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围绕贸易战的事想必朋友们对高科技公司坐收专利费肯定不陌生了,那朋友们知道我国向国外收取的第一笔专利费来自于哪里吗?
是的,袁老的杂交水稻技术。1980年3月,美国向我国支付了高额的专利费用获取了袁老的杂交水稻技术使用权。而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因此事才得以组建。
在起题目时我想了好一会儿要不要在袁隆平后面加上“院士”二字以示尊敬,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我想写的是那个窘迫不得志被嫌弃的中年男人袁隆平。
新生代可能已经不知道了,或者说很多朋友都遗忘了,袁隆平曾三次落选中科院院士,理由冠冕堂皇:不够创新。
且不说40年前,就说今天,
我国这些擅长创新的大科学家院士们又有几个有资格向美国收取专利费呢?更何况还是美国主动找上门来希望袁老能授权他们使用杂交水稻技术。
再看看今天的烟草院士,乃至茅台院士,擅长图片误用的院士们,他们的”创新“已经到了贻笑大方的地步了。滑稽的是,在袁老被美国评选为难度更高的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五年后烟草院士也正式成为我国院士。
今天的我们再回首那段往事时,能看见更多资料。无非袁老学历不够高、工作单位也很低端,连搞的项目都很土,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蹲在农田里。
是啊,袁老为什么要研究这么土的东西呢?要知道,袁老可是标准的公子哥,出生在高级知识分子家庭,为他接生的是协和医院大名鼎鼎的林巧稚院士,要知道那可是1930年代。
因为彼时还是公子哥的袁老在外出游玩时见到了面黄肌瘦的农民,见到了一个个饿死在路边的饿殍。于是这个公子哥立下誓言中国不再有饥饿,
于是这个公子哥
不顾家人反对去学了很土
的农业,
这一去就是一生。
这两天看到不少人跳出来说袁老的杂交水稻
只是产量高
口感很差,
所以在国内
种植面积都很
少
。
是啊,今天的人都吃好了喝好了喜欢精致可口的食物。
可这些人有没有想过,
这一口
口感不太好
的粮食在曾经的
战乱饥荒年代里
就能救活一个人,
就能少死一个人。
可这些人有没有想过,
这一口口感不太好的粮食是那个少年用一生来追求的誓言,高产高产高产,不再有饥饿
不再有
饥饿
不再有
饥饿
,让中国人都能吃饱饭。
可这些人有没有想过,
正是因为有着袁老这一口口感不太好的粮食奠基我们才能走到今天,才有条件吃好的喝好的,甚至开始嫌弃这一口口感不太好的粮食。
袁老结婚时已经34岁了,在今天都属于晚婚的年龄,扎根农田总是不太容易找到对象的。如果他找点关系还能回到北京城当他的公子哥,可他还是选择留在了农田里。
1995年,袁隆平正式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此时的袁老已经65岁了,人生已过了大半。不再是那个出生在协和的公子哥,不再是那个风度翩翩的少年。
可彼时的中国亦已完成奠基,
即将走向腾飞。
作为一个从饥饿年代尾巴里成长起来的中年,我想用一切赞美的词句来形容袁老的伟大,可似乎所有赞誉在袁老面前都显得普通起来。
这是一个在国际场合领奖只系
着20元廉价
领带
的老人,这是一个20元布鞋穿了一生的国宝。
这两天看见不少同行都在科普老人要谨防跌倒。不管是中国传统俗语”老年人的最后一次跌倒“还是现代医学证据,老人跌倒都是极其危险的,而袁老的离开正是因为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