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WallStreetTequila
WSTCAREER是业内领先的结果导向型求职留学咨询平台,所有导师均来自全球知名投行、管理咨询公司、四大及科技公司。我们致力于帮助全球各地的中国学生和在职人士实现各阶段的职业发展需求,斩获高薪OFFERS。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学生会  ·  ​通知|关于举办武汉大学第二届“数智+”学生 ... ·  16 小时前  
都市频道  ·  天气大反转!河南中雨、大雨、暴雨要来了 ·  23 小时前  
掌上铜山  ·  今天14:00! ·  昨天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图说 | 新学期,I'm ready! ·  2 天前  
兰州大学萃英在线  ·  “北方飘来的雪,带来我思念的回信”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WallStreetTequila

投行最强实习生!怒打4000个cold call,成为高盛CEO

WallStreetTequila  · 公众号  ·  · 2024-11-21 11:1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投行求职中的网络电话(networking call)和冷电话(cold call)的重要性及其实施方法。文章还提到了求职过程中的关键点和几个WST优秀学员的求职经历,以及针对不同行业的不同求职方法和策略。同时,本文也介绍了作者个人在求职过程中的经验和方法,并推荐了其他相关资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网络电话(networking call)和冷电话(cold call)的重要性

网络电话和冷电话是求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投行领域。它们能够帮助求职者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机会,提高求职成功率。

关键观点2: 不同行业的求职方法和策略

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求职方法和策略。科技行业和金融行业的求职方法相对较为直接,而咨询行业的求职则需要更多的网络电话和冷电话等策略。

关键观点3: Networking的重要性和方法

Networking是求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求职者建立联系和关系,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机会。正确的Networking方法论包括循序渐进、建立长线联系等。

关键观点4: 成功案例分享和启示

文章中分享了几个WST优秀学员的求职经历和成功案例,这些案例可以给其他求职者带来启示和借鉴。

关键观点5: 作者个人的求职经验和建议

作者个人在求职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建议,包括敢想、正确的方法论、循序渐进等。同时,作者也推荐了一些相关资源,如LinkedIn撰写教程、Follow-up模板等。


正文

投行,就是一个硕大的 “打call”地狱

进投行前有networking call

进投行后还有cold call

连高盛CEO都逃不过……

i人:天塌了





4000+Cold Calls

高盛CEO:投行实习,好苦




说到打Cold Call有多痛苦,高盛CEO大卫·所罗门绝对有发言权。是的,你没有听错, 如今的八大投行CEO,当年在投行实习时也被打电话狠狠折磨过。


所罗门曾在第二届The Explore GS上与台下的Summer Intern们分享自己大一暑期在 美林证券 的实习经历,他对这段实习的描述是: 这是一次基础体验,但同样也是痛苦且残酷的。


cr.google


所罗门说:“我在美林证券经纪公司实习了八周。每天都要打100个Cold Call,一周就是500个; 八周的时间里,我大约打了4,000个Cold Call给潜在客户。 "


所罗门坦言,一开始他也想要放弃,但父亲告诉他要坚持下去。“第一周我回家后,对父亲说我无法应付这些电话,但他说,‘你可以做到的。想办法把它变成一场游戏,让它更刺激。’”于是所罗门听从了父亲的建议,把cold call变成了一个“游戏”: 看看他能让对方在电话里待多久


“这实际上是一次很棒的经历,”所罗门说。 “它让我知道你可以拿起电话给任何人打电话,但这太残酷了。”


cr.google




说到“Call”

留学生们更头疼Ta……




如果说cold call还是进入投行之后的后话,那么 networking call ,绝对是留学生们在求职时候 最头疼、但又不得不面对的call。


Networking,究竟有多重要?


在美国, 75% 的工作招聘机会都不会在官方渠道发布。


如下图所示👇,你能在招聘网站上看到的岗位少之又少,真正大量好的岗位不是被猎头握在手里,就是你需要通过networking或者有公司internal渠道才能了解到。



换言之,如果只盯着官网放出的岗位去求职,你得到的信息多半是滞后且不完整的。可能别人已经通过networking提前拿到明年暑期的实习offer,而你还在官网刷新看有没有新job posting释出。这一点, WST创始人Jerry也在直播中分享过👇



北美各行各业的高薪工作都离不开networking,当然,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的人,networking也有不同的方式。 先来看看几位WST优秀学员的案例:


科技公司


在北美如果你想从事科技行业,可能广发cold message,上来直抒胸臆求内推,就能得到内部人的referral。 WST学员Zoe就分享过她进Meta(Facebook)厂的经历。


Zoe

每天醒来, 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领英搜索栏🔍,搜公司list—>找到在职的宾大校友—>锁定和我年龄相仿、工作年限在1-3年的。 然后非常大方地和他们介绍我是谁,对他们公司的这个岗位感兴趣,方不方便内推。 为了提高命中率,一家公司我可能会找好几个在职员工要内推。

从8月密集networking开始,我大概发了一两百条这样的cold-mail,频率快赶上发朋友圈了。方法是野了点,但还是有人回应的。后面我也想通了,我要是成功被他们内推进去,他们还能拿commission,这不是win-win嘛,所以没啥不好意思的。 靠这波操作,我成功拿到了包括Facebook、Capital One在内的几个内推。


金融公司


上岸高盛的美研学姐Rebecca 也分享过她的投行networking心得 ~


Rebecca

Networking最重要的就是真诚一点 ,我一直觉得要Referral并不是你的最终目的,Networking是为了让我们更明确学的东西和实际用的东西之间的差距,并且通过别人的经历来得到一些可以借鉴的意见, 要Referral这件事应该是你们关系建立之后,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

此外,Networking的重点也不在于你第一次conversation的时候就要去impress这个人,而是 通过建立长线联系让对方对你有印象 ,比如知道你在哪上学,是学什么什么专业的?在对你有一定印象的时候,如果他们公司相关部门在招人,可能会来给你发消息。


咨询公司


非目标校也顺利斩获BCG offer的WST学员Bryan 也曾分享自己通过networking“曲线救国”,最终成功上岸的故事。


Bryan

我大二的时候大约从4月/5月开始发邮件,每周会选3个工作日,每天发15封cold email。其实Networking就三大重点: 发Cold email--Coffee chat--要Referral。 一般来说我会花5分钟small talk,5分钟聊他们过去的经历,10分钟聊他们现在的工作,最后五分钟聊聊申请。

很幸运的是,在申请季的时候我确保了MBB每个firm都有director以上的referral,大三在FT recruiting申请季前,我和很多大二时聊过的alum catch up,并且从几乎同样的alum手上拿了FT的referral。


不管你未来想去哪个行业,有一点都是相同的: 多做Networking非常必要。 第一次就想要内推成功率是很低的,因为Networking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 数字游戏:


你给100个人发邮件,可能只有10个人愿意给你打电话。然后你打了这10个电话,可能有5个打得好,5个打得不好。在这5个里面你再去打,可能有2~3个人再进一步聊得不错的,最后再给你一个内推。


所以说,Networking不是一个一步到位的过程,它是需要 循序渐进的“漏斗”


Networking该怎么做?


其实很多留学生在接触到海外求职环境后都会有做networking的意识,毕竟networking能弥补很多学术或者是实习经历方面的不足。但networking究竟怎么做,什么时候开始做,又要跟谁做,一直是困扰大部分留学生的一大问题。


毕业于美国明德学院的WST创始人Jerry学长,就曾在读大学期间,为了找工作前前后后一共 500个校友 打过Networking Call ,经过三年的努力,成功Network到数十位极其高层的企业人员,比如 高盛的首席运营官John Waldron。



那时候的求职环境和如今不一样,每两年可能就只有1-2个中国学生可以进到美国高盛的前台部门。作为一名没有特殊家庭背景的中国留学生,Jerry也把自己的 Networking方法论 总结并分享给了大家。


01

我比别人更敢想


先给大一新生&Networking小白们科普一下可以作为networking对象的四类人:



在这四类人中,你会慢慢接触到公司中不同层级的从业者,一般来说职级从低到高可以分为4层:



在校期间和同学交流求职的时候,Jerry就发现,身边很多同学大多Network到VP、MD级别的校友就止步不前了。知道要做Networking的人不少,可是敢向上做Networking到COO的人屈指可数。


所以,Jerry当时就觉得, 既然没人抢,只要方法得当,那么就一定有机会Network到COO。


02

正确的方法论:类同爱马仕买包


当然,想network到COO这种层级的人物也不是光有一腔热血就能够做到的。 正确的方法论应该是 打怪升级、循序渐进 ,整个过程就像爱马仕的配货。


我们都知道,去到爱马仕,进店要买包,不好意思,没有,想直接买个Birkin或者Kelly根本不可能卖给你。你得先从衣服、鞋子买起。配货配足了,消费记录够了,才可以开始有资格买一些入门款的包包,再配货,才有机会从普皮换到稀有皮,最后再到喜马拉雅。


cr.xhs


同样的道理,所有的公司都应该 先和刚入职的校友聊天 。本身这批校友刚离开校园不久,和我们年纪相仿,更容易沟通,包容性也更强,要是在沟通中犯了什么错他们也更容易理解。


同时,也可以通过 和基层校友的沟通获取很多高层校友的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喜好、沟通风格等隐藏信息。而这些都可以帮助你在和高层校友沟通的时候,更有效地一步到位,减少试错成本,增加成功率。


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层层递进, Jerry最后通过John Waldron获得了高盛纽约办公室的面试。


还是不知道怎么开始Networking?不用担心,WST给大家准备了 networking大礼包 ,涵盖LinkedIn撰写教程、Follow-up模板、Cold email模板等, 大家可以戳下图小助手领取~




Networking第一步

WST帮你迈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