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夏天,我去参加麦肯锡一年一度的全球项目经理培训。夏日的剑桥,美丽而奢侈的一周。在会上,我要做一个关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演讲。
为了防止听众们昏睡过去,组织者规定所有演讲采用“ Pecha Kucha ”形式。
Pecha Kucha 起源于日本:
每个演讲精确 20 张图片;
每个 PPT 精确 20 秒讲解。
这个20秒/张的速度控制有多严格呢?极致严格 — 将 PPT 播放设置为每20秒自动翻页。
对讲者,这是很高的要求。若讲快了,就会好尴尬地晾在台上等翻页;若磕巴了,还没讲完,画面切换,只好气喘吁吁追着 PPT 。
也因为此,对听者是很棒的体验,演讲一气呵成、紧凑利落,大家不会睡着。
英语演讲,一直就是我的阿克琉斯之踵。
这一次,为了不出丑,我陆续修改了几周 PPT 。在飞往伦敦的漫长航班上,我终于把每一句词,都认认真真写了下来,掐时间、控语速、反复改,做到20秒/张。随后几天,每晚练习多遍。
为了这个400秒的 Pecha Kucha ,我花了至少 100 倍的准备时间。
效果是惊人的。流利地讲完,笑点、重点、震惊点,都被 get 到,掌声雷动。
我忽然就明白了 — 原来,我是可以好好演讲的,哪怕用英语。我尝到了充分准备的滋味儿。
而关于准备工作中的分析听众、确认目标、打磨主线、准备素材、提炼语言,每一步我都受过一箩筐培训,可以写一打干货文章。
那么,三年过去了,我的 presentation 有提高么?
并~没~有。
因为,我再也不曾这样准备过。别说 100 倍了,刨去画 PPT ,连事先练习一两次都做不到。每一次站在台上还是会嗯嗯啊啊地组织语言,每一次还是会觉得平淡与遗憾,每一次还是因为惰性继续不练习。
找到方法,知道诀窍,不去做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