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除了言必谈AI外,低空经济已成为最新的时髦行业术语。
低空交通概念由来已久,低空经济则是我国提出的一个独特概念,直接将其定位为一种经济形态。从2021年我国首次将低空经济概念写入国家规划,到202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超级新星的诞生似乎就在一夜之间。
过去一年既是国内低空经济发展元年,同时也是5G-A在我国大规模部署的元年。
显然,低空经济是通信领域和交通领域深度融合的交叉学科。一方面,低空经济可视作电信运营商物联网的高端市场,没有高度稳定可靠安全的通信网络支持,低空经济无法实现真正腾飞;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5G-A发展亟需找到创新应用场景,低空经济为5G-A通感一体等高级能力的落地提供了极具前景的用武之地。
不过,C114观察到,“共识与争议并存”是眼下整个行业面对低空经济这一巨大机遇所呈现出的生动景象。
2021年2月,低空经济被写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打造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2024年3月,2024年全国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4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支持低空经济发展;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明确了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性。2024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再次将行业的关注与热情推向新高潮。
“低空经济是典型的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更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工信部副部长单忠德在一场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低空经济将来一定会形成万亿级产业规模。
在国家意志的明确指导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制定千亿级的产业发展目标。据不完全统计,已有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陆续发布低空经济相关政策,并制定了详细的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与明确目标。
以致力于打造中国“低空经济第一城”的深圳为例,该市计划到2025年低空经济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近年来,深圳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深圳市培育发展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4-2025年)》、《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到2025年底,建成1000个以上低空飞行器起降点,这是最新出台的《深圳市低空起降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提出的目标。
再以上海为例,2024年12月,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背后资方阵容极为豪华,覆盖了低空产业中包括机场运营、城市交通、基础建设、信息通信、投资运营等多个环节。《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低空经济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的发展目标。《上海市信息通信业加快建设低空智联网 助力我市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上海分阶段、分区域逐步实现基于5G-A的低空智联网覆盖。到2026年,初步建成上海低空飞行航线全域连续覆盖的低空通信网络。
图: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股东构成情况。
如开篇所提,低空经济是一个融合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在继承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的基础上,又融合了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低空飞行器利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带来全新生产服务模式。
低空物理设施层、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层、数字化空间层和低空应用层共同构成了数字低空的整体架构。其中,低空新型基础设施是实现低空产业发展的关键支撑,而构建低空智联网则成为了通信业切入低空经济的关键突破口。低空智联网包括低空通信、感知、导航、算力等信息通信设施,涉及信息通信设备商、运营商等产业主体,是低空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数字底座。
“低空覆盖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有了低空覆盖才有低空经济。”中国电信首席科学家毕奇这一观点得到了行业一致认可。不过,与地面网络覆盖相比,低空覆盖面临干扰更复杂、切换更频繁、组网更立体、安全性要求更高等一系列挑战。
当前采用的低空通信网普遍采用小无线(433MHz)、Wi-Fi(无线移动热点)等技术,实现飞行器和控制器之间的单点通信,传输距离大多为1km~5km,且在5km飞行距离下通信速率已不足5Mbps。根据测试与试验结果,从覆盖层面来看,对于300米以下的空域,可利用现有5G基站,通过调整基站天线仰角等方式,实现连续网络覆盖;对于300米至1000米等飞行空域,现有5G网络覆盖范围不足,需要新建对空覆盖的专用网络;对于1000米以上的空域,需要通过卫星提供通信服务。
眼下,5G-A作为5G的高级演进版本,为低空经济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支持。特别是5G-A通感一体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低空飞行器的跟踪和管理能力,能够实现对低空无人机飞行轨迹、速度、经纬度等飞行数据精确感知,实现低空安全监测以及黑飞管控,为低空空域开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过去一年,5G-A在低空经济领域的试水成为各大电信运营商的年终报告亮点之一。
其中,中国移动5G-A商用城市已超330个,并联合产业开展了基于5G-A的低空智联网技术攻关,牵头制定无人机终端能力识别、网络智能化、通感一体化等技术标准。眼下,中国移动正积极构建广域可靠的低空通信网,计划充分利旧地面网、按需新建低空网、有效复用卫星网,实现低空通信三维立体泛在覆盖。同时,中国移动希望充分利用5G-A通感一体技术优势,全面提升低空感知性能。
中国电信早在MWC2024期间就发布了《通感一体低空网络白皮书》,并针对低空经济构建了“1+1+2+N”的核心产品体系,即一张集通信感知算力为一体的低空智联网,融合天翼云、卫星、物联网、量子通信等算网数智技术,形成通信、感知、智算一体化的智能低空数字化服务体系。目前中国电信最大规模密集城区5G-A低空通感网在深圳落地,完成了低空物流、低空安防、航路保护各项验证。
中国联通则致力于构建“通信、感知、导航、智算、气象”五网一体的立体网络架构,旨在打造全域覆盖、多维立体、智能敏捷、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低空智联网络。目前中国联通在广东、河南、江苏、黑龙江等9省部署了数百个5G/5G-A低空试验基站,用于开展低空网络覆盖、低空组网、通感检测等技术验证,并且还在广州、深圳建设了集团级低空智联网测试外场。
在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动态下,面对低空经济,通信业者仍需厘清一些关键问题,找到未来的发力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