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人,你生对时代没有?因为很可能,你的出生日期,决定了你住在成都哪里!
这并不是玄学,而是,有!理!有!据!
在成都,如果出生在4500年前,您的居所将是位于
新津县城西北五千米处的龙马乡宝墩村的,泥巴洞子
。
宝墩村是个好地方,不仅名字里
有龙有马
,就连样子也像极了“龙的脊梁”。
沃野千里平原之上,凭空耸起一圈不规则、忽高忽低的黄土埂子。
▲这就是四川成都平原的史前城址,您4500年前的安居之所。
△新津宝墩古城复原图
不like这种风格,没关系,晚生800年,神秘的
广汉三星堆
喜不喜欢?
红烧土房屋
,
一水儿的陶器
,要是身份尊贵,还能用上精美的
青铜器
、
玉器
和
金器
,可就怕您从三圈层降级到成都以北40公里的地方,不习惯。
△三星堆人日常生活复原
想住进真正的成都主城区,您应该赶在3100年前的商代出生,
青羊区金沙
和
十二桥
这两个区域,聚集了当时的成都人。
自打住进主城区,成都人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建筑有了大的飞跃,房屋升级成
“干栏式”
建筑,分上下两层,构造方式是在地面上先立柱,再在上面搭板建屋,建筑材料有
圆木、方木、木板
及
圆竹、竹篾、茅草
等。
用的器物仍然是陶器为主,但已精美许多。
△金沙“兰苑”遗址
到了2300年前的秦朝,恭喜您,成功入住
成都内环
(今成都一环内)!
如果家里做大生意,或在政府机关上班,就可以住在热闹的少城,不是的话,就住大城啰。
随着生产力提高,生得越晚,运气就相对越好。
秦朝往后,1300多年前的大唐,
成都突然“胖”了一圈
——
府河
(内江)被人工改道为绕城而流,与
南河
(外江)形成两江环抱态势,城中还有
摩诃池
和
数条河溪
,东方威尼斯名不虚传。
城里多有临河之家,街道前店后坊,“锦城花满,逛杀游人”、“满街珠翠,千万红妆”,热闹非常。
在这个当时中国第二繁盛的城市,
随便住哪里都是满眼盛世、开心安居
。
△唐代成都已有了常年性市场东市、南市和北市
成都“东密西疏”的居住格局,自300多年前的清代开始奠定。
普通人住城北城东
,
八旗兵丁住城西低密小区
(今宽窄巷子一带)。
虽说当时每一兵丁的住户占地面积在400-800平米左右,但由于本质上还是营房,要保留适当的操练和养马空间,所以每个院子只能修三间住房。
您怎么选?
这样的居住格局,直到上世纪30年代也没有太大变化。
△清代成都城池复原图/图据网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都地图/图源水印
或许,您也注意到了,自秦开始,到上世纪30年代,成都人的主要居住区,都没有出过一环
——别拿西二环内的杜甫草堂说事,那是当时城墙外的西郊了,周边都是农舍,那几乎是每年踏青或赏梅时候,城里人才会走到的地方。
那么,成都人走出一环,从何时开始?
1950年以后出生的您,可能深有体会。
50年代的成都,城市规划以“两江环抱”为基础,向周边紧凑发展,城市内部有了真正的现代干道,人民北路、驷马桥路建成。虽然
主要居住区仍在一环内
,但
东城区
、
西城区
和
郊区
也开始设立,而近郊的新名字可能会让人会心一笑,金牛区。
△1954年版成都城市总体规划图
您这时又有得选了,如果出生在
工人家庭,那么您可能住在东城区
,因为这边有420发动机厂、成都量具刃具厂和锦江电机厂等大中型工业企业;要是出生在
大学教师家庭,可能住在城南或城西
,这是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扎堆的地方。
△东郊日常生活图/图据网络
晚生20年,70年代出生的您甚至很有可能要住到
二环以外
了。
不过,按照1982年成都“东城生产,西城居住”的城市规划格局,成都当时二环以外的居住区仅限于南二环和西二环外,因为东二环外,全是大片工厂。
从高空看去,整个东郊满是红顶的工业企业厂房。
△1982年版成都城市总体规划图
△工厂遍地的成都东郊/图据网络
由于1980年中国迎来了又一波婴儿潮,成都人口规模终于在1994年突破了规划规模,成都1996年重新制定了总体规划。
人们继续外移
。
与此同时,1998年福利分房制度叫停,商品房取而代之,上面两个因素叠加下,1980年代出生的您,成年后选择居住地时就多了一些自由——
可以买房啦。
从1996年的成都市总体规划图看,城市将沿着六条交通干线发展,东二环外依然是大片工厂(当年已规划调整),主要居住区仍在二环内,但在二环外的南、西、北三个方向,已经开始出现了少量、成片居住地。
也因此,多数成都80后的第一个家,
随着90年代出现的第一批商品房
,
主要集中在了二环到一环间
。
△1996年版成都城市总体规划图
可选的区域并不多,像
城
南桐梓林
和
城西双楠
,相较更成熟点的桐梓林也更贵,科华北路的
棕北小区
,1991年卖1200元一平米
,而当年成都市职工年平均工资不过2428元。
1992年
,二环路刚刚通车,内侧是城市,外侧还有农田,很少有人愿意住二环外。但彼时还属于双流的一个商品房却引发“例外”围抢,这个叫
五大花园
的项目,只卖600元一平米
。
也是在同一年,人民南路上的
锦绣花园
横空出世,卖价五千一平
,“开奔驰车,住锦绣花园”的口号至今为人乐道,要知道那一年的成都,奔驰车还不到1千辆。
△图据网络
商品房时代里,成都人选择居住地,开始跟着房子品质,以及“附加值”来走。
到了1997年
,二环内一个叫做置信的本土开发商,选择双楠作为其开发起点,建成首个项目
双楠谊苑
,给买房人送来了“置信生活方式”
,此后双楠渐渐成为城西主要住区之一。
不过,彼时的成都富人,仍留守在二环附近。如西二环浣花溪那一片的金林半岛、舜苑、草堂之春等,如今,这些别墅的二手房单价早已破10万,还有价无市。
△草堂之春/图据网络
跨过二环,迈向三环,成都居住区这一“膨胀”趋势在
2002年
变得更明显。
这一年,成都成为了全国首批实行招拍挂土地政策的城市,全国一线品牌房企被陆续吸引到成都。
很快,在三环内,几乎每个方位都有品牌房可选。
●西二环外的外双楠,有万达成都花园;
●南一环边九眼桥旁,有龙湖晶蓝半岛;
●南一环外的神仙树,有中海名城;
●东二环外川师旁,有万科城市花园;
●东一环东湖公园旁,有华润翡翠城。
三环之外,能吸引人们搬家的项目也出现了。
2003年
,距离老城区13公里,
麓山国际社区
的亮相刷新了成都人对舒居的认知
,美洲风别墅,18洞高尔夫球场,超10年整体规划,这个中国十大神盘让成都人甘愿跑去住城南远郊。
△麓山国际社区/图据网络
如果您是1990年代出生的成都人,那么您将是在
居住地选择上最自由的一代
。
不仅可以参与成都
“向东向南发展”
的发展进程,还可以选择在
全域成都
(甚至包括天府新区)安家,更多的一线品牌开发商这时正憋着劲想要给成都留下一个好印象。
△2011年版成都城市总体规划图
2010年,成都地铁1号线开通
,这座城市开始出现“地铁房”概念,居住半径的扩大,不仅带热了南二环外的楼市,也让成都三环内开始被大面积的住宅填充。
2011年
的城市总规图上
,代表居住用地的黄色地块,布满了这个城市的一环和二环,而在二环外,工业地块大幅变少,二三环之间,设置了大量的居民住区。
△2011年版成都城市总体规划图