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是2010年10月由原中南大学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和信息物理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学院下设5个系和1个中心:应用地球物理系、地质资源系、测绘与遥感科学系、地质工程系、地理信息系、实验中心。此外,中南大学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南大学资源勘查与环境地质研究中心和中南大学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挂靠本院。
2023年,
学院获批建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时空基准”基础科学中心
(首席科学家为中南大学现任校长李建成院士)。
学院现有教职工 198 人,其中教授 61 人(外籍教授1名),副教授 62 人,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海外高层次领军人才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 人、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海外优青项目获得者5人、青年长江学者5人、国家优青2人、中组部青年拔尖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5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等。
学院具有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
曾创立了享有国际声望的“地洼学说”和“伪随机信号电法理论与方法”,产生了2位院士(陈国达-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继善-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大地构造与成矿预测、电磁勘探理论与装备、复杂地层综合钻探技术、地球重力场与数字高程基准、精密测绘仪器研制与测量平差数据处理、时空大数据挖掘与地理空间智能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