你普不普通,由我们来定义”,其生无可恋的表情被制作成各种表情包。意外而普通的“利路修”成了2021年“普通学”的代言人。
时代真的变了,前几年,我们听到的还是洗脑的“成功学”,但去年以来,年轻人越来越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现实,大众文化也开始宣扬“不完美”的“普通学”。豆瓣、知乎、短视频平台开始出现大量关于“普通学”的讨论;今年3月,清华大学的本科学生在荷塘雨平台上甚至创建了一门《摸鱼学导论》的课程,该课不设考试,目的是提升同学的幸福感。
多位年轻人向开菠萝财经表示,全球化浪潮、疫情的打击、人工智能/自动化带来的不确定性等种种因素,让他们逐渐意识到无法全面掌控自己的生活和命运,从“2020十大热词”中的“内卷”、“打工人”,也可窥探上一个时代宣扬的“成功学”带来的焦虑和无奈。
如果说“丧文化”时期的人们,还是一边丧一边焦虑的话,那么2020年开始流行的“普通学”则是一场自恰之旅。但本质上,绝大多数人的欲望和焦虑没有停止,“普通学”反而变成另一种贩卖焦虑的方式。我等普通人在网上冲浪时更应该擦亮眼睛。
01
被普通学包围的我们

“普通学”的流行,要从2020年开始说起。
这一年,李诞的一句“人间不值得”几乎演绎成了一种时髦的“丧文化”,李诞也借此做成了一门“丧生意”;陈绮贞、王源、莫文蔚等24名歌手联合发布了《不完美人生指南》专辑,主张“不完美才完美”;中国出版市场出版了美国的《及格家宣言》《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追求完美,这口毒鸡汤我们喝了很多年,终不知味,不如减小火力, 拥抱普通带来的愉悦。”不少人都在评论区表达着类似的观点。
这一年,豆瓣、知乎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讨论甚至追捧“普通学”的年轻人。
他们组织起“985废物引进计划”、“不太时髦”、“不要买 | 消费主义逆行者”等热门小组,一面用自嘲掩盖压力和无奈,一边在群组中彼此安慰。
他们提出“做一辈子普通人是什么体验”“终于接受了自己是普通人的事实,是成熟了还是向社会低头了”等问题,并收集成为“普通学”专题,浏览量破亿。
知乎上的“普通学”话题
其中“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自己其实是个普通人?”的话题于2018年建立,在2020年迎来讨论热度的高峰,关注者近3万人,浏览量近亿。这个话题的回答者中,有小时候自认为有下棋天赋的大V,有医学话题的优秀答主“六层楼”,他感叹,“即使是最顶尖的大专家也有无能为力的时刻”。


翻看“普通学”相关话题下的高赞回答,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话题、生活正在被普通学包围,继成功学之后,我们正在迎来“普通学”。
打开网易云音乐APP,《平凡之路》下方的一条热评是,“人生三个阶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如今,“人生的三个阶段”已经成为抖音APP热门话题,有超百万的播放,“朴树也用了十年,才发现生活只是《平凡之路》。”有用户开玩笑称。
来源 /  网易云音乐APP
打开豆瓣APP,有用户在2021年3月底创建了“普通学”群组。 “我们早已习惯了被教育如何努力追求成就,做个成功者。却鲜有人告诉我们,在此之前如何接纳自我,如何做一个快乐的普通人。” 群简介点出了“普通学”如此火爆的真正原因。
快手、抖音、B站等平台上,在过去明星、红人、大人物专属的推荐位,现在能看到大量普通人的身影,他们记录或被记录着,外卖骑手和小镇青年的视频集锦常常被网友们送至热门位。
还有UP主“纯纯甘”将镜头下普通人的生活做成了系列视频《浮生一日》。其中有6:30起床、通勤三个小时、换4趟地铁、午休十分钟、晚上12点还在接工作电话的宠物医生;有爆出“农民的孩子,走到哪基因里都带着种地两个字”“北京的阳光都是标好价格的,我住的是阴面,比隔壁便宜300元”等金句的“人间清醒”程序员;有过去家境不错,但因媳妇P2P投资赔了50多万,外加岳父大病一场导致全家返贫的北京土著,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白天在国企上班,晚上送外卖还债。

“人生百态,每个人的一天都是一个缩影”“我又在为各种酸甜苦辣的生活落泪”,不少人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表示这系列纪录片才是普通人真实的生活。
一些影视作品和角色也开始被盖上“普通学”的戳,再次翻红。例如贾冰的小品作品《四十而已》,《武林外传》里自命不凡,三岁识千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二十五岁却饭都吃不饱的秀才,后者的角色在抖音评论区赢得了一票共鸣,有网友感叹,“这不仅是影视剧,也是我的一生”。
从学生到职场白领,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人,到一些被打上精英标签的大V,都开始在互联网上讨论并传播“普通学”,肉眼可见地引起了各个年龄段人群的共鸣。

02
“普通学”的生意经

“普通学”有关注度有话题,就有流量有生意,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博主做起了“普通学”的生意。
从上述《浮生一日》的拍摄者纯纯甘的B站账号和抖音账号来看,其最初更新的是个人视频,拍摄自己的狗狗以及“如何让人误以为你身材很好”等话题,观看量均没有过万。但自从更新了《浮生一日》系列视频后,其抖音账号已有290多万点赞、112.6万粉丝。
因为《奇葩说》出名的储殷教授也是“普通学”的受益人。目前他的抖音账号收获粉丝数472.7万、点赞数2800多万。他的自我介绍是《我是演说家》冠军,奇葩说辩手,但其实最让他出圈的是,他在优酷2020年上线的暑期特别辩论秀《棱角》中一段关于“接受平庸很难吗?”的辩论。
“平庸之辈又怎么了?这个社会只能成功吗?这个社会对失败者是不是太苛刻了呢?我过普通人的生活,享受简单人的幸福,我有错吗,为什么必须要去折腾?”节目中的一连串反问,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为他带来了大批粉丝。
他的视频大多以“平凡人”“普通人”“30岁男人”为标签,如今拥有流量后开始直播带货。据飞瓜数据显示,近三个月内他直播了102场,销售额达9万元,带货商品包含零食、日用品、书籍以及Python、在职研究生、记单词等课程。
来源 / 飞瓜数据
但对于博主这个群体而言,“普通学”这条路线显然不容易坚持。
打着北漂/沪漂或者所在城市标签的生活类博主正在受到青睐,这些账号的拍摄内容多是展现自己每天做的每一顿饭或生活片段,穿插分享感悟,部分博主因被看到而走上了专业网红的路子,但就不再普通了。
其中的“德善在北漂”,在走红之后签约MCN机构“一泽春风”,回到重庆开始向美食主播发展,变现方式是带厨房用具类的货品;“羽仔日记”此前名为“羽仔在北漂”,分享自己的北漂日记和穿搭,后来因为时常接广告、带货,转型成美妆主播,她本人也常常在微博晒奢侈品。“我只是个普通人,而她也不再是北漂的羽仔了。”有粉丝这样评论道。
很多“普通学”博主路线变了
“普通学”的网红路线变现不易,但也被一些账号挖出了门道。开菠萝财经发现,在短视频平台上,有两大类账号善于蹭“普通学”的流量。
一是情感类的账号,热衷于以“普通人”为关键词,输出为人处世、情感教育的“鸡汤”。这类账号因为受众广泛,吸粉能力很强,变现方式多是为书和课程带货。
另一类是成长/创业类培训账号,尤爱以“对于普通人来说”为开头,利用“三大法宝、五大必踩的坑”为关键词,进行引流,最终成交到线下进行卖课培训。以抖音账号“人性商战.老杨真话”为例,该账号粉丝已经超过700万,按照课程的标价和已售数量,可以算出该博主已经收入近24万元。
2021年有什么普通人不太知道的暴利行业?
2021年被低估的暴利行业,普通人低成本可创业项目。
普通人真正的拿着手机躺着挣钱的方法。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是如何日入一万的?

你一定在不少平台看到过类似的标题,点开内容大部分为闲鱼二手货交易、刷单、视频搬运等副业。不少人在这样的帖子下留言道,“真这么会赚钱还需要到这儿来写帖子?”“不过是想靠这个割交培训费的韭菜!”
“普通学”虽好,但我等普通人在网上冲浪时更应该擦亮眼睛。

03
我们为什么需要普通学?

“普通学”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开始,就被“成功”这两个字围绕和禁锢。
回顾互联网历史,如果以移动互联网井喷式发展的2015年为一道分水岭,会发现其后的5年,主流人群的心态经历过多轮变化,一步一步演变为如今“普通学”的样子。
2015年,是互联网新贵出现最多的一年,那一年无数创业公司和投资机构兴起,与此起彼伏出现的投融资消息相呼应,一批KOL开始在中文互联网世界洒励志鸡汤,兼带“贩卖焦虑”。在“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咖啡喝过了吗”、“同龄人正在抛弃你”、“90后创业新贵等信息密集轰炸之下”,“创业等于成功”,“不努力就是废柴”的观念充斥着互联网世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FT中文网  ·  中国汽车制造商加速转型
昨天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7篇
昨天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7篇
昨天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历史与AI的距离|看·见——图像、AI与人文
3 天前
刑事法律实务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裁判要旨大全
7 年前
199IT互联网数据中心  ·  2017年智能家居行业投资活动降至65宗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