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本文写于2022年1月16日,这篇日记是我对2021年交易的反思,也是我形成个人完全独立的交易哲学和理念的伊始。这几年我在具体的交易研究和操作框架方法上使这些思想有了更丰富和务实精准的落地应用,但就思想角度而言,几年前的总结已经算是到位的了。从中也可见,从明白一个道理到很好地应用这个道理,使之内化为自身的风格和体系,并产生真正的价值和威力,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
几年前发表在
公众号的这
篇文章,因为转载了
几个例子
而被取消了原创,但现在来看,那
几个例子与我想要表达的意思
其实有
很大差距,纯属画蛇添足,
所以删去重发,只保留原创内容。
看到一篇文章,与过去一年的总结和感悟非常类似,有感而发,值得记录在这里。
大道相通,智者若愚,该文所讲的例子,不管是打仗、弈棋还是医术,其背后的思想智慧都是类似的。从个人经验来讲,本间大师的十三字交易箴言里面,疾如风是最容易的,其次是掠如火,最难的是徐如林和不动如山,你会发现很有意思,这十三字里面,从交易含义上,有十个字都是在讲防守,只有掠如火是在讲进攻,当然不是说进攻不重要,进攻也非常重要,但如果防守做得不好,再漂亮的进攻也没有意义。
与此相映照的是,《孙子兵法》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形篇”也是在讲防守,讲的是最朴素的事情: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必可胜。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善战者,胜于易胜也。善战者之胜,无奇胜,无智名,无勇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谿者,形也”。
这些话的大意就是:高手能够先立于不败之地,再等待进攻的时机;不败取决于自己,胜利取决于敌人;高手能做到不败,但无法使敌必败;不败就是防守,败敌就是进攻;高手的胜利往往容易,因为高手总是等到胜利的条件都具备之后才与敌交战,而低手总是贸然交战之后才企图侥幸获得胜利,因此高手的胜利无须出奇招,没有精妙的计谋,也不必靠猛攻,其胜利如同积水自万丈山顶决开而下,势不可挡,这就是形势使然。
基本上《兵法》前七篇,从“作战”到“九变”是讲战略思想,后五篇“行军”到“用间”是讲具体到战术层面的落实,其防守思想落实到战术层面,还有很多论述,而这种防守哲学,运用到交易上就是风控体系的构建。
值得一提的是“用间”这一篇,为什么孙子那么强调用间,他把用间方法细分到五种,把间谍在军中的地位提到最高水平,末了还感叹“微哉妙哉,无所不用间也!”这其实和全书的战略思想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前文强调必须知己知彼,客观衡量胜负因素,等待作战时机成熟再谋求战斗,所以知彼是不败和败敌的重要前提,是防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做到知彼呢?古代资讯很不发达,那么用间就成为了最重要的手段。这就是交易里面的基本面研究,把基本面研究好是战略层面上的事情,如何用好基本面是战术层面上的事情,不能弄混了。
《孙子兵法》适用于交易的重要思想,除了防守之外,当然还有不少其他的,比如对灵活性的强调,“虚实篇”讲“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兵因敌而制胜,水因地而制流”。灵活的前提在于知己知彼,实事求是,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要摒弃头脑的桎梏和心中的偏见,不如此则无法做到灵活。
另外还有一部日本的兵法,《五轮书》,日本兵法家宫本武藏所著,也是一本薄册,相比而言名气没有孙子那么大,但也非常值得一读。《兵法》是指挥军队作战的思想,《五轮书》是武士格斗的经验哲学总结,因为是从个人角度出发,有些地方更贴近交易,若有较深的理解,能体会到这本薄册很多地方字字句句都是在讲交易,这本书和孙子兵法在思想上有不少共通的地方,比如对灵活性的强调,而且宫本还融合了一些佛道思想在其中,对“空”的阐释是其超脱于孙子之处,因为空明境界正是灵活性的基础,这与我的深层次交易理念暗合。为什么日本能出本间宗久这样的交易大师,很显然与这种东方哲学渊源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