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德芬空间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畅销作家,著有《遇见未知的自己》,并译有《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 @张德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真正内心强大的人,允许一切发生 ·  昨天  
青年文摘  ·  丰子恺:若爱,万物皆可爱! ·  4 天前  
互联网思维  ·  钱,是世界上最有灵性的东西(深刻) ·  3 天前  
之乎者野记  ·  日子695|翡翠白玉汤 ·  5 天前  
读书杂志  ·  中读课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德芬空间

2岁女孩坠楼身亡:请不要小看熊孩子的恶作剧

张德芬空间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7-12 19:00

正文

本期主播 | 熙龙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更多音频可在喜马拉雅搜索:张德芬空间


最近有一则新闻:3个孩子一起走进某小区电梯,到9楼,一名5岁小男孩将已出电梯的2岁女童抱回电梯,按下18层,将其独自留在电梯。到了18楼女孩走出电梯,而18楼通往天井的护栏恰好没有玻璃挡板,小女孩坠入天井身亡。



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对另一个天真烂漫的儿童,做出了无法挽回的令人扼腕的事,看上去是无心之举,背后却反映出严峻的事实——家庭如何养育了这个孩子。

 

熊孩子是如何养成的?


每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开始,不是自然生长的,而是从一个叫做“家庭”的熔炉中一点一滴铸造出来的。


家庭不仅是由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的集体,它还形成了一种人际环境,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方式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其他人。

 

天真烂漫的儿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被父母特有的教育方式抚养成人的。

 

有一群小朋友在游乐场玩滑滑梯,家长都在边上看着,以免发生意外。

 

一个小男孩站在滑梯的旁边,看上去2岁左右,A爸对小A说“你滑下来的时候小心点,不要撞到这个小弟弟。”

 

听了爸爸的话,小A小心翼翼地滑到底,这个小男孩冷不丁冲上前去,把小A的手狠狠咬了一口,转身就跑开了。小A手上留下两排牙印,吓哭了。

 

A爸来找管理员,管理员说这里有好几个小朋友都被小男孩咬了,当他要求小男孩的妈妈把孩子带走的时候,她理直气壮地认为已经交了钱了,没理由不让孩子玩。

 

A爸找到那个小男孩的妈妈,理论小A被咬的事,她矢口否认,反问A爸怎么证明小A是被她的孩子咬的。

 

其他孩子被咬但没有计较的家长们忍受不了了,也开始抗议这个妈妈姑息自己的孩子咬人的行为,她在众目睽睽下,没有道歉,自知理亏,把孩子带回家了。

这样的事例是不是让人感觉很熟悉呢?孩子做了伤害其他人的事情,但父母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来阻止和教育孩子,采取了得过且过的态度来面对问题,反映出一般父母隐含的错误的教育观念——孩子还小,不懂事,不要和孩子一般见识。

 

实际上家庭教育除了思想观念、文化习惯的熏染、还包括行为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这些大大小小的规则反映了父母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每个熊孩子,都有一颗渴望爱的心


熊孩子往往有一些公认的特点:个性霸道、不讲理、爱发脾气、不听劝告、搞破坏、没有礼貌……

 

熊孩子无一例外不让父母头痛,不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犯愁,熊孩子就象一类易燃易爆的特殊物品,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让身边的人猝不及防大跌眼镜。

 

作为成长教育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会有疑问:

 

  • “孩子在幼儿园老是打小朋友的头,喜欢咬人掐人,怎么办?”


  • “孩子爱哭爱发脾气,乱扔东西,哄也不行骂也不行,一切都得听他的,怎么办?”


  • “孩子捉弄和欺负别人,经常被告状,满不在乎,我行我素,每次要揍他了,才肯收敛,怎么办?”


  • “孩子会撒谎,不但在家里偷偷拿钱,还把别人的东西拿回家,怎么骂他都不听,担心将来孩子会变坏,怎么办?”

 

如何看待熊孩子的这些行为,心理学上有一些相应的说法:

 

1、爱发脾气的孩子,因为担心父母不爱自己、离开自己,分离焦虑发作,会无意识地通过发脾气和哭闹的方式表达出来,要求父母做出爱的补偿。

 

2、孩子想要得到父母的重视与爱。在幼儿园(或学校)很乖很听话的孩子,回到家里会突然变得很任性胡为,觉得父母这样把自己抛下,这是对父母没有及时照顾自己的一种惩罚。

 

3、孩子的情绪,是希望情绪得到满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环境对他的情绪和行为都有不同程度上的约束,当他的情绪无法自我调节的时候,就会体现在恶作剧式的行为上,哭闹尖叫、横冲直撞、反复折腾。

 

面对熊孩子,身为父母的人最好要留意两个方面,一是关注孩子的情绪成长,二是帮助孩子建立行为规则。

 

不需要特地教,孩子天生就会体验到高兴、生气、沮丧等情绪,但孩子的情绪能力的培养,要在有意识的教育中慢慢形成。

 

和孩子进行情绪对话,有助于孩子去理解情绪。

 

假如孩子打了小朋友,不妨尝试这样和孩子沟通:“你打了别人,别人的身体会感觉到疼痛,他会哭,会告诉他的爸爸妈妈,如果他的爸爸妈妈来找你,你会不会害怕呢?如果有一天你被别人打了,你也会疼,如果没有人帮你,你该怎么办呢?”

 

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绪,也是在理解着别人的情绪反应,他需要知道一个事实:别人的情绪感受和自己的是不一样的,他捉弄了别人,别人会难受,而不是象他这样开心。

 

家庭既能塑造人,也能伤害人


攻击性强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中沮丧、无助、愤怒、受挫的情绪体验比较多,和父母粗心和缺乏耐性的方式有一定的关系,当孩子承受不了情绪压力,又缺乏自我调节经验时,难免会向其他人宣泄情绪。

 

  • 小B就是这样的孩子,他妈妈怪他淘气,他爸爸和他感情不亲密,不太爱管他,会在他顶嘴或犯错误之后捉住他臭揍一顿,揍完也不给任何解释。小B自然心里是很不服气的。


  • 生活里只有责打,很少表扬和鼓励,他给自己积累下来的情绪找到一个出口,就是时不时找小区里的一只小猫的晦气,抓住猫尾巴倒提着猫朝地面抡,使劲拍打猫的头部,给猫灌脏水。

 

可见,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与他周围的人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在教育上,父母有一个重要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管理和控制情绪,让他识别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情绪,选择恰当的情绪表达方式,不让孩子给别人带来伤害,也能保护孩子不受外界的打扰。

 


有的父母认为教育不需要太多条条框框,可以理解为,在理论方面不需要太过照本宣科,但在家庭教育中给孩子建立行为规则,是必不可少的。

 

儿童的内心没有规则,缺乏现实感,也就没有边界,他分不清楚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不属于自己。被父母带到亲戚家,或者到小朋友家串门,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要,会提出带走,甚至直接把别人心爱的玩具拆解了。

 

这个时候,家长要当机立断把他手里的东西拿走,还会去,告诉他这些东西不能随意拿,剥夺他占有的权利,让他明白自己做的事是没有效果的。

 

教育孩子不要拿别人的东西,就等于是让孩子珍惜自己的东西,珍惜自己的心爱之物,孩子自然就会懂得不应该凭兴趣去拿别人的东西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日本有一个宅男收藏了多年的模型、手办、游戏、DVD以及漫画,被亲戚家的熊孩子悉数毁坏,几乎要气昏过去,最后不再讲情面,向亲戚索赔400万日元才解决了这件事。

 

因熊孩子的“熊”而支付的精神和物质代价,对双方来说都是沉重的,教训深刻的。

 

与其等到孩子惹事生非闯了祸,再去给孩子讲道理,不如给从小就给孩子在家里贯彻行为的规则。

 

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是被禁止的;自己的东西自己处置,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要动之前需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同样,如果父母要动孩子的东西,也要经过孩子的同意。


家庭既能塑造人,也能伤害人。


不要害怕孩子会犯错,犯错是给孩子学习建立行为规则的最好时机,在孩子犯的每个小事上都及时给予纠正,将来孩子就不会犯让人痛苦的大错。

 

作者 | 甜阁下,北大心理学专业,知乎最具人文思想的心理咨询师,中国白丝带志愿者,咨询领域:婚姻家庭、婚外情、个人困惑、性心理、家庭暴力。个人公众号:tiangexia2016,知乎ID:甜阁下


主播 | 熙龙,我用声音,拥抱你。微信公众号:声优工作室。


今日互动


亲爱的朋友,你遇到过熊孩子吗?你会采取什么行动来应对熊孩子?


欢迎在下方留言,跟我们分享你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