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红杉汇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是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在这里,红杉与你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投行业务资讯  ·  1家再融资通过审核! ·  4 天前  
IT桔子  ·  L Catterton ... ·  5 天前  
我是腾腾爸  ·  反转了! ·  5 天前  
濮阳日报焦点  ·  黑科技 3D打印技术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红杉汇

摆脱讨好型人格,你需要建立边界感|红杉Library

红杉汇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24-09-06 08:00

正文

你是否时常遭受否定,因渴望被认同而不自觉地迎合他人,甚至无限度地做出自我牺牲?你是否总以卑微、隐忍和顺应来满足他人对你的要求?是否一再妥协和退让以避免冲突?


没错,这就是所谓的“讨好型人格”。


严格来说,讨好型人格并不是心理学上的定义,这只是一个为了方便大众理解和沟通而创造出来的说法。它既不是一种人格特质,也不是一种病症。我们为了维持良好的关系,为了融入群体与社会,所以总会做出这样那样的让步与妥协,这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这种取悦行为的倾向过强了,那它可能就变成了一种“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就会给自己造成困扰。


打破这一模式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勇敢地拒绝别人,确立好自己的“边界感”。具体如何操作?畅销书作者达蒙·扎哈里亚德斯(Damon Zahariades)的新书《边界感》中介绍了如何有策略地设定边界,并逐步建立自信,帮助我们建立平等尊重的良好关系。


本文节选自《边界感》。荐读之。




《边界感》

作者:

[美]达蒙·扎哈里亚德斯

译者:李彤宇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改变讨好型人格的根本


优先考虑自身需求的重要性

首先,你需要明白:没有人会像“我”自己一样爱惜“我”的时间、优先考虑“我”的需求。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大多数人的行为都是利己的,他们自然而然会把自己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但这通常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确保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因为没有人会替我们做这件事。


另外,我们在关注他人需求之前要先关注自己的需求,这是很重要的。当我建议你优先考虑自己而不是他人的需求时,我并不是建议你忽视别人。你仍然可以支持你的朋友、家人、同事甚至陌生人,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重点是,你要避免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你自己的需求。


毕竟,从长远来看,如果不先照顾好自己,你又怎么能为别人提供足够的帮助呢?当有时间、精力和兴趣时,你才能更自如地关心他人的需求。你将能够基于具体情况提供帮助,无须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想一想,在乘坐飞机时,空乘人员是怎样向乘客进行航空安全培训的?如果出现机舱减压的情况,那么你应该先给自己戴上氧气面罩,然后帮其他人戴上面罩。欲助人者,须先自助。这些规定并不是想让人们变得自私,而是航空公司知道,如果选择先帮助别人,那么你很可能会因此缺氧,这样的话你就谁也帮不了。


当你优先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可能会有一些人一直试图劝说你改变,来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甚至不愿意接受你否定的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果断做事。


果断心理学

很多人认为,果断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但事实并非如此。果断其实是可以后天习得的。果断,意味着即使被反对,也要自信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追求自己的目标。果断,意味着你要清楚地告诉人们你对某一事件的立场,不给人混淆的机会。果断,是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即使可能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果断不过是一种坦诚的交流方式。

 

果断这一品质非常适用于拒绝别人对你的要求。你会发现,你可以把说“不”这个简单的、至关重要的技能作为一个跳板,你可以在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变得更加果断。


随着你变得更加果断,你的心态也会发生改变。你会变得更愿意与他人分享你的想法,会更乐意直接表达你的需求,在表达观点时不再那么犹豫不决,并且更愿意为那些不能或不愿意为自己发言的人说话。当然,你会变得越来越棒,越来越善于说出那个简单而美丽的词语,那个可以真正改变你的生活的词语——“不”。


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我们要区分果断和强硬。这两者经常被误认为是相似的,但是它们其实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方式。


果断是一种尊重他人的健康的行为方式,它是自信地表达你的立场。而强硬是一种好战的行为方式。一个强硬的人会用粗鲁、轻蔑甚至威胁的方式与别人交流。


以下是几例在不同情况下果断和强硬带来的不同行为。


场景 1

表达反对意见

果断:倾听对方的意见,在对方说完后提出反对意见。

强硬:打断别人的话以反驳对方提出的观点。


场景 2

在小组中分享想法

果断: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成员的对话,允许他人分享各自的观点,并以互相尊重的方式表达对这些观点的想法。

强硬:试图主导小组对话,对别人评头论足,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就否定其观点。


强硬常常出于冲动。一个强硬的人往往会以敌对的、不体谅他人的方式对事情进行回应,并经常在事后后悔。相比之下,果断是有计划的、深思熟虑的、体贴的。一个果断的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同时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



优雅地说“不”


直截了当

当你含糊其词地回应一个请求,例如你支支吾吾、含含糊糊许久最终说:“呃……也许吧,但是我现在有点儿忙,我不知道能抽出多少时间帮你”,这时,你会无意中向求助者发出了某种信号——你正在忙于其他事情,但是很有可能会接受他的这个请求。求助者可能会利用这一机会,向你施加更大的压力。


所以,当拒绝别人的请求时,你最好直接说清楚,不要拐弯抹角,不要指望你含混不清的拒绝能对求助者起到安抚作用,你要坦率、直接地说出自己的不愿意。同时,说“不”的时候可以带着理由,证明了你真的没有能力伸出援手,而不是不愿意伸出援手。


你可以比较一下这两种对求助者的回应方式。


(1)“我没时间帮你。”

(2)“我正在写一份重要的报告,两小时后就要提交,所以我没时间帮你。”


诚实地说出你拒绝求助者的理由,不要编造理由,否则会因撒谎而感到内疚,求助者也会认为你缺乏诚意,甚至可能对你产生怨恨。所以,拒绝的最好方式就是直接、诚实和礼貌。


不要拖延时间

有时,人们向我们寻求帮助时,我们知道自己抽不出时间和精力,但出于委婉、恐惧或无计可施,总是拐弯抹角,想办法拖延,希望以此降低拒绝产生的影响。例如“我回头再跟你说?”或者“等我有空的时候再说,让我先考虑一下。”


但是,这是个很糟糕的主意。拖延其实是在吊求助者的胃口,让他对你“能提供帮助”这件事抱有希望。当求助者意识到你无法提供帮助时,他的时间和机会已经被浪费了,他可能会因此恼怒。


因此,当有人向你求助,而你知道必须拒绝这个求助时,你一定不要拖延,要直接明了地拒绝。这样做可能会让求助者觉得不舒服,甚至可能导致他以愤怒的情绪回应你。但是你要清楚,你无法控制别人做出什么反应,也无法控制别人反应背后的情绪


掌控自己的决策

当想拒绝他人的请求或邀约时,你可以试着把你的决定表达为个人的选择。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要告诉求助者“我不能”,而是告诉他“我不想”——这两者间有着天壤之别。


重要的是,你要掌控自己的决定。采用这种方式来回应那些你无法满足的请求,这是对你个人意愿和个人权威的肯定。你没有把拒绝提供帮助归于外部原因,而是在有意识地规划如何使用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其他有限的资源。你越多使用表达意愿的措辞,就越有信心拒绝与自身需求和信念相冲突的请求,也就越能赢得那些寻求帮助的人的尊重。


不要谎称自己没空

当有人强迫你去做你不想做的事情时,你想尽量坦诚,把真实想法告诉他们。问题是,你害怕这种坦诚冒犯到对方,引起对方的不安或怨恨,所以你选择撒谎。但是,这样做会带来不好的结果。当说出这些小的、看似无害的谎言时,你削弱了自己的个人权威。


与其谎称自己没空,并为此感到内疚,不如培养一种强烈的个人能动性。这样一来,在决定是同意还是拒绝请求时,你就学会了根据自己的实际理由做出决定。随着这种信心和决心的增强,你会变得不再那么关心求助者的反应。你会认识到,你需要做的只是优雅、诚实并心怀尊重地拒绝请求,而毋需对求助者的反应负责。


提供替代方案

比起简单地说一个“不”字,你可以尝试给求助者一个替代方案,以减轻他对你不能伸出援助之手的失望感。


这类方案通常可以提及其他人,也可以采取非此即彼的方法。例如:“我可以继续帮你做那个项目,或者帮你处理这个新的,但没办法两者兼顾,你希望我做哪个?” 如果求助者有多项任务需要你帮忙处理,你可以选择提供其中的一两项帮助作为替代方案——前提是你可以帮忙、有时间帮忙以及真的想帮忙。


最后的最后,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同事,也适用于朋友、家人、邻居甚至陌生人。请记住,哪怕你拒绝了他,你也不欠求助者任何东西。帮忙只是一种善意的行为,仅此而已。



互动送好礼



你如何看待“讨好型人格”?你是如何处理这种困境的?欢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与思考,我们将从中挑选6位读者,送出《边界感》一本。

注:时间截至9月6日24:00,获奖用户请于收到通知后24小时内回复邮寄信息,未收到通知或未及时回复则视为“谢谢参与”。







推荐阅读




Zero Hour | 史蒂夫·乔布斯:一个真正创造者的激情与坚持

小习惯,大力量:让团队效率翻倍的两个日常改变|红杉汇内参

重点人才专项招聘|2025红杉联合校园招聘

YUE 05报名最后一天 | 你离迈出创业第一步,只差一个“提交”

05期报名最后3天!YUE加速器到底怎么样,听听他们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