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橙子说成长
「橙子School」原名「新精英做自己」,是专注青年人自我管理与个人成长的学习社群。在橙子学院,你将收获4种面向未来的能力,搭建由“自己-伙伴-导师”组成的个人成长系统,与最优秀的人一起在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我们坚信,成长是面向未来的信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印象笔记  ·  一切都会过去|一周收藏排行 ·  4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他骗婚生子,却被捧上神坛半个世纪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橙子说成长

俩宝妈的亲身经验分享:五个秘诀管理好你的碎片时间

橙子说成长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5-10 21:40

正文


我是一位家有两淘娃职场妈妈,有人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平时工作日我的时间记录执行的很好,每天也有清晰的目标,但一到周末,时间总是不能计划,因为周末都是陪孩子出去玩,或者办一些平日没有时间去办的事。我想问问读步书林,周末我本以为可以看更多的书,做更多自己的事,但事实却不是这样。我该怎样规划我的周末呢?


看了这个问题,不知宝爸宝妈们是否有同感?反正我有。想知道做为一个家有两淘娃的职场妈妈,我的周末通常是怎么度过的吗?


带娃,买菜做饭,各种家务琐事,带娃,……,哄娃睡着,在精疲力尽中不知不觉地睡去……这就是我幸福而又悲催的周末,平时晚上也差不多如此,怪不得我去上班的积极性总是很高。(哭笑不得脸)



又要做饭哄娃,又要貌美如花,But how?


你们会问我:那你都在什么时候读书、写公众号呢?答案是:在娃睡着的时候、早起娃还没醒的时候、上下班坐班车的时候、洗菜切菜的时候、外出办事坐车排队的时候、甚至上厕所的时候……(还是哭笑不得脸)


所以,我对这个问题的回复是这样的:


我认为导致你工作日和周末不同的根本在于:工作日的时间相对整块、也更可控,周末的时间是碎片化的、由孩子说了算的,这个我太有体会了。所以工作日和周末管理时间的方法会有所不同,周末更适用于碎片化的时间管理,也就是:首先管理预期,别规划太多任务,毕竟周末陪伴孩子是最主要的任务,只规划一两件事,然后利用碎片时间见缝插针地做完。


时间管理有很多方法,不同方法适用于不同情境。比如工作日你用得好好的番茄时钟管理法,一到周末就失灵了。正番茄到一半呢,那边娃突然醒了,嗷嗷待哺或哇哇大叫,你还怎么可能继续番茄下去。


当然还是要尽力去创造大块时间,用于学习、阅读、写作等思维密度大的事情,本文是在时间碎片化确实难以避免的前提下,来聊聊碎片时间应该怎么管理?


具体来说,碎片化时间管理有这些秘诀,用好了不仅可以让你三头六臂、分身有术,还有另外一些好处,下文会讲到。


秘诀一:用清单解放你的大脑、管理你的人生


这个社会中,每个成年人都扮演了不止一个角色:子女、爱人、父母、员工、自我、业余组织成员,等等。每个角色都有相应责任,对你有要求,产生很多待办事项。这个世界又是如此的信息泛滥、充满诱惑,每时每刻我们的大脑都会冒出很多新的欲望、想法或灵感。当我们的大脑盘旋着这些思绪万千的念头或悬而未决的任务时,就会分心、焦虑、有压力。


这时,就需要把这些念头导出到外置存储设备,把大脑清空,可以让它们轻装上阵,听我们指挥,去处理那些更为重要的思考工作。


我所用的外置存储设备是一款叫做奇妙清单的app,它是我的一个个人事项综合管理系统,涵盖了我整个人生的方方面面。所以我的大脑就可以清除杂念、心如止水,这是空手道中形容一切就绪的状态。


奇妙清单——我的外脑


不管你借助什么工具来作为外置存储系统,这套系统都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大局着眼、小处入手。


大局着眼是指这些事项要围绕你的人生愿景、目标、价值观来制定。


所以,这个系统得有清晰的结构,能搭建起你的整个人生。还记得以前提过的人生平衡模型吧?我的清单就是按这四大领域来分类的,当然你也可以有更适合于自己的分类。


小处入手是指这些事项必须是一些具体的、可执行的行动,是一系列能产生结果的、朝着你的目标更进一步的行动。


所以,要学会把任务拆分成足够具体、细小的行动,小到可以灵活填到零碎的时间片里。


李笑来老师在《把时间当作朋友》(第三版)的第三章“管理”之第4节“关注步骤”里讲到:“比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更为重要的是,怎么去做,即不停拆分任务,越具体越好,直至确认每个小任务都是可完成的,且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同时,小处又是紧扣大局的,就像一堆散乱的珠子要能靠这几根线拎起来。


▍只保留仅有的一份清单。


多份清单只会产生信息冗余,给自己带来混乱和干扰,所以只能有一份,统一、连贯、长期的来收集和整理你的待办事项。


随时带在手边。


需要时能在几秒钟之内打开,因为有些想法稍纵即逝。如果取用不便,可能嫌麻烦就不记了,不利于养成这个习惯。


而且不管是数码的,还是纸面的,都要易于修改。


顺便说下,清单的制作和运用是一种需要练习的重要能力,掌握它会让你的生活变得条理、高效。


秘诀二:每日三件事做减法和聚焦


有了一个大的系统,现在要把它落实到每天的具体日程里。


纵使你有再多的待办事项,一天也只有24小时,还包括吃饭、睡觉、洗漱、交通等一些无法避免的时间花费。所以,做减法就必不可少。


我常用的做减法方法是“每日三件事打卡”,这是我在橙子学院高效能训练营里开始养成的习惯。


具体做法是:每天早上睁眼第一件事,不是打开微信,而是先打开这个记录,选定三件发自内心最想做的、当天最重要的事,有时没有三件那就只做一件也是好的。临睡前还打开这个记录,对当天做总结和复盘。


橙子学院三件事打卡


可是要做的事情很多?选哪三件呢?这时候之前讲过的时间开销记录就派上用场了,取舍时可以参考过去类似事情的时间花费,来预估所需时间。


《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章第8节讲到一个方法“制订预算”:与记录时间开销相对应的一个习惯就是制订时间预算,当发现有些任务当天不可能完成时,就要做取舍。


像开头提问的读者那个情况,就可以在周末时有意把三件事减成一件事。


这个模板是我开始实践打卡之后根据自己需要略加改版的,加了“今日好评”和“今日差评”,对自己的每日行为做反省,“吾日三省吾身”嘛。


每天记录“小确幸”是为了提高你对于幸福的感知能力,提升幸福感,这是积极心理学里的内容。


记录的目的一是为了聚焦;二是为了让自己看见,每天都往梦想更靠近一点,这个梦想可以是工作上的、也可以生活中的。如果每一天都做着令自己心动的事、并且看着自己一点点向它靠近,怎么会不开心、不元气满满呢?三是留下日志便于以后的月度或年度总结。


秘诀三:四标准法决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


明确了当日要事,如果一整天时间都可以用于完成它们,没有任何打断和干扰,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但也只能是理想。


现实是,在我们忙碌繁杂的生活里,时间早已碎成一地。造成人们之间高效与低效差距的一个关键在于这些时间碎片怎么利用,用来做什么?


当然你可以用这些时间来刷微博、朋友圈、聊天、打游戏、淘宝……


但,我相信,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肯定不希望这样,你想每天都往自己的目标迈近一点点。所以,当你现在有了一点空闲时间,你正在看着“每日三件事”,思考着:这个时间,我应该做什么?


这时候就需要用到戴维•艾伦(David Allen)在《搞定1——无压工作的艺术》(Getting Things Done)这本书里提到的“确定某一时刻具体行动的四标准法”,即情境、时间、精力、重要性。前三个标准是你采取行动的制约因素,第四个标准评估行动的价值大小。


关于情境


举个例子,我现在正坐在班车上,周围坐满了同事们,我今天有一件要事是听一节在线课程,但是我没带耳机或者手机流量不足,此时情境就不适合我做这件事,尽管此刻我有充足时间和充沛精力来完成它。


关于时间


再比如,我现在在银行排队,前面显示还有15人,大概预估要等30分钟,那我就选择一个30分钟里能完成的、适合公共场所情境的行动来做,比如构思一篇文章的大纲、读一篇英语新闻、起草一份旅行计划。


这时,你过去坚持时间开销记录的成效就会发挥作用,因为你会更敏感的感知时间,更精确的预估30分钟内能完成什么任务。


就算你现在只有五分钟,你也可以有很多选择去完成一个任务:读完一篇收藏夹里的微信文章、上网买两张电影票、打电话预约一起上门维修,或者整理一下包包。


关于精力


周末晚上,好不容易把娃哄睡着了,你也快累残了。临睡前的一个小时,已经没有精力再去做学习、写文这种费脑的事了,看部电影、读本轻松的小说,可能是不错的选择。


只有当三个因素都匹配,行动才能高效,如果还有多项任务可选,此时再根据重要性来选择。


很多时候,我们不是缺乏时间,也不缺乏要做的事,而是不知道这一刻要做什么?比如,你在机场候机,还有40分钟登机,于是想很多想做的事反正现在也做不完,不如刷手机吧,那些事等有大块时间了再专心做。殊不知你永远不会有那么大块的时间,所以也就永远不可能完成,而当别人问起时,你还会理直气壮的说“我太忙了,真没时间。”


所以,从本质上而言,时间管理管理的是你自己的行动。


秘诀四:提高效率,重在任务的组织和搭配


好了,做什么也确定了,也开始行动了。在执行过程中,会有很多细小繁杂的任务,怎么去组织、搭配它们呢?


同样是那么多任务,同样是那么多时间,但如何安排这些任务的顺序,对效率会有截然不同的影响。


多任务并行处理


一般而言,任务分两种:机械化任务,即相对简单的、不烧脑的、无需非常专注的任务;非机械化任务,即烧脑的、需要聚精会神的任务。


几件机械化任务,一件非机械化任务加几件机械化任务,都可以并行处理,但一件非机械化任务和另一件非机械化任务,就不能并行。


比如,在烧开水的同时去洗漱,肯定要比先洗漱完、再坐等水烧开,要更有效率。


再比如,摘菜时可以听在线课程,同时洗衣机里洗着衣服。


但在学习一门课程时就不能同时写文章。


共同地点的任务集中办理


由于共同环境需要,哪些事可以集中在一起办理?比如同一个地点附近的多件事,最好都集中办理,节省来回交通的时间。


难易任务交替,让大脑效率最大化


大脑的专注力和体力一样,也是有限额的,当从事太久高度集中精力的任务以后,大脑变得疲惫、低效、懒惰,需要休息。所以把难易任务交替进行,让大脑张弛有度,获得最高的工作效率。


秘诀五:用印象笔记把碎片化成果化零为整


运用了以上四条秘诀以后,你的碎片化时间被高效利用,因此也产生了大量的碎片化成果:读书笔记、写作灵感、听课笔记、读微信文章的摘要、写到一半的文章、旅行计划草稿、一些生活信息的备忘,等等。


就像用奇妙清单管理我的所有待办事项一样,我用印象笔记管理所有碎片化成果,分类清晰,标签明确,方便搜索,一网打尽。


印象笔记


然后,定期清理它们,形成一篇文章、一个课程、一份月度总结、一棵知识结构树等可见的成果,不再需要的内容及时删除。


以上五个秘诀,从想法、到行动、到结果,且保留记录,保证了真正的行动力,才是完成,才能把我们的人生往想要的方向推进。


碎片化时间管理秘诀的额外好处


在实践过程中,以上秘诀不仅让我事半功倍,还意外惊喜地发现以下好处:


  • 灵活:因为任务拆分到足够具体、细小,一有碎片化时间很容易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取得进度。

  • 专注:因为每一个单位碎片时间里只专心处理一件事,很容易创造出心流体验,享受每一个当下,减少压力和烦忧,这是《正念的奇迹》这本书的主旨。

  • 抗干扰:提高了我的抗干扰能力,正如《暗时间》这本书所讲的“经常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阅读和思考,对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帮助。”

  • 更有效果:因为专注,所以能更优质的产出结果。

  • 更有成就感:聚精会神比三心二意得到的愉悦感更强。 即时满足,源源不断输送成就感,更有动力继续下一阶段的任务。


结语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去办事,查询app显示,还有十来站才来,估计还需要十五分钟。于是,我取出包里的一本书,翻到书签的位置,站着等车时看完了其中的一节,并写了读书心得。丝毫没有焦躁情绪,反而很享受当下片刻的安宁。上车以后,我可以很快又进入读书状态,几乎没有任务间切换的“暗时间”。


当时我就在想:坐公交车不仅环保,还让我学会了等待和耐心。学会的意思是,等待过程丝毫不着急不焦躁,总能找到一件事专注做,在一点点的碎片时间里产生价值。


当今社会碎片化时间已经在所难免,与其抱怨、抵触,还不如通过有效的管理让它们化零为整


作者 | 布同凡想(橙子学院第667号创始会员)

世界500强外企资深职业经理人 / AACTP国际认证讲师 / 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 / 职业发展导师 / 个人微信公众号“读步书林”(ReadAction)/  两娃妈妈


作者个人微信公众号“读步书林”


橙子君说


化整为零

让你的时间管理

重新出发


点击“阅读原文”

和她一样成为橙子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