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会等你#
#每周多一点思考#
张辉:认识自己是一辈子的命题,往往是我们以为已经很了解自己了,但是在遭遇意外或者挫折时,我们会感到迷茫,甚至会怀疑自己。今晚的会员语音,我想讲一下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讲一下我是如何在意外与挫折中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使命,认识自己人生的意义,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独立的「自我观 」
by 李小墨
我们把三观挂在嘴边,却鲜有人提及“自我观”。其实,观世界、观人生之前,我们更应该观自己。
“自我观”指的是我们认识自我的途径、我们对自己所持的观点。一直很想写写这个话题,因为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已经影响了我们的过去,正在影响我们的现在,还会影响我们的未来。但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情绪、行为、选择、社交、自我规划……无不由此生发而来。
而一个成熟的人应该有独立的“自我观”:以自己内在的想法、感受和行动来定义自我,而不是别人内在的想法、感受和行动来定义自我。
我们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认识自己
你觉得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其实我们每天都在不同的情境里回答这个问题。在恋爱市场,你是迷人的小妖精还是无人问津的壁花小姐?实现目标的路上,你是一个脚步坚定、持之以恒的人还是摇摆不定、三分钟热度?在某个你在意的领域,你是天分过人还是资质平平?
但是,你有没有认真想过,这些对自己的看法都是来自哪里的?你又为什么这样看待自己?即,我们的自我概念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自我概念主要来自三种途径:他人评价、社会比较、行为观察。
通过他人评价认识自己
这是我们认识自己最初的方式。
当我们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其他方式了解自己,所以只能全盘接受看起来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大人们的评价。每个孩子每天都会被关于自己表现的各种信息炮轰,有的是正面的:“你好聪明”“你真乖”“你长得真漂亮”“你是妈妈最爱的小宝贝”,有些是负面的:“你是猪脑子吗?”“你能不能别给我丢人”“真希望没生过你这个孩子!”
孩子观察别人对待他们的方式来判断自己,这些评价影响孩子的自我概念,进而影响他们的性格、他们的行为模式。
当我们长大了,这种情形就停止了吗?并没有。很多人赌气似的,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来劝人劝己不要在意别人的看法,这句豪气干云的口号确实常常能撩拨出无限自信,但虚妄的自信很快就会被现实打倒在地。
我们当然不需要在意所有人的评价,但生你养你的父母呢?影响学业的大学导师呢?影响职场发展的顶头上司呢?你心仪已久的对象呢?
心理学家将这些我们在乎或者不得不在乎的人,称为“重要他人”,你无法忽视他们对你的影响力。
《沟通的艺术》一书还把和我们有关的人分为“协助自我者”和“破坏自我者”。
所谓“协助自我者”,即对方的行事方式能让你感觉自己是被接纳的、有能力的、有价值的、重要的、被欣赏的或者被爱的,会帮助你增加自尊。他们可能是偶遇时自发夸奖你的陌生人,可能是赏识你的老板,也可能是欣赏你的朋友。
所谓“破坏自我者”,即对方的行事方式或多或少地、有意无意地减弱你的自尊。我们有必要疏远这些有意无意给我们生活蒙上消极阴影的人,他们的存在在消耗我们对生活的信心。比如,严苛爱挑刺的上司,有意无意挖苦你的女伴,质疑你能力的同事,甚至教你多年却记不住你名字的老师。
当正面评价来自“重要他人”时,会格外鼓舞人心,当伤害来自“重要他人”时,会格外伤人。
他人的评价有的是客观公正、有建设性的,有的又是有失公允,甚至带有偏见的。全盘接受或全盘否定都不是最好的选择。一个有独立“自我观”的人,既不会否认他人对我们的影响,又对他人评价有所保留。
通过社会比较来认识自己
与狼共舞的狼孩,如果没有人类社群的作用永远不会成为人,它只有像野兽一样模糊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不会是单独背景下发展的,而是在我们周围人的作用下形成的。我们借着和别人比较来判断我们是优于还是劣于别人。
你是天资聪颖还是资质平平?你是颜值出众还是长相平凡?你在哪个社会阶层,是成功人士还是loser?我们通过与别人比较,来认识自己。
我们的比较目的,决定我们选择的参照群体:
当我们想对自己有个准确的评估时,我们会选择平行比较,即与我们相似的人来比较;
当我们想找到未来努力的方向时,会选择上行比较,即将自己与那些在特定的特点或能力上比我们出众的人相比较;
当我们想肯定自我时,我们会选择下行比较,即和比我们差的人进行比较。
当你想明白了这些,就不容易被“比较”所困。
有独立“自我观”的人,既不会因为和优秀的人比较而妄自菲薄,也不会因为和比自己差的人比较而骄傲自满。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走了多远,也清醒地保持初心继续前行。
通过对自我行为的观察认识自己
这是我最推崇的认识自己的方式,我们认识自我时离不开他人评价和社会比较,但它们都应该只作为这种方式的信息补充。
写过简历的人都知道,简历其实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我们走过的路、做过的事。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就看我做了什么事,这是最客观最公平的。
你中断某件事,别人说你做事3分钟热度,但你知道自己日记坚持写了十年、晨跑坚持了五年、英文原著坚持读了三年,这些行为让你清楚自己是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只是没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或者做某件事的意义,你就不会被那个“三分钟热度”的评价摆布。
我小时候性格内向,这让我和在大人面前又机灵又嘴甜的妹妹比起来,显得呆笨木讷。大人们的踩一个捧一个的行径对我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直到后来上学我成绩一直优异,家人才渐渐觉得我不是脑子笨,只是不会卖乖讨巧。
所以后来我就明白了,当你遭遇不公正评价、在社会比较中处于劣势时,请卯足一股气,用行动和绝佳的表现证明:你被低估了。愤懑、痛苦只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但如果你没有遭遇不公正,你本来就像别人说的那么差劲、就像自己认为的那么失败,怎么办呢?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行为,来改写别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眼中的自己。
比如你因为太胖对外貌感到自卑,因为太胖被群嘲太丑,那就减肥、提高衣品来提升自己的外在形象。比如你觉得自己英语水平稀烂,对自己非常不满意,你就通过听说读写的刻苦训练,达到和母语一样流畅的水平。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自我实现的预言”,也叫“皮革马利翁效应”,对自己有积极的预期,并做出与预期一致的行为,我们都会成为我们所渴望的样子。
有独立“自我观”的人,以自己内在的想法、感受和行动来定义自我,而不是别人内在的想法、感受和行动来定义自我。
别让歪曲的“自我”妨碍你
但不管我们通过什么途径认识自己,我们的自我概念都是主观的,它很可能被歪曲。我们可能并不是自己所认为的样子,千万别让歪曲的“自我观”妨碍你。
导致自我概念歪曲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过时的信息。
过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现在或者将来碰到类似的情况你还会失败。很多人因为过去在某个场合的欠佳表现而有了心结,甚至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不肯再做相关尝试。你向异性表白被拒绝,并不意味着你不配拥有爱情。在一次重要的演讲比赛中因为过度紧张而口吃,并不意味着你不能通过大量练习和心理调试克服它。
同样的,过去的成功也不能保证未来的成功。你在中学时期是年级瞩目的学霸,当你考入大学,周围都是和你旗鼓相当、甚至更加优秀的学生,你的成绩很可能落入中下游。你痛苦纠结没有用,即使调整状态才是正途。
但过去是过去,现在是现在,不要因为沉溺过去,因为过时的信息耽误自己。
还比如歪曲的反馈。
我们通过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当他人的反馈歪曲时就会导致我们自我认识的歪曲。比如被父母过分溺爱的孩子,被下属过度恭维的官员,可能会高估自己。被上司过度批评的实习生、被同学恶意攻击的学生,可能会低估自己。正视自己,别让歪曲的反馈妨碍你。
而自我概念一旦形成,会抗拒改变,因为我们倾向于坚持一个现存的自我概念。所以过去是学霸的学生,即使遭遇学习上的失败,也不甘心失去“好学生”的标签,曾经被众人取笑过的“牙套妹”即使变漂亮了时,还是认为别人的夸奖只是好心地安慰。
有成熟“自我观”的人,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我,他们明白我们的自我概念是不断建构和重构的,会被被经验塑造。
所以他们永远带着好奇心探索未知的可能性,永远不遗余力地改变自己。当改变发生的时候,他们会好不犹豫地丢掉过时的自我,坦然地拥抱全新的自我。他们永远在路上,永远在遇见更好的自己。
作者:李小墨,前海南特区报记者。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每看完一本书就写篇原创干货读书笔记出来,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欢迎关注,转载请联系作者。
封面图 by MUTI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张辉:在上期我的会员语音「如何培养洞察力」中,我打破常规的语音结构,用另外一种叙述的方式,和数千会员朋友们沟通了我自己对于「如何培养洞察力」这个主题的总结。洞察力给我自己带来的自信,带来的职场的认可,带来了财富的「被动增加」,也带来了走出人生困局的力量。我希望同样能把这种变化带给大家。
下面是精选的改变自己会员对张辉 20161204 期语音《如何培养洞察力》的反馈:
@会员 汪玥岚
听了4遍,每次都能听出一些多的东西来。
@会员 一慧
辉哥这期的语音讲了很多东西,我最感兴趣的点是关于“怎么做”里面的“形成自己的思维框架”,这正是我最近在学习、反复思考的东西。比如,了解咨询公司分析问题时的思维模式,学着去画图而不是单纯用文字表达,写作更注重结构和叙述议论时的逻辑等等。
辉哥常说要以长远的目光去看问题。最近一个感受是:当你不自觉形成长线思考的能力时,整个人也就变得更加理性、睿智。你开始不理解很多人因为情绪化而做出有损未来的事情,而朋友圈的热点总是经不起推敲。现在,在我的脑海里更多思索的是某一件事情的连接链条,某一个企业的运营模式,还有什么事情是值得我长期投入时间精力去做的。这些都是加入会员后收获的效益啊。
每次听辉哥的语音都能感受到严谨的逻辑贯穿其中。所以最后恳请辉哥讲一讲自己是如何形成严谨的思维框架和思维模式的,或者推荐这些方面的书籍或资料,谢谢辉哥!
张辉:坚持听我的语音,你会明白这个过程。我会把我的转变过程用语音的方式「直播」和总结。当然,最关键还是你找到自己的节奏。
@会员 王先生
首先辉哥将洞察力换成直达本质的能力,这样的说法我觉得更形象易理解,觉得很接地气。这个语音到今天听了第三次,我想我还会再听几次。辉哥对“直达本质的能力”做了解释和经验的分享,还有给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这是听者的福分。听完语音,感觉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我们应该培养这种直达本质的能力,发现生活中一些现象背后到底是怎么一种形态,在写反馈时,我就想起以前我看到大树的外观在枝叶的支撑下很大很复杂,后来有几次,我经常到树下往上看,可能是看了多次,发现原来大树的枝干没有那么复杂,而是可以很简明,可以分清楚的,道理应该是触类旁通的,我们生活中的也应该如此;还有最近思考工作中的问题(本人是做电气设备维护维修的),发现如果懂得设备的工作原理,那么很多故障很容易就判断并轻松解决。
辉哥说在培养自己直达本质的能力中,要善于发现身边的牛人并与之交谈,通过书本向大师学习,这对我来说是醍醐灌顶,就是怎么交谈能过更加有效地学习牛人的思维方式呢?这点辉哥能不能做一个分享。我身边有个牛人,但我学到的太少,他马上也要离职了,这一时身边少了牛人,觉得有点可惜。
写了以上这些,觉得自己的思维是跳跃的,没有次序,觉得写得乱,不知道有没有好建议让我加强下。最后谢谢看此文的你,拜托了!
张辉:坚持写反馈,坚持三个月,必有改进。
有关会员语音:
对上期语音感兴趣?想通过培养洞察力来改变自己?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会员。即可在本周日的会员语音之外,听到上一期的会员专属语音《如何培养洞察力》作为额外的福利。
今晚的会员语音,我会讲一下我最近经历的一次痛苦。我不想讲过多痛苦的细节,我想讲讲我从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主题就是「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对此感兴趣?点击「阅读原文」加入会员吧。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