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精神分析的工作认为只有理清过去线索才能获得未来发展,提供一种特殊的关系,满足那些已经达到象征或表征思维阶段。但因过去的致病影响对未来发展表现出退缩的人们的需求无法很好的满足。
而发展性治疗则能够通过调整关系,为来访提供一种满足其发展需要的机会。
精神分析中的发展性治疗是一种恢复成长的方法(Anna Freud)、一种重要的发展经验(Jack Novick)、与自我转变和修复有关的一段特殊客体关系(Christopher Bollas)。
1950年起,精神分析逐渐开始强调发展和分析工作的交互本质、人际基础。发展性观点认为分析师的角色与家长类似,自我结构中的缺陷和扭曲与早年二元母子关系有关,适宜的/抱持的/促进的环境将会为来访提供重新开始的机会(Balint,Winnicott,和Loewald)。精神分析及发展性治疗的观点也衍生出了客体关系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学习并讨论相关理论将有助于我们使用更广泛的,发展性的视角去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为此,我们邀请丛晶老师开展本期精神分析和发展性治疗理论研讨小组活动。
研讨小组将会从理论介绍,文献阅读,早期研究视频,讨论答疑等多角度切入,帮助大家在实践工作中更好的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理论及技术。
以下是招募信息:
带领着:丛晶
个人信息:
女,46岁,注册心理师( X -20-157),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候选人,中科院心理所青少年发展与教育方向硕士,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外聘咨询师,中英精神分析取向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网络连续培训项目中方师资。
主要受训经历:
2022-2024年,中欧能力提升项目师资培训组;
2020-2024年,第一届中挪高级精神分析连续培训精品督导组;
2022年至今,中挪连续培训提高组-团体组;
2024年至今,IPA候选人系统培训,IPA中国学组;
2016-2020年,中英中间学派理论及实践专项培训;
2016-2017年,第一届中英项目临床师资督导训练;
2015-2016年,第一届中英项目母婴观察及督导小组;
2012-2015年,第一届中英婴儿观察及儿童青少年心智化情绪发展培训项目;
2009-201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暨心理咨询与治疗进修。
累计接受个人体验360+小时,接受督导800小时+。
小组设置:
1、理论研讨,每周一次,每周六晚20:00-21:30视频工作,每次1.5小时,共11次。
2、文献阅读及视频观看,根据情况提前派发或课上观看。
3、10周团体督导(研讨小组不包含督导,小组结束后通知报名,另行缴费)
每周主题:
第一周、
精神分析和发展性治疗介绍
第二周、
《关于婴儿情绪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1》(克莱因)
第三周、
《关于婴儿情绪生活的一些理论性结论2》(克莱因)
第四周、
《母婴依恋的模式》 (艾斯沃斯)
第五周、
《早期情感发展1》 (温尼科特)
第六周、
《早期情感发展2》 (温尼科特)
第七周、
《育婴室里的幽灵》
第八周、
《俄狄浦斯情境与抑郁心位》
第九周、
《对早期客体关系中皮肤体验》(比克)
第十周、
《再三思虑——精选论文》思考的理论(比昂)
第十一周、
整体答疑,研讨。
入组要求:
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师,心理学或教育学硕士/博士
收费设置:
150元/人/次,11次共1650元。(不包含团督费用)
名额有限,有意参与研讨小组者请扫描下方Lacan心理小助手二维码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