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壳
果壳网(Guokr.com)是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科学  ·  越过这个年龄,得癌症的概率就开始变小 ·  昨天  
宇宙解码  ·  关于水银的10个有趣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果壳

P月亮可以,P长焦就不行?这一步厂商走错了?

果壳  · 公众号  · 科学  · 2025-02-06 20:0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荣耀新品Magic 7 RSR发布会上推出的“大王影像”功能,该功能基于“AI驭光引擎”实现,是一种行业首个端云协同的AI计算摄影系统。通过用户上传的照片在云端进行优化处理,提升细节、质感和颜色后传回用户。然而,一些网友反映使用该功能后照片出现失真现象,文章对计算摄影的定义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对手机摄影未来发展方向的预测和荣耀AI影像可能存在的风险。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大王影像”介绍与反应

文章介绍了荣耀新品Magic 7 RSR发布的“大王影像”,重点讲述其功能是通过AI技术优化照片质量。但也指出了消费者反应的一些问题,比如照片失真和过度优化等。

关键观点2: 计算摄影概念及发展

简要概述了计算摄影的概念和演变过程,并强调计算摄影已经成为应对手机影像物理瓶颈的理想解决方案。

关键观点3: 争议与预期

讨论了关于计算摄影的争议,包括消费者对荣耀AI影像的不同看法和争议点。同时提出了对未来手机摄影发展方向的预测,并指出了厂商可能需要更多地考虑消费者的实际预期和需求。


正文

老火鸡们,数码圈新的梗王可能已经来了......

之前荣耀的新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反正 Magic 7 RSR 发布会上那个 “大王影像” 真是给托尼听得一愣一愣的。

按罗巍自己的解释,“大王影像”能够实现的核心就在于它的“AI 驭光引擎 ,这是 行业首个端云协同的 AI 计算摄影系统 。说人话就是把用户拍好的照片上传到云端,在云端通过更复杂的计算,提升细节、质感和颜色,再传回用户这里。


这个影像解决方案乍一听觉得真不错啊,能解决端侧算力的瓶颈,理论上计算摄影的上限就更高了。

可是很快啊,托尼还没来得及整一台 Magic 7 来试试,就被网上铺天盖地的实拍图刷屏了,而且看起来 大家都不怎么买账

从网上给大家找几组样张看看哈:你看这 720mm 的焦距,左边没优化的树木都糊成一片,天气也有点不给力,整个画面看起来雾蒙蒙的是吧。右边经过云端跑了一遍以后,天空通透了,建筑的棱角有了,森林也茂盛了。


这里应该已经有眼尖的朋友看出来了,经过云端的优化后,整个画面会更有点油画风格, 虽然质量更好了,但也更像玩具了 ......要单说有点假这事儿其实还好,毕竟没啥特别大的违和感,但下面这些照片就有点抽象了。

有郑成功跑了云端变成 郑失败 的。


还有云端 AI 大战赛博坦星,让擎天柱眼神秒变清澈的。


还有大神锐评这张飞机的照片,说是让我们看清了鲲鹏。


呃这,好像跟之前说好的优化细节、质感、色彩的说法完全对不上啊。

甚至还有博主做了评测,同一个监控探头用荣耀 Magic 7 RSR 做五连拍,每一张后边儿接口的细节都是不一样的。



看到这儿大家差不多也明白了,这所谓的 大王影像 驭光引擎 ,其实就是在云端融合了更激进的生成式 AI 算法,有点类似 AI 生图的意思。

这里跟大家简单解释一下计算摄影吧,它本身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里头就包括了用于提升照片分辨率的 超分算法 、提升暗部细节的 HDR 高动态范围合成 、用于拍摄人像的 景深计算背景虚化 等等,但荣耀这次的 AI 长焦明显是个新玩意儿, 最大的区别就是把照片从 变成了

用计算摄影“画 照片细节也不算是啥新鲜事儿,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 2019 年的华为 P30 系列,当时厂商宣传手机的长焦可以拍到非常清晰的月亮,其实是手机识别到用户在拍月亮,然后在月亮的区域植入了一张提前预制好的月相贴图。托尼记得这在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



当然现在针对月亮的摄影算法已经是各家旗舰的标配了,只要系统识别到用户在对着天空拍月亮,算法都会介入。

而且用计算摄影技术导致成片翻车的厂商也不止荣耀一家,网上吐槽照片拍出来的物体失真的帖子早已见怪不怪了。


说到这大家难免要问了,你说这同样都是翻车,为啥其他厂商如今都相安无事没有被集火 gank ,到了荣耀这里大家反而不再宽容、重拳出击了呢?

托尼觉得啊,大家逐渐接受了 P 月亮 是因为月相是有迹可循的,即便贴上图也还是真实的;其他厂商上了超分算法锐化涂抹也只是难看、经不起推敲,但生成的参数都相对克制,最多是把细小的文字变成 蚊子腿儿 不会对本来模糊的画面做过多的无中生有,大体上还是用户本来想要拍到的东西。

然而荣耀的参数,真是有点用力过猛了,用荣耀这个 AI 长焦算出来的秋林叠染,直接变出了个羊腿挂在树杈上,这您受得了嘛......



这技术肯定是无罪的,造成荣耀影像这次这么高的讨论热度,其实根本原因还是 结果与用户的预期偏离

要跟各位掰扯清楚 预期 ,托尼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手机摄影的初衷是什么?

借用罗巍自己的话说,荣耀影像是要 让每个人都能拥有拍好照片记录生活表达思想的权利和能力 。而这个 好照片 的标准在当下大多数人的眼里,就是够清晰。

当下包括荣耀在内所有的厂商发展计算摄影,目的应该都是为了让照片能更清晰——现在各家的影像旗舰,在按下快门后常常有一个算法优化过程,最终成片都要比先前在取景器里看到的画面清楚一些。



硬件这头也不是不卷,但手机传感器的尺寸就那么点,受限于物理规律,动态范围、进光量这些关键参数,天生就比不过专业影像设备,暗光和长焦场景糊掉是必然的。

另外小底景深太深,天生拍不出来有空气切割感的人像,也得靠判别式算法去计算哪些部分是需要拍清楚的人物,哪些是要模糊掉的背景。


荣耀的雅顾人像,也离不开 AI 的计算


说到底,还是因为 物理规律牢牢按住了手机影像的上限 ,所以让 上算法 这件事变成了必然。而且手机的算力日益强大,计算摄影也恰好成了应对这些物理瓶颈的理想解决方案。

就这么着, 手机厂商们在卷算法这条路上,越卷越远了,关于计算摄影的争议,也愈演愈烈了。

前段时间托尼刷 B 站的时候,看过一个让我印象很深的视频,是来自爱否科技的 手机计算摄影简史



在这条投稿里,彭林前辈用略带无奈的语气说:“由于计算摄影的介入,手机影像性能快速迭代,手机摄影评测这件事情是越来越干不下去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